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视角下皖北互联网>+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2020-11-25 12:56马培林贾天禹
市场周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皖北农产品电子商务

马培林,邵 冰,贾天禹,朱 娟

(宿州学院商学院,安徽 宿州234000)

5G 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具有传输速度快、延迟率低、接入容量大等性能特点,可深化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深度,助推互联网+农业发展。 互联网+农业是指将互联网与农业进行有机结合,将互联网技术成果应用于农业的供产销环节。 位于安徽省北部的皖北,共辖淮南、淮北、宿州、亳州、阜阳、蚌埠等六市,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 2019 年皖北粮食种植面积为409.82 万公顷,为安徽省的56.24%;2019年皖北粮食产量为2217.6 万吨,为安徽省的54.70%。 但皖北农业发展落后,粗犷型发展和非集约化发展制约了皖北农业高质量发展,互联网+农业发展速度缓慢,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制约皖北农村经济发展。 2019 年亳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为5 家,省级龙头企业60 家,分别比徐州少1 家和16 家;此外,2019 年皖北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27 元,比安徽省平均水平低1189 元,因此皖北应以5G 商用为发展契机,推动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增大互联网在皖北农业生产、流通及销售环节的使用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加农村农民收入。

一、 皖北利用5G 发展互联网+农业的紧迫性

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链融合存在网络、技术等制约因素,5G 技术为互联网+农业发展赋能,消除制约因素,而皖北利用5G 发展互联网+农业的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互联网+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粗犷型生产方式,实现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生产,补齐了传统农业的发展短板,提高了农业发展层次。 如农业可以依托物联网技术,利用传感器等设备收集农业生产环境的数据,并通过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发展智慧农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可提高农产品质量监控信息化水平,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追溯,构建透明的供应链体系。

(二)降低发展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信息内容多且错综复杂,包含市场信息、气象信息等。 传统农业获取信息渠道狭窄,获取能力弱,获取成本高,互联网+农业借助互联网信息量大、信息成本低、信息发布及时等优势,拓宽农业信息获取渠道,可全方位、经济性、及时性获取信息,还可实现市场精准化营销,提高农产品销量,增加经济效益;互联网+农业可以优化销售模式、缩短营销渠道、减少流通环节、简化交易手续、加快流通速度、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了农产品经济效益。

(三)加快乡村建设,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互联网+农业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点,持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农村引进产业经营主体,延伸农业产业链,实施农业供产销一体化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发展互联网+农业,乡村建设投资增大,优化网络、公路等设施条件,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村容村貌将会迎来改变契机,农村环境更加宜居。

二、 5G 视角下皖北互联网+农业发展制约因素

(一)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设备拥有率低

互联网设施和设备是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基础,但由于皖北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皖北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设备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获取信息的客户端技术装备数量不足。 一方面,农村拥有计算机数量不足。 2019 年淮北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计算机数量24.9 台,比城镇少43.3 台,淮北每百户常住人口移动电话拥有率比安徽省平均水平低2.2%。 另一方面,互联网入户数量少。 2019 年安徽省互联网宽带增加202.3万户,淮北仅增加4.2 万户,仅为安徽省增加量的2.1%。互联网客户端设备不足,降低了皖北农业信息化水平,制约互联网与农业进行融合,影响皖北农业供产销效率及质量。 其次,农村5G 基础设施建设率低。 5G 突破网络瓶颈,在农村的高覆盖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要素流通提供网络支撑,但皖北农村5G 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如2020年淮北电信与联通分公司在城市主城区和县城核心区规划建设175 个5G 基站,农村5G 基站未在建设规划范围内,且皖北农村常住人口大多数为留守儿童和老人,文化素质水平限制了5G 普及。

(二)电子商务发展不足,线上销售渠道滞后

皖北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营销渠道狭窄,以线下销售为主,线上销售渠道铺设率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数量低。 2018 年安徽省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比2017 年增加7500 多个,阜阳仅为1000 多个。此外,2018 年安徽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为405 亿元,阜阳仅占全省的6.5%,为26.4 亿元。 皖北农村电子商务主体数量不足,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数量少,制约了皖北农产品线上交易规模。 其次,线上销售模式单一。 皖北农村电子商务普及率逐渐增高,但皖北农产品线上销售主要以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为主,且旗舰店数量少。 线上销售平台单一,降低皖北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的密度。 另外,皖北农产品网络直播营销力度加大,但销售产品单一,销售产品基本为特色农产品如砀山梨等,难以带动普通农产品的线上销售。 最后,电子商务下皖北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 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新鲜度敏感度强,农产品运输需要高技术的物流体系,但受经济状况影响,皖北农村高水平物流企业落户率低,农产品物流体系以普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为主,难以满足电子商务对农产品物流的需求,如非真空包装的新鲜符离集烧鸡,需要冷链物流运输,但由于冷链物流成本高、普及率低等原因,电子商务市场上流通的非真空新鲜符离集烧鸡数量少。

(三)农业生产经营分散,与互联网融合深度浅

皖北农业生产经营以农户独立经营为主,供产销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制约皖北农业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数量少,发展层次低。 2019 年6 月底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0.3 万家,2019 年亳州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仅为21481 个,且2019 年宿州市“省农民合作示范社”和“省示范家庭农场”分别仅为安徽的11.4%和8.7%。 皖北农村农业分散经营,合作社与家庭农场服务能力弱,农业与互联网融合难以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经济效益低。 其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数量少。 2019 年8 月底安徽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1998 家,省级示范联合体564 家,2019 年亳州分别为102 家和43 家,皖北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数量少,导致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弱,“互联网+”技术难以普及,制约农业产业基地的发展。

三、 5G 视角下消除皖北互联网+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措施

(一)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提高设备拥有量

发展互联网+农业要以农村现代化建设为支撑,促进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 皖北若想要提高农业互联网化程度,首先要增加获取信息的客户端技术装备数量。 皖北要引进互联网+农业计算机业务技术骨干,构建农业农民计算机业务、移动电话业务培训机制,增加计算机、移动电话或互联网使用主体,发展智慧农业,提高互联网设备在农业供产销环节的使用率,互联网设施、设备厂商扶持农村现代化网络建设,在计算机、移动电话和宽带营销渠道终端优惠农户,如淮北可以联合移动、电信和联通公司,对农村宽带入户进行折价促销,增加农村互联网入户量。 其次,提高农村5G 基础设施建设率。 皖北农村引进5G 技术农产品加工业,建设5G 农机农资物流园,促进5G、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以农业为基础,打造一批集网络、应用、产业于一体的5G 产业基地,以5G 产业群推动农村5G 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企业共同对接通信公司,围绕农村5G 产业园区,加快推进5G 网络建设,构建“政府+企业+通信公司”的农村5G 推进模式,吸引皖北农村青年回乡创业就业,构建农民5G 技术使用培训机制,提高农村5G 使用率。

(二)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线上销售渠道

电子商务是5G 与农产品销售、流通环节进行深层融合的载体。 皖北农村若想发展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首先,要增加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数量。 围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与淘宝、京东等平台合作,对农村企业、农户进行农村电子商务业务培训,增加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数量,对接高校,围绕产业,联合培训并引进电商人才。 如宿州砀山可以围绕砀山梨与宿州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对接,开展相关研究课题,引进电商人才。 其次,丰富线上营销模式。 依托特色农产品,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建设皖北农产品旗舰店,使用抖音、今日头条、直播间等多种方式,利用5G 技术,搭建农产品线上商场,丰富农产品营销媒介,扩大农产品销售品类,带动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 最后,发展农产品物流。 根据产品类别,对农业物流进行分工,建立供应链系统,针对产品种类针对性地提供专业化服务,加大对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培育力度,为培育农业物流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如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为农业物流吸引资金,此外,还可加大对农业物流的直接投资。

(三)农业规模化发展,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皖北生产经营分散导致农业产量低、成本高、管理难度大、产品质量层次不一,难以树立皖北互联网+农业品牌。 皖北若想要推动农业精准化、集约化发展,首先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一方面,相关农业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指导,提高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政府在财政方面加大补贴力度,银行等金融机构降低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贷款门槛,简化贷款业务办理手续,采取产品、销售订单合同等为担保物的贷款形式,增加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数量。 其次,增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数量。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皖北围绕特色农业,整合产业经营主体,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深化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与互联网的融合深度,推行“互联网+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模式,提高互联网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中的普及率。

四、 结论

农业是皖北第一产业的主导产业,但皖北农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低,发展互联网+农业可提高农业发展层次,降低农业发展成本,加快乡村建设,可助力皖北农村实现乡村振兴。但在5G 视角下皖北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基础设施薄弱、设备拥有率低、电子商务发展不足、线上渠道滞后、农户经营分散等制约因素,因此皖北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提高设备拥有量、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线上渠道、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皖北农产品电子商务
摄影·美好安徽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皖北地区老年女性健康管理状况调查报告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汉字也逗趣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新媒介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新问题及新途径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