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的影响Δ

2020-11-24 07:51何金花张素娥高丽娟马红敏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氢氯噻嗪贝沙坦

何金花,张素娥,郑 韬,高丽娟,马红敏,李 娜

(1.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河北 石家庄050051;2.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3.石家庄辛集鑫苑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普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2300;4.河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极为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起病隐匿,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显性白蛋白尿,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早期DN患者表现为脂质代谢紊乱等,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发生概率[2]。既往研究结果表明,早期DN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3]。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由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组成,前者是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后者是常用的利尿剂,不仅具有降压作用,还可有效降低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但关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DN患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目前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纳入210例DN患者,对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收治的DN患者210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4]中DN的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具备正常沟通、交流能力;(4)24 h尿蛋白定量<3 g;(5)患者及家属均签署与本研究有关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哺乳期、妊娠期女性;(2)中途从本研究中退出者;(3)临床资料不齐全、不完整者;(4)合并免疫性、血液系统疾病及结缔组织疾病者;(5)本研究前接受过对症治疗者或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抗氧化剂者;(6)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7)酮症酸中毒者、肾功能不全者;(8)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衰竭者;(9)合并恶性肿瘤者;(10)合并创伤、急性感染等疾病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10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见表1。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低盐、低脂和低蛋白饮食,每日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给予达格列净(规格:10 mg)口服,1次10 mg,1日1次;同时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Ⅲ)(规格:30 mg)口服,1次10 mg,1日1次,共用药3个月。观察组患者饮食调节、运动干预及口服降糖药均与对照组一致,同时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规格: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 mg)口服,1次1片,1日1次,共用药3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3个月后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炎症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差异。治疗前后,抽取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10 min(转速为3 500 r/min),分离血清,以分光光度法检测MDA、SOD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s-CRP、IL-6及TNF-α水平,试剂均由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一切操作谨遵相关标准完成。

1.4 疗效评定标准

24 h尿总蛋白(24 hUP)降低>50%,尿清蛋白排泄(UAER)及肾功能恢复正常为显效;24 hUP降低≤50%,UAER及肾功能明显好转为有效;24 hUP、UAER及肾功能变化不明显为无效[5-6]。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10%(103/1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91/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DA、SOD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MDA、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及TNF-α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hs-CRP、IL-6及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DN的发生率明显升高[7]。据不完全统计,老年糖尿病人群中DN患者占30%[8]。DN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普遍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氧化应激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病变、内分泌系统病变、脂代谢异常、内皮功能障碍、高血脂和高血压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9-10]。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DN极易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增加肾衰竭发生概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5,11]。早期DN患者肾功能损害有可逆性,但如果控制不当,则会导致显性蛋白尿难以逆转,故及早对DN患者给予科学、有效的治疗,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

临床常规治疗以饮食调节、运动锻炼及口服降糖药等为主,但降糖效果一般,且对DN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对病情整体控制效果一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对210例DN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10%vs.86.67%,P<0.05),表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促进DN患者UAER及肾功能恢复正常。其机制可能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有效地特异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结合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抑制醛固酮释放、系膜细胞增殖、血管收缩,扩张入球小动脉,增强肾小球的滤过率和通透性,对血管内皮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效降低24 hUP,改善UAER及肾功能,延缓DN病情进展。

慢性炎症反应在DN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L-6会导致肾小球微血管病变,增加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促进DN病情发生、发展[12-13]。TNF-α会释放蛋白水解物、超氧化物,促进白细胞形成,加重肾脏受损程度,增加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14]。hs-CRP升高会引发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直接损伤肾小球内皮细胞,导致肾脏微循环血管扩张,蛋白尿含量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hs-CRP、IL-6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表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IL-6等炎症介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抑制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扩张肾脏微循环血管,增加局部供血量,降低炎症因子活性,抑制炎症因子生成,缓解肾脏缺氧、缺血等状态有关[15-16]。

既往有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应激反应是DN的发病机制之一,血清SOD、MDA等氧化应激物质含量与DN患者病情呈正相关性[17]。糖尿病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较强,抗氧能力较低,氧化代谢终产物较多,肾脏组织中的活性氧浓度升高,给肾脏带来了沉重负担,常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SOD属于自由基清除剂,可直接反映机体的氧自由基水平[18]。MDA属于脂质过氧化物,血清MDA含量可直接反映出机体过氧化强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MDA、SOD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表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有效降低DN患者机体血清MDA、SOD含量,其机制可能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缓解DN患者肾小球系膜基质、系膜细胞病理生理过程,阻断过氧化反应,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纠正血液流变学紊乱,改善肾脏微循环,抑制过氧化物释放,减轻肾脏受损程度有关[19]。

综上所述,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有效改善DN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氢氯噻嗪贝沙坦
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舒张性心衰疗效观察研究
降压治疗:重视和合理使用噻嗪类利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