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写作教育事业20年回顾

2020-11-25 00:31邬乾湖
写作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院学会

邬乾湖

一、学会建设

2001年12月1日,江西省写作学会第三届理事扩大会议暨第三次学术年会在抚州师专(今东华理工大学)召开。这是江西写作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议。

江西省写作学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学会成立以后,开展了一系列学术研究活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也团结了省内一批从事写作教学的高校教师和有志于写作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然而到了90年代前期,由于人事变动等各方面原因,学会活动进入一个长达7年左右的相对沉寂期。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21世纪的曙光照临华夏大地的时刻,来自省内13所高校的20多位写作教师代表,会聚在王安石和汤显祖的故乡——抚州,共同商议学会今后的发展方向,探讨写作教学和写作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此时学会的领导班子,已是残缺不全。没有会长和秘书长,副会长人数也不足。于是,充实学会领导班子成了当务之急。经过全体代表充分地酝酿和协商,在会上选出了临时的新领导班子。除保留原有的文之清、杨振雄、余镇邦、林业明等4位副会长之外,增选张升阳为副会长,选举邬乾湖为会长、予锋为秘书长。会议开得非常团结,非常成功。代表们对今后学会的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气氛十分热烈。抚州会议结束后,学会班子马不停蹄,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重整旗鼓,使学会各项工作迅速走上正轨。

首先是及时向学会主管部门江西省社联汇报会议情况,使新的临时领导班子得到正式确认。并致函中国写作学会,报告学会新的机构和常务理事会人员名单,希望得到中国写作学会的支持和指导。同时,向省内主要新闻媒体提供新闻信息,《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等新闻媒体都及时报道了江西省写作学会召开理事扩大会议并充实学会领导机构的消息。

第二步是巩固老会员、发展新会员。对未能参加抚州会议的几所高校,我们及时通报了会议情况。在会议结束后的第五天,即向省内其他高校发出了《关于发展新会员的函》。为规范学会管理,针对学会近几年来人员发生变动的实际情况,向各会员单位印发《关于重新进行会员登记的通知》,全体会员重新填写表格上报学会,以健全学会组织。

第三步是积极申报法人登记。经过努力,于2002年5月正式获得省民政厅注册登记,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从而进一步确立了我会作为省一级学会的合法地位。经省社联和省民政厅批准,我会具有举行学术交流活动,面向社会举办多种形式的写作比赛,提供咨询服务,以及组织编写各类写作教材、丛书、资料和软件的资格和权利,从而为我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各项合法的业务活动提供了法律的保障。

第四步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2002年上半年,我们对学会原有章程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全省大学生写作大赛”组织办法》《学术论著评奖办法》《活动经费筹措办法》等三个文件,并提交到当年的学会理事扩大会议上讨论通过。修改后的学会章程和以上三个文件,为学会今后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有力的保证。

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学会工作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并稳步向前推进。学会的队伍逐渐发展壮大,到2002年6月下旬在井冈山师院举行的学术年会上,参加会议的单位(高校)已由2001年的13所增加到20所。此后,会员单位逐年增加,到2019年已经发展到34所(其中包括省外院校5所)。

二、学术研讨

举办学术年会,开展学术研讨,是学会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抚州会议”以后,直到2019年,学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从未间断。2020年,因受新冠疫情影响,年会暂时改在线上举行。

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给全省各高校的写作教学同行提供了难得的互相切磋交流、开阔学术视野、促进和提高业务水平的机会,也使分散在全省各地的、本来互不相识的同行之间增进了了解、建立了友谊。但是,举办学术年会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坚持年年举办更难。学会并非行政事业机构,学会会长也不是行政领导,对下属会员单位没有任何行政约束力,也无法直接进行管理。那么,如何才能让广大会员乐意并积极参加会议,并且使每次年会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便是学会的组织者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作为学会主要负责人和会议主持者的会长,要有通观全局的眼光、兼容并包的胸怀、勤于服务的意识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他没有任何可以命令或指使他人的权力,只能靠自己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和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来赢得学会广大同仁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学会负责人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使学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其次,每一次的学术年会,都要提出大家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对各校写作学科建设具有促进作用的议题。多年以来,我们先后围绕写作学基础理论研究、新媒体时代写作学理论创新研究、写作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趋势研究、创意写作研究、新文体理论与写作文本研究、写作教学新模式研究、写作教材编写新模式研究、写作人才培养新探索及实践研究、文学社团活动方式及指导方法研究等议题开展过广泛的研究、探讨和交流。对这些问题的研讨,开阔了大家的思路,深化了大家的认识,交流了教学的经验,认清了前进的道路。只有使会员每一次参加会议都能够有所收获,才能始终保持参加年会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三,要有细致周到的会务安排。每一次会议的时间、地点,都要精心加以选择。一切与会议有关的物资和文字材料,都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会议议程及一切具体事项乃至每一个细节,都要事先考虑周到,否则就容易出现差错。这些工作不仅需要会长、副会长的亲力亲为,更需要秘书长做大量的、具体的、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而所有这些工作,没有任劳任怨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好的。20年来,学会历任秘书长予锋、冯昊、黄爱平、陈田国、曾瑾等的辛勤付出,大家有目共睹。

第四,要有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学会会员的真正归属是各个高校,会员的一切公务活动必须得到单位领导的批准才能进行。而要获得各单位的支持,只能靠我们会议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也就是说要对各高校的写作教学和写作学研究产生实际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历次会议只有不断地产生这种实际效果,才能长久地获得各单位领导的支持。

正因为如此,20年来,学会的年会活动一直充满着旺盛的活力和极大的吸引力,一直保持着团结的气氛、严谨的作风和较高的效率。在省内各高校的大力支持下,继“抚州会议”之后,我们又先后在井冈山大学、宜春学院、景德镇学院、赣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萍乡学院、鹰潭学院、九江学院、上饶师范学院、南昌大学、新余学院等高校举办学术年会。这样,在全省所有11个设区市,我们在12所高校中成功地举办了12次学术年会。通过广泛的交流,互相的影响,各高校的写作教学和科研活动,如同吹进了一股股清风,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与世隔绝、闭门造车的状况,获得了新的生机。各高校的写作教学和写作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出现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

随着全国范围许多高校对写作教育的日益重视,写作学科的发展正以空前的步伐向前迈进。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家已渐渐不满足于本省范围内的学术交流,希望把眼光投得更远,去接触国内写作学研究的前沿,从而获取更多的成果信息和宝贵经验。于是,从2010年起,我们在厦门教育学院沈世豪教授、四川大学李保均教授、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教授、湖北民族大学毛正天教授、西南大学董小玉教授和荣维东教授、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王泽龙教授等国内写作学界著名学者的大力支持下,走出江西省,先后在厦门、成都、恩施、重庆、郑州等地举办了闽赣、川赣、鄂赣、渝赣、豫赣“写作学理论高级研讨会”,有幸亲聆诸位教授的精彩学术报告,使我省与会教师大大地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进一步学习、研究的信心和动力。

2018年,我会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事业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南京联合举办了“苏赣写作学理论高级研讨会”,并邀请了上海大学许道军副教授作有关创意写作的学术报告。2019年,我会又与广东省写作学会在山西太原共同参与协办了由太原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名师谈通识教育系列活动——2019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语文/写作与通识教育高级研讨会”,在会上聆听到更多来自全国各地高校教学名师的学术演讲和经验传授。作为会议议程之一,邬乾湖还应邀出席了由武汉大学宋时磊博士主持的“写作学会会长论坛”,向大会简要介绍了江西省写作学会的基本情况,并与来自湖北、广东、上海的几位会长、秘书长共同交流了代表们关心的一些问题。

所有这些学术活动的举办,使学会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一步步迈上新的台阶,也极大地推动了学会各方面的工作一步步取得新的成效。

三、科研成果

在学会开展的一系列学术活动的推动下,所属各会员单位的写作教学改革和写作学研究也不断出现新的面貌,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以来,历届学术年会提交的写作研究类论文总数已超过500篇,写作学教材和著作超过40部,各校完成的写作研究类的省级课题达40余项。学会通过一年一度的评奖活动,向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从而激励更多教师从事教学改革探索和写作理论研究。

在科研论文方面。学会会员在省内外大学学报、学术期刊(包括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较有代表性的写作学论文主要有:赣南师范大学谢世洋的《构建以应用文写作为中心的大学教材体系》,方春的《关于写作学科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林业明的《循事生文实践性写作导练》,李黛岚的《论欧阳修的公文理论与写作实践》,明飞龙的《写作支架与大学生文学写作》,豫章师范学院胡剑平的《生态写作的无意识教育文化阐释》《审丑过度背景下的生态写作探讨》《大学写作生态的“沙化”现象研究》《人文视野里的审丑危机与夹缝中的生态写作教育》,九江学院彭国建的《李亚伟对现代汉语诗歌写作的问题揭示和启示》,陈晓松的《文学写作中材料处理对公文写作的启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费育曼等的《网络环境下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模式的重构》《高校网络写作教学模式的建构与教学反思》《高校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对策》,南昌师范学院马豫星的《“时空煎逼”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作文:行走在教与学相对而成的世界里》、王文勇的《合作学习视域下写作课程的教学与实训》,新余学院胡黎明的《新形势下基础写作教学探究》,江西师范大学邬乾湖的《论科学写作人才观》《论新闻写作的美学特征》《时代呼唤新的散文式新闻》《当代散文的美学品质》《散文意趣论》《从山水美学到人格文化》等。

在课题研究方面。许多高校积极申报写作教学研究类省级课题,其中获得立项并已完成的较有代表性的课题主要有:豫章师范学院胡剑平的“余秋雨‘文化波段’教育价值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创业背景下‘心态写作’教学模式研究”,井冈山大学任重的“写作美学研究”、彭福华的“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核心的写作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萍乡学院李波的“利用写作课程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研究,宜春学院高建青、黄志刚的“博客辅助大学写作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刘旭东的“新媒介背景下‘微写作’在写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李娟的“课程思政视阈下主题教学法在文学写作课中的应用研究”,景德镇学院余轩宇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写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南昌师范学院曾诚的“新媒介时代高校创意写作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研究”,上饶师范学院孙营的“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新余学院肖春香的“创新发展理念下小学创意写作研究”等。

在教材建设方面。许多高校根据自身课程设置的需要,编写了一批具有一定特色的写作教材。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九江学院何春根主编的《大学语文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吴学明主编的《大学实用汉语写作》(江西高校出版社),南昌航空大学谌贻春主编的《大学语文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江西师范大学邬乾湖主编的《文学鉴赏》(江西高校出版社),赣南师范大学谢世洋主编的《论文写作》(江西高校出版社)、《应用文写作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方春主编的《文书处理与机关公文写作》(江西人民出版社),萍乡学院李波、周利萍主编的《现代应用文写作》(江西高校出版社),南昌大学朱洁参与主编的《简明应用文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南昌大学科技学院集体编写的《大学实用汉语写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南昌师范学院陈丽、彭小庐主编的《写作与沟通》(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即出)等。

2009年,为适应全省高校中文专业写作课教学的共同需要,由邬乾湖任主编,学会举全会之力编写了全省通用教材《当代写作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包括“写作原理论”“写作思维论”“写作过程论”“文学写作论”“新闻写作论”“理论写作论”“应用写作论”等7编共29章,55万字。该教材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着眼于高校中文以及其他文科专业写作教学的实际需要,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写作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文学、新闻、理论、应用等各类文体的写作知识,富有时代感和前瞻意识,注重对学生进行各项写作基本训练,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写作能力。全书结构较为新颖、完整,内容全面、系统,实用性强,适应面广,在理论阐述和实践操作等方面均有鲜明特色。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颜敏和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平远在向省教育厅的推荐语中写道:“邬乾湖教授长期从事高校写作教学和研究,经验丰富,成果显著。本书是他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也是众多优秀教师智慧的凝聚。全书结构完整,特色鲜明,时代感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能恰当反映全国写作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同类教材中水平和质量领先。”

2010年,《当代写作教程》荣获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省教育厅颁发)。2013年,该书经过大的修改增订,再次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修订版。本书至今一直是江西全省高校中文专业写作课的通用教材,并发行全国,先后被河北、天津、浙江、上海、江苏、湖南、重庆、河南、陕西、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多个省市的高校所采用,受到广泛好评。

四、修炼内功

我们历来主张,写作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写作基本功,要能熟练地驾驭各种体式文章的写作,特别是各种形式文学作品的创作。写作教师只有在写作实践中有了深刻、真切的体验,才能对写作理论融会贯通。这样,他在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的时候,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游刃有余,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并有所收获。一个写作教师如果没有任何写作经历和实践体验,只能在课堂上照搬理论,任凭他讲得天花乱坠,对学生来说,也只能是隔靴搔痒。

因此,我省各高校广大写作教师在潜心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同时,还刻苦修炼内功,投身于写作实践,积极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写作,并在写作实践中深入体悟和进一步掌握文章写作和各种文体的内在规律,从中探寻更有效的写作教学门径。20年来,众多写作教师在各级各类报纸和文学刊物发表了大量小说、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和文学评论等作品,在国内多家出版社出版数十种长篇文学作品或作品集,其中有些人已在国内文坛产生较大影响。

南昌师范学院祝春亭,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发表大量中、短篇小说和传记文学。他历时5年写出120万字三卷本长篇小说《大清商埠》(第一作者,与辛磊合作),于2008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并由其本人改编成40集同名电视连续剧,由广东电视台拍摄播放。同年,他还与祝敏娟合作完成长篇传记《邵逸夫传》,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江西师范大学陈怀琦,20年笔耕不辍,创作并在国内多家重要文学刊物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已出版长篇散文《没有花园的房子》(作家出版社)、散文集《图像与花朵》(复旦大学出版社)、小说集《惘然记》(上海文艺出版社),长篇小说《生活的秘密》获2016年度江西省长篇小说重点扶持工程支持。

井冈山大学曾纪虎,长期从事诗歌创作,在国内各种刊物和公众号平台发表诗歌作品数百首,入选《新世纪先锋诗人33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汉语地域诗歌年鉴》(东方出版中心)等诗歌选本十余种,获多种诗歌写作奖项,出版诗集《风在安隐》(上海文艺出版社)。同济大学诗学研究中心曾为其举办“风在安隐——曾纪虎诗歌作品研讨会”。

景德镇学院的写作教师已经形成一个创作群体。其中主要有:韩晓光出版诗集《湖帆心影》(作家出版社)、评论集《珠山八友题画诗评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黄河浪出版杂文集《零打碎敲》(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余轩宇出版散文集《忘忧草》(作家出版社)、《鱼眼逐景——昌南风情录》(江西人民出版社),吴维惠出版散文集《远岸遥灯》(百花洲文艺出版社)、诗集《瓷国之光》(中国文化出版社)、纪实文学《匠心无迹:景德镇匠人口述历史》(江西高校出版社)和《江西之路:景德镇陶瓷名家口述历史》(中国民族摄影出版社)。

此外,其他高校也有不少教师坚持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和评论写作,并取得一定成绩。其中主要有:井冈山大学任重在《特区文学》发表中篇小说《大师》并有若干短篇小说问世,该校彭福华、廖伦忠出版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同名文学读本《井冈山》(江西人民出版社);九江学院彭根来的散文作品曾获“全国首届校园诗歌散文写作征文大赛”教师一等奖,该校李瑞河数十年坚持创作并发表古体诗词近200首,彭国建与人合作出版《白白诗选》(江西高校出版社);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高梦琪出版童话故事集《喂,你是不是对我施法了》(广东人民出版社);宜春学院何凌风,多次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撰写赞词;新余学院肖春香在《延河》《星火》等国内各级文学刊物发表诗歌近百首;江西师范大学邬乾湖在省内外报刊发表散文、随笔、报告文学、作品评论等逾百篇,出版诗集《为霞尚满天》(江西人民出版社),曾应邀为江西电视台“江西骄傲——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最具影响力人物颁奖盛典”等多个全省性大型电视颁奖晚会撰写颁奖词。

五、人才培养

写作教育的对象是广大学生,一切写作教学和写作学研究活动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写作之才。学生不能成才,再高深的理论也只能是空谈。为此,学会一开始便把自己的工作重点之一,放在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更多、更快地造就一大批写作人才这个问题上来。根据“抚州会议”的决定,我们在学会成立第二年即2002年3月,即启动了“江西省首届大学生写作大赛”的工作。

首先是大力宣传。学会印制了精美的大幅彩色海报,旗帜鲜明地打出“建国以来我省大学生写作活动的空前盛举”的宣传标语,分发到各个高校张贴,在许多高校引起热烈反响。与此同时,在江西师范大学约见《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经济晚报》等省内主要报纸的记者,通报大赛活动开展的目的、宗旨和筹备情况。大赛的新闻在上述报纸刊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接着是层层发动。这一活动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会分布在各高校的广大会员,做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大赛采取初赛和终评两级赛制,初赛由各高校自行组织,在所有参赛作品中进行筛选,评选出若干优秀作品,作为终评候选作品,然后在当年的学会学术年会上组成终评小组,评出最后奖项。在初评阶段,各高校利用学校或教务处、校团委等官方网站,转发学会通知,并补充具体办法。南昌大学、南昌师范学院等许多高校还将大赛获奖与学生综合测评挂钩,实行加分政策,有的还决定向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颁发奖金。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学生写作活动在赣江两岸迅速展开。大赛以“发现和培养写作人才,促进高校写作教学改革”为宗旨,以“描绘多彩生活,讴歌伟大时代,纵谈百味人生,抒写赤子情怀”为主题,为全省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锻炼的园地和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通过一大批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的独特视角,多角度、多层面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大力讴歌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充分反映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成就、新变化、新风貌,表现当代大学生对历史、现实和社会、人生的新思考、新感悟、新发现。活跃在红土地上、承受着赣水文明甘露养育和滋润的万千青年学子,拿起自己手中的笔,加入了这样一场规模空前的赓续传统文脉、书写当代文明的写作活动。

这一面向全省在校大学生开展的写作活动延续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5届。从2018年起,我们又举办了“省际大学生写作邀请赛”,与全省大学生写作大赛同步进行。历年来,省内外大学生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大赛,每届均有数以万计的作品参赛,而且逐年增长。一批又一批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角度新颖、文笔清新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有力地推动了各高校的写作教学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经济晚报》、江西电视台等省内多家媒体相继对大赛活动多次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为了进一步总结历届写作大赛的成功经验,向社会展示大赛取得的丰硕成果,并进一步激发全省大学生参与大赛活动的热情,2014年,在邬乾湖主持下,学会组织选编了《赣水风流——江西省大学生写作大赛获奖优秀作品选》一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19年,又继续选编出版了《赣水风流》(第2卷)。这两卷《赣水风流》,一共选编了历届大赛中获奖的优秀作品230余篇,内容涵盖历史文化、民族国家、亲情乡情、风光旅游、人生感悟、校园生活等诸多方面,文体包括散文、随笔、小说、诗歌、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多种。这虽然只是众多参赛优秀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但有代表性地集中展示了我省高校广大青年学子整体的写作实力和崭新的精神风貌。

江西省大学生写作大赛活动,也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最近,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在其官方网站推出《我省高校写作教育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一文,热情推介和高度评价大赛活动的举办和《赣水风流》的出版。文章说,这“不仅反映出江西省大学生良好的整体写作水平,更反映出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朴素浓厚的家国情怀。这无疑是在省写作学会的推动下我省各高校深化写作教育和教学改革所取得的一项丰硕成果”。

六、新军崛起

全省大学生写作大赛,极大地调动了全省广大在校大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有力地推动了各高校文学社团的建立与健全,以及各种形式的写作活动的纷纷举行,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写作实践机会,使各高校的写作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支支写作新军正在迅速崛起。

文学社团在我省各高校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成为高校社团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些文学社团,不仅有经常性的活动,还大多创办有自己的刊物,拥有自己的阵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写作成果的平台。如江西师范大学的“青蓝文学社”、南昌航空大学的“知于文学社”、萍乡学院的“飞廉文学社”、宜春学院的“天空诗社”、南昌师范学院的“红杏花文学社”、景德镇学院的“枫林文学社”、南昌大学共青学院的“彭蠡文学社”、井冈山大学的“露珠诗社”等,九江学院还在多个文学社团基础上成立了“九江学院文学总社”。这些文学社团的刊物,林林总总,极大地繁荣了校园文学的创作。一些暂时没有创办刊物的社团,也充分利用学校和院系的官方网站、校刊、校报、院刊、院报等阵地发表学生的优秀习作。此外,还纷纷举办诗会、读书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的文学活动。江西师范大学的“金秋诗会”、南昌大学的“前湖诗会”、新余学院的“谷雨诗会”等坚持每年举办,吸引了众多爱好诗歌创作和朗诵的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

在全省大学生写作大赛中获奖的学生,往往成为社团的骨干。他们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把社团活动搞得风生水起。各高校文学社成员努力学习,勤奋写作,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

井冈山大学“露珠诗社”在老师的指导下,建立了诗社的采风和创作基地,创作出了数量和质量都十分可观的文学作品。近年,他们的作品先后登上《星火》《诗刊》《十月》《星星》《作品》《井冈山报》等国内数十家报刊,诗社成员先后十余次获得国内各种写作赛事的奖项。社员张婷婷、彭媛两次应邀参加了《中国诗歌》《星星》举办的诗歌夏令营,陈洪英应邀参加了《十月》杂志的“十月诗会”,赵贤莲、熊婧阁、徐启航参加了江西省青年作家改稿班。他们自编自印《梦,第四维》《印迹》《小回蓝》《出发》等作品集,社长徐明主编的集体作品集《露珠诗选》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赣南师范大学学生的文学创作也十分活跃,成果丰硕。在校期间,黄松林、祝文芳分别在《散文》《青年文摘》发表作品,樊苑林、赖星宇、吴文星、王芷怡、邓郎欣等分获国内多个写作赛事的金奖或银奖。谢小龙出版长篇小说《蓝莲殇城》(中国戏剧出版社),刘文斌出版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阳光出版社)。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彭蠡文学社”成员的创作也取得不俗的成绩。在校期间,刘七宝生出版散文集《梦开始的地方》(中央编译出版社),谢宝光先后在《散文世界》《创作评谭》《安徽日报》等3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并数次获奖,作品入选《盛开:90后新概念获奖者新作范本》(新蕾出版社)、《中国网络文学精品年选》(北京燕山出版社)等选本,毕海平在《散文诗》《中国诗风》等刊物发表作品多篇。

其他高校在校学生的创作也取得优异成绩。南昌大学陈艳林先后获得国内多个写作奖项,出版小说集《兔子洞里的二十六个假想敌》(江西高校出版社);九江学院徐琳怡出版长篇小说《秦语》(江西人民出版社),李杏霖先后在《中国校园文学》《美文》等刊物发表短篇小说、散文多篇,并参加江西省青年作家改稿班,作品入选《2017中国高校文学作品排行榜》;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沈建中出版古体小说《浮世风流》(中国戏剧出版社),陈有文出版诗集《如花明灭》(中国文联出版社);南昌航空大学谢展鹏完成260万字网络小说《天苍神帝》,成为注册网络作家;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钟君的诗歌入选《2018江西诗歌年选》(江西高校出版社);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集体创作长篇诗化小说《阿宁和我》,内部编印《风华集》《印象赣鄱》等作品集,2018级创意写作班作品集《时间的金蔷薇》即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全省大学生写作大赛对参赛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离开校园以后,很多获奖者特别是一等奖获得者,在就业竞争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一等奖获得者、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毕业生程晨,曾击败多名参与竞聘的其他高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顺利入职云南省一所著名重点中学,并很快成为学校的优秀教师。一等奖获得者、南昌大学科技学院中文系毕业生钟燕春,在全设区市范围内的选拔考试中独占鳌头,由偏僻乡镇直接进入市委宣传部工作。许多获奖者在参加工作后被领导赏识,成为单位的“笔杆子”。

更多的获奖者在毕业以后,不忘初心,继续坚持写作,以出色的写作成果回报母校的培养。其中比较突出的有:萍乡学院毕业生漆宇勤,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北京文学》等全国数百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0余篇,出版或与他人合作出版文学作品16部,获市级以上文学奖或征文奖20余次。江西师范大学毕业生舒银霞,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之余,创作发表大量散文作品,并有多篇作品入选 《新世纪江西女作家作品选》(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文明大跨越》(江西高校出版社)等选本,出版科普文学作品《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发明》(中华书局),与人合著《〈三国演义〉导读》(作家出版社即出)。井冈山大学毕业生邓小川出版诗集《微风如你》(江西人民出版社),刘理海、李路平分别应邀参加《中国诗歌》和《星星》诗歌夏令营。南昌大学毕业生兰亦,出版长篇小说《伦敦躲避月亮》(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并有多篇签约作品在线上平台付费阅读。宜春学院毕业生张戈,出版诗集《听火的心跳》(宁夏人民出版社)。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生刘七宝生出版长篇小说《丰收》(北京燕山出版社),谢宝光出版散文集《捡影子的人》(长江文艺出版社)并获“三毛散文奖”,刘华出版民俗作品《江西庙会》(江西人民出版社)、诗集《恍若星辰 恍若尘埃》(四川民族出版社)等。

七、开拓进取

近年来,在全国写作学界广大教师和写作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写作学科的发展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一项项占领学术高地的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写作教学的模式和写作学研究的格局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我省写作学界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面临这一大好形势,我省多所高校迅速作出反应,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中,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率先拿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改革方案。他们自主设置了定位于“创意写作”的目录外二级学科“写作理论与实践”,并于2019年秋季招收了首届硕士研究生。接着又在培养文秘人才的 “高级写作班”开设“创意写作”课。2019年,在18级学生中选拔了20名学生组成首届“创意写作班”,2020年又组建了第二届“创意写作班”。以“创意写作”为中心的写作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开展,成为江西师范大学写作学科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新的发展思路指引下,江西师范大学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课程,除了常规的“基础写作”“文体写作”之外,主要有三大类型:一是“工坊课”,如非虚构写作工坊、故事写作工坊、诗歌写作工坊、儿童文学创作工坊、网络文学与文化、城乡中国与文化研究等。这些课程主要采用Seminar(专题研讨)的课堂形式,着眼于学生写作实践能力的提升;二是“像作家一样读书”,注重以写作者、文学编辑、文化从业者的多重视角来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内部;三是理论课(主要针对研究生),含叙事学、中西文论、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媒介文化、大众文化、文化研究等方面的理论,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和写作观。

在学术研究方面,江西师范大学写作学科确定了以下四个主要研究方向:1.写作原理研究,探索写作活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2.文学创作研究,着重研究各类文学文体的写作规律与方法;3.创造性写作与文化研究,在理解文化社会功能的基础上推进写作人才的培养;4.创意写作与中学语文教育,注重发扬师范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推动文化传播做出贡献。

新余学院也积极应对,迅速推进以“创意写作”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他们分两个阶段开设“创意写作”课程,而该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作家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自2018年以来,他们先后邀请多位著名作家来校指导,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市作协的文学创作讲座活动,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简书”平台、“诗歌日历”和戏剧展演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展示写作才华的园地。

此外,宜春学院也建立了“创意写作工坊”,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行分类培养,在师范方向外,增加“创意写作”方向,设置专门的“创意写作”课程体系,从大三开始进行分方向教学。我会省外会员单位西安翻译学院,也于2017年成立创意写作工坊,设立多种工作室等,整合各类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文科应用转型的专业发展。南昌师范学院积极扩展写作课程教学内容,将写作课改为“写作与沟通”课,并成功获批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九江学院将写作人才的培养拓展到更广大的领域,该校与江西省文联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文学艺术创作、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全面发展。相信在这一战略合作框架下,该校的写作学科建设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八、新的起点

20年春华秋实,20年执着前行。

回顾过去,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江西写作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然而,面对今天,展望未来,使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与我国写作学科发展的远大目标相比,与全国兄弟省市写作学同行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我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我们的写作教学活动,还有着很大的改革和提升的空间。我们的改革思路,还可以打得更开。我们改革的步伐,还可以迈得更大。我们写作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在省属各高校,写作学科的发展还不够平衡,有的学校对写作学科的重视还不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写作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塑造、能力培养的极端重要性,写作教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这种状况应当迅速得到扭转。我们的写作学研究,也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我们对学术问题的钻研,尚未能进入到更深的层次,尚未有突破性的进展。偏重于写作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多,对写作理论的探索不够,在理论上尚缺乏更多的新见,少有卓越的建树,还拿不出在全国叫得响的“拳头产品”。这些都亟待全省写作学界广大同仁,以更加虚心的态度向全国写作学界同行学习,继续努力,勇于进取,刻苦攻关,砥砺前行,树立远大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力攀登,才能使我们的学术研究水平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2019年8月,江西省写作学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了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新任会长冯昊在就职讲话中,对历届领导班子的辛勤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和由衷的敬意,并就学会今后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希望和大家一起,坚持工作,不忘初心,增进会员之间交流;不忘根本,推进写作学科发展;不忘规范,加强学会自身建设。他指出,新时代写作学科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此全体会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拓进取,敢作敢为,持续不断地推进江西写作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在中国写作学会和江西省社联的指导下,在全省各高校的大力支持下,学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带领全省写作学界广大同仁,继续艰苦努力,不断开拓创新,为写作学科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江西写作教育事业的一个崭新的、欣欣向荣的大好发展局面,必将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猜你喜欢
学院学会
学会给自己发糖
学会保护自己
学会分享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10)
海盗学院(8)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