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体操技巧单元重难点的解决
——以组合动作(二)为例

2020-11-25 12:16付兴文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2期
关键词:转体连贯交叉

付兴文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211521)

1 教材分析

七年级体操技巧第二套组合动作是由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后滚成肩肘倒立、前滚成蹲立、燕式平衡和挺身跳6项技术动作组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复习、巩固小学滚动、滚翻类的动作基础上,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学习肩肘倒立、燕式平衡以及组合动作。要求学生动作正确、连贯、协调,提高学生身体的自控能力,并掌握正确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柔韧和协调等身体素质。

前滚翻交叉转体180°是一个简单的组合,一个是前滚翻交叉成蹲立,另一个是交叉转体180°,熟练掌握这2个动作是基础,明确空间和方向的变化是前提。在教学中,复习前滚翻,应重点学习交叉转体180°,不断提示转体的方向,解决教材的重难点。

肩肘倒立难度较大,完成该动作需要掌握夹肘支撑的方法,增强腹背部肌肉力量。应采用多种辅助方法进行练习,如徒手夹肘、向后夹球、仰卧挺髋、屈腿倒立等。

燕式平衡相对较难,完成该动作需要较好的柔韧性和平衡感,采用弹力带反复后举腿练习、器械控腿练习、同伴压肩后举练习等方法,可逐步提高学生后举腿的弹性和高度。

教师认真研究和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制定了本单元的教学计划和重难点。

2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体操技巧很感兴趣。从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好奇心强、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借助标志物练习。从生理上来看,学生好动、勇于挑战,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采用竞赛法,鼓励学生积极练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 组合动作(二)单元计划

笔者将4 个课时重难点安排如下。第1 课时:学习前滚翻接交叉转体180°动作。重点:交叉转体,两脚并拢。难点:身体重点控制,动作连贯与协调。本课时达到前滚翻滚动到垂直平面时两腿交叉、提踵转体平稳的学习目标。第2课时:学习后滚成肩肘倒立——前滚成蹲立动作。重点:压垫伸髋、夹肘撑背。难点:伸髋挺腰、维持平衡。本课时达到肩肘支撑、维持平衡3s 的学习目标。第3课时:重点:控制身体平衡。难点:身体姿态及后举腿高度(高于头)。本课时达到后举腿高于头、有明显地背弓、维持平衡3s 的学习目标。第4课时:重点:动作的姿态美。难点:组合动作连贯与节奏。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与帮助,保持优美的身体姿态。

4 重难点解决方法

4.1 第1课时突破交叉转体180°,发展柔韧素质

设计意图:第1课时的学习内容是前滚翻接交叉转体180°的组合动作,而前滚翻在小学阶段已要求学生掌握,在本节课中主要学习交叉转体180°。在练习的过程中,有许多学生交叉转体动作总是不连贯或者转体不够180°,因此,在本课时,采用先原地站立听节奏交叉转体180°练习,过渡到蹲立交叉转体180°练习,主要发展学生两腿的柔韧和转体的平稳。

辅助方法:开始时,进行原地站立交叉跟节奏转体180°练习。教师喊口令,1——两脚交叉,2——转体,进行20次练习。强调哪只脚在后,往哪边提踵转体。例如,左脚在后,向左转。待学生动作熟练后,采用蹲地交叉转体180°练习。提高练习要求,提示以前脚掌为轴,转体时,身体平稳。

教学建议:练习时,练习者两脚并拢,两脚尖前端有一条标志线,交叉转体180°后,看看两脚尖是否超出标志线,两脚是否并拢,脚内侧不留空隙。

4.2 第2课时强化支撑方法,发展力量素质

设计意图:第2 课时的教学目标是“立的直、立的稳”,因此,不仅需要学生两手臂向后夹肘内收的柔韧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腰腹部的力量和控制能力,努力达成“夹肘撑背、立腰、展髋、身体维持平衡”的教学目标。

辅助方法:(1)两手叉腰,拇指在前、虎口向下,成站立姿势夹肘练习。(2)利用肩胛和上臂或者双肘和小臂背后夹住篮球,若柔韧性较好的学生可以采用稍微小一点的排球。(3)双脚蹬墙进行仰卧挺髋练习。仰卧于垫上,两脚蹬墙上的同时两手叉腰用力立腰。(4)屈腿向上伸腿,两手夹肘将腰立直。

教学建议:练习时要求向后夹肘支撑尽力做到两肘用力压垫并平行,不超过身体两侧,同时翻臀、并腿、向上挺直。若完成质量较高,可以增加练习难度,采用两腿向上屈伸,强化两手夹肘的力度、肩颈支撑和维持稳定的技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腰腹力量,帮助学生巩固支撑方法,掌握压垫伸髋、夹肘撑背的重点。解决伸髋挺腰、维持平衡的动作难点。

4.3 第3课时重视后举腿的高度,发展柔韧素质

设计意图:第3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提高练习者的后举腿高度(高于头),许多学生容易犯上体抬不起来、后举腿高度过低的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柔韧性较差,另一方面是大腿等部位的肌肉控制能力不够。因此,要有重点地多做提高腰背、腿肌力量的练习。

辅助方法:(1)借助弹力带反复后踢腿练习。两手打开,上体俯卧,一脚踩弹力带最大限度的用力后举,放松还原后再后举。一组做20次,可做3 ~4组。做时注意维持身体稳定平衡。目的:克服自身阻力达到肌肉的伸长和力量的增加。(2)借助器械进行空腿5s 练习。轻柔地拉伸,增加肌肉的弹性。(3)2人1组肩搭肩下腰,听节奏1——腿后举,2——后举腿并拢,进行3min的合作练习。

教学建议:练习时要求学生两手臂侧平举,尽力向身体两侧延伸。支撑腿控制重心,以此来维持身体平衡。后举腿尽力向上举,随着练习的深入,可以增加控腿的时间,以此来增强学生腿部力量和柔韧素质,保持身体姿态,解决重难点。

4.4 第4课时注重身体姿态,建立表现意识

设计意图:第4课时主要是组合动作的展示,可借助比赛或者考评的方式,促使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同时注意单个动作之间的连贯与节奏,提高运动负荷。组长做裁判记录学生的练习情况,指导组内成员进行练习,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评价同伴的优点和缺点。

辅助方法:全班分为4组,集体进行练习。组长根据评分标准记录每一位成员的练习情况,看看哪位学生单个技术动作做的准确,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过渡连贯、平稳,比谁做得好。

教学建议:若学校教学资源条件优越,可每组发放一个平板电脑,将学生动作录像。每组展示结束后,将组内练习视频投放在投影仪上进行放映,组织学生观看,发现问题。例如,燕式平衡中后举腿的脚尖是否绷直等,并相互合作与探究,提出解决方法。

猜你喜欢
转体连贯交叉
昆楚高速公路 西河特大桥上跨成昆铁路成功转体
我国首创大跨度T构耐候钢钢箱梁转体工艺
《脉络与连贯:话语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简介
我国桥梁转体刷新世界纪录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第七只鸟
连数
连一连
连星星
浅析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衔接与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