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0-11-25 06:19林龙强
读与写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课外活动法治

林龙强

(福建省漳浦达志中学 福建 漳浦 363200)

引言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可以是在教学中创设和现实生活相关的情景,也可以是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之中,这样不仅可以通过生活实践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通过理论来指导他们的社会实践。再加之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理解。针对现如今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脱离生活以及生活化教学难以运用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因素出发。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正是因为脱离生活才导致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等等不利于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现象发生,教师需要充分的挖掘教材中所存在的生活因素,从而借助这些生活因素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生活化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教材内容,进而让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挖掘其中的生活因素,也就是法律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因素,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因素创设情境:假设你在小卖部买到过期的零食怎么办?假设你在外面吃到不干净的食物怎么办?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运用法律的知识解决,教师还可以将情境上升到:假设家里人重男轻女不让你读书怎么办?让学生真正明白法律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挖掘生活因素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2.结合时事素材进行教学,拓展生活化教材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之中有很多的案例和教学内容都是来源生活的,但是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很多案例都需要教师去深入讲解学生才能够明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生活中的时事进行教学,从而让教材之中的一些生活化内容得到拓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与时俱进的了解生活中能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比如在《敬畏生命》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中,生命来源于生活,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很难以理解“生命”这个比较抽象的词语。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些时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像:学生抑郁症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学生跳楼率逐年提高以及一位女子正常回家却被惨遭伤害等等具体案例,让学生明白生命是脆弱的,因此就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感。通过结合一些发生的时事进行教学,可以对教材之中的一些生活化内容概念进行拓展,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一些时事,从而帮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

3.组织生活化的课外活动,让理论和生活紧密结合

受到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答题而不是生活这一方面,这就导致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还是难以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生活化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理论,而且学生所学习到的理论可以作用于生活,从而真正让理论和生活紧密结合、达到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比如在《服务社会》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条件允许下带领学生去一些福利院和敬老院,让他们去关心和帮助一些老人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去服务社会。教师让学生将一些家里废旧的衣服、生活用品等等东西捐出来给一些福利院或者真正需要这些东西的人,教还可以联系一些社工,让学生在社工的带领下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从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对服务社会这一概念能够充分的理解,并将服务社会这一理念落实到生活之中。通过这样生活化课外活动的开展,让理论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真正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生活化,对学生的生活实践有着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开展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首先,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结合这些素材创设生活化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时事进行教学,从而拓展相关的生活化教材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和有关概念。最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生活化的课外活动,让理论和生活紧密结合,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理论学习和生活实践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课外活动法治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