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心理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2020-11-25 04:53张孝霞新泰市龙池中学
灌篮 2020年30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心理学绘画

张孝霞 新泰市龙池中学

一、绘画心理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积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术归根结底是关于审美与美学的艺术,而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美术教育,其走向便是应用美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美学素养。将绘画心理学引入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地加强美术教育的效果,为学生提供展示内在心理的途径,能够清楚地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与内心世界,学会通过隐喻手法或直接表现手法抒发内心情感[1]。将绘画心理学有效融入美术教育,教师往往能够通过学生的作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表达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探索学生的情感世界

美术是一门关于视觉的表现艺术,不同的创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了不同的情感与理想。通过美术作品,欣赏者能够走入创作者的情感世界,这是美术独特的魅力。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绘画心理学是沟通美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使两者紧密联系。而要建立这座桥梁,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学习表现与审美取向探索学生的情感世界,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三)用绘画心理学疗法解决学生矛盾

绘画的心理作用大多体现在帮助学生表达情感与情绪、满足内心的精神需求上。初中阶段,学生正值青春期,有时在心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如表达障碍等。并且,学生会因为个体之间的差异存在不同的矛盾。教师要帮助学生调节心理,就要帮助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勇于表达内心的思想。教师通过绘画心理学,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积极的环境,让学生自由创作,通过绘画心理学处理自身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审视自身的视角发现自己的心理变化。同时,教师可用绘画心理学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缓和矛盾,从而发挥美育的作用。

二、绘画心理学在初中美术教学的研究理论

美术教师需要研究心理学中涉及学生的情绪引导以及学生的个体情感认知、社交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知识[2]。这样,教师便能够由浅及深地探究绘画心理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如今,时代不断发展,教育环境也需要革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因此,美术教师需要在现代教育环境中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的美术能力发展,保持心理健康努力。

教师可从学生的具体学习与发展情况切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重在培养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教师需要根据以上目的探索教学模式,利用绘画心理学剖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成长,探究绘画心理学对学生发展产生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

三、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绘画心理学的实践策略

(一)以多媒体教学为展示方式,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

美术的类别有很多种,绘画这一门类也存在着众多的风格与流派。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与美术作品本身的联系,让学生欣赏更丰富的作品,从中获得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作品,通过多媒体技术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丰富课堂教学的展示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美术视野,在美术课堂学习中积累知识。

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脉络,以便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达到开阔学生艺术视野的目的。如,《笔情墨趣》一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水墨画画具的使用技巧,对水墨画的创作方式与创作特点形成基本的认知,进而感受我国传统水墨画艺术的独特韵味与美感,加强对于美的感知。在课上,教师可以用动态或静态的展现方式,让学生积极欣赏、领略水墨画艺术,并在模仿绘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通过课堂作业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建构“以作品看人品”的课堂,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

绘画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通过绘画的过程与绘画的结果,获取相关经验,掌握相应的绘画技巧,从而培养对于绘画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以作品看人品”的绘画课堂,通过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品析其中蕴含的情感价值,以此进一步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当然,在课堂中,教师切勿以个人标准随意品评学生的作品,而要秉持着客观的态度评价学生的作品,在指导学生之余适当对学生加以鼓励。

在建构“以作品看人品”的课堂时,教师可以任由学生发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题,让学生自由绘画。如,有的学生喜爱风景,从其作品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投射到作品中的对于自然风景的情感。当绘画心理学融入课堂,学生往往会不由自主地结合绘画心理学开展创作,教师能够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进而促进初中美术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

(三)引入绘画心理学相关知识,改进教学课程设置

美术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参与。在课堂中,教师应科学引入绘画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学生加以辅导,使师生双方都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成果。在引入绘画心理学相关知识后,教师能够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改变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新的学习模式获得新的学习体验。这样,美术课堂就会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学习心态,帮助学生从对美术的研究开始走向绘画实践学习。

在以往的美术课堂中,部分教师往往注重对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应用绘画心理学时,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利用绘画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打开内心世界,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与艺术素养[3]。如,在课堂中,部分学生习惯自学自画,在完成创作后就会转移注意力。这时,教师需要应用绘画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审视自己的作品,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自身的表现能力。

(四)结合多方面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欣赏课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美术基础、欣赏能力、理解能力等多方面的具体情况,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传播正能量的、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美术作品。因为这样的美术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能够产生推动作用。

如,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校园的春天》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与校园的春天有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通过直观地欣赏校园题材的美术作品,仔细观察照片和视频,找到对自己触动最大的美。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观察、欣赏美术作品,而且可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美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同龄人创作的校园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每个人发现的美、感受的美都是不同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同一事物的不同的美,引导学生学习美术作品的表现技法。美术教师要把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的校园环境中,欣赏校园中的真实美景,进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校园的风景、人物、活动等。回到教室以后,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校园风景的观察和体会与自己的想象结合,构思并完成美术作品。经过这样的美术教学过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美术的欲望,课堂教学氛围也会变得轻松和谐;学生的观察力、发散思维、想象力等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学生在发现校园风景魅力的过程中也会喜欢上校园,从而自觉地维护校园环境,爱护校园设施;通过观察、思考、对比、欣赏,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五)在美术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审美心理

每名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都有独特的思想,初中美术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充分把握每名学生的审美特点和审美心理。初中学生的审美对象不仅来源于生活和自然,而且来源于艺术领域。不同的学生对抽象的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感知抽象事物的内在美,美术教师要根据每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六)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初中美术教师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与美术作品产生共鸣,使其体会美术作品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在选择美术作品鉴赏案例时,美术教师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有积极向上内容的、有重大教育意义的美术作品,以此提升教学效果。

如: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鉴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是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很多人从不同的渠道看到过这幅画。这幅画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论从哪个角度看,画中的女人都好像在对着观者微笑。美术教师要结合达·芬奇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观察这幅画,从而让学生对这幅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所有学生都观察完这幅画以后,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这幅画的理解和评价。这种对名画的鉴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绘画心理学对于初中美术教学工作而言有十分重要的推动力,因此,初中美术教师要重视绘画心理学的引入,帮助学生开阔艺术视野,更有效地学习美术,从而帮助学生深化对美学的认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与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成为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心理学绘画
“没有用”的心理学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跟踪导练(二)5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