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结构与健康”通识教育选修课构建研究①

2020-11-25 01:50张慧敏刘旺喜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3期
关键词:通识学时普及

张慧敏 刘旺喜

(南昌师范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2)

近些年,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特别是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身健康,并加入到运动的行列中,疫情防护期间,为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人社部发布《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其中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健康评估师和核酸检测员均在健康管理师的职业范畴内。可见其地位之高,这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大学开设“人体结构与健康”通识选修课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此同时,我国针对非医学专业学生的人体健康知识普及力度不足。自小学到初中,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依然来源于初中“生理卫生”课,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识比较少,因此对人体结构的认识比较肤浅,再加之学生对人体健康知识了解的比较少,无法建立正确的观念[1]。基于此,许多高校增加了此类通识课程的数量,其中针对非医学专业学生开展的“人体结构与健康”通识选修课,主要是向非医学专业的学生传播健康知识,增加学生的健康知识。

1 “人体结构与健康”通识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

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许多高校加强了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普及,高校通识选修课的开设数量不断增加,而专业课的学时比例减少,为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提供了方便[2]。基于此,学校针对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人体结构与健康”通识选修课,首先,增加了学生对人体方面的了解,对自身的身体结构进行正确认识;其次,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因学生对自身的身体结构了解后,才能在身体出现问题后及时就医,并对身体加倍呵护;最后,能够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学生通过对人体的认识,不仅能够了解人体结构的复杂,同时也能了解自身的身体情况,进而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更加重视,从整体上能够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2 “人体结构与健康”通识课程教育选修课构建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通识选修课主要为了向高校大学生普及相关的知识,其中对于“人体结构与健康”通识课程而言,主要是针对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识比较肤浅,对人体健康的认识更加模糊[3]。因此,为了普及相关的知识,高校以通识课程的形式向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课程,帮助学生增加对人体结构的了解,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人体结构与健康”通识课堂教育选修课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对于“人体结构与健康”通识选修课共分为32个学时,每个学时2分。通识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10个专题,主要包括骨骼结构、骨连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男性女性生殖系统、心脏结构、血管结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内容,并选取与学生关系紧密的身体部位进行讲解,每个专题,要求老师用3个学时讲完,剩下的2个学时,教师针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测试,主要针对每个专题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测试。通识选修课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完课程内容后的收获,同时也要在实际学习期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以知识普及为主。

3 “人体结构与健康”通识课程教育选修课实践

3.1 “人体结构与健康”通识课程的特点

该选修课程主要包含了“人体结构”和“人体健康”两大部分,其中在骨结构方面知识讲解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椎间盘突出症、踝关节扭伤”等疾病的防治,能够促进高校大学生的保健意识,同时也能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身体健康观念。针对女性生殖系统方面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女性方面的疾病,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同时为大学生普及避孕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通过学习,学生对于人体结构和健康生活的方式会有初步的认识,对于学习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是有益的,学生会对自身和周围对身体不利的环境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从而减少伤病,对于学生的学业很有益。

因“人体结构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属于通识选修课内容,因此教师讲解期间知识结构比例要合理,每个课时的内容要精简,在内容讲解方面要突出身体健康方面的知识,并且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健康观念,进而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作息等。

3.2 “人体结构与健康”通识选修课对全校学生开放

在“人体结构与健康”通识选修课实践过程中,针对医学专业的学生,除了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之外,均可以开设此项课程,主要原因在于医学人体结构方面的知识,在医学类课程中不会专门讲解,因此学生不容易学到,但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对于人体结构的了解,以及对人体健康知识的储备极为重要,因此需要将此项课程对医学类的学生开放。并且学习“人体结构与健康”方面的知识,也是对自身身体结构的探索,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对于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学生的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对于知识的探索需要自己不断去摸索,学生在学习期间会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因此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3.3 “人体结构与健康”通识选修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人体结构与健康”通识选修课开设期间,因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并且也是学生非常关心和需要了解的知识。很多知识是学生需要了解,但又没有正规的学习渠道,所以很多时候学生会借助网络,来获取相关的一些专业知识,例如,学生身体不适,但又没到要去医院就医的程度,有的学生不重视,时常会因小失大,而有些学生习惯于借助网络,通过百度查一些与自己有相似症状的例子,这样存在很多隐患,如由于对自己的健康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这对于学生自身的健康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课程开设期间,受学生欢迎的程度比较高。由于学习的学生人数比较多,选课速度较慢的学生,一般容易错过学习的机会。并且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在课后也会咨询相关的问题,说明“人体结构与健康”方面的知识是目前高校大学生急需的知识,也是目前比较缺乏的知识,因此需要加大通识选修课在高校中的普及力度。

4 结语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高校教育逐渐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并且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高校增加了通识选修课的数量,减少了专业课的学时。我国针对非医学专业学生的人体健康知识普及力度不足,学生对人体健康知识了解的比较少,无法建立正确的观念,学校针对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人体结构与健康”通识选修课,首先可以增加学生对人体方面的了解,对自身的身体结构进行正确认识;其次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帮助学生对人体结构有所了解,并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人体结构与健康”通识选修课的内容与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在平常学习期间,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应加强此类课程的开设力度。

猜你喜欢
通识学时普及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
当代诗词创作的普及和提高
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换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