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对小学家庭教育影响的研究

2020-11-25 13:13
名师在线 2020年28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家长

张 莲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城关三小,甘肃武威 733100)

引 言

开展学科教育的基础前提就是做好家庭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引起了广大教育人士的充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孝亲、友善、诚信、谦卑”,对孩子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培养和发育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1]。由此可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一、现代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成效。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家长应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现阶段,大部分家长的教育意识淡薄。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属品”,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孩子的自主和独立性人格的养成,这样的教育方式完全违背了教育初衷[2]。此外,大多数家长并未形成对教育目的的全面认知,只重视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孩子,却忽视了对其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人生理想、意志力、人生信念等。这不利于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二)家庭教育内容功利化

现阶段,大多数家长重视的是开发孩子的智力因素。部分家长认为,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其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却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培养个人品行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会养成很多生活和行为习惯。如果家长一味重视学习成绩,轻视塑造孩子的道德属性,必将使其出现道德观念的缺失。然而,当前大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呈现功利化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家长花重金给孩子请家教,过度重视语、数、外等科目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其他能够锻炼实践能力的学科不予重视,导致孩子畸形发展;另一方面,家长并不重视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采取强硬措施逼着孩子学习,不让他们参加课外活动,这对孩子的成长与发育会造成不利影响。

(三)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

现阶段,很多家长过于宠溺孩子,并不考虑家庭实际情况,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久而久之,孩子会越来越任性。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多半会形成强烈的自我主义,为人处世较为自私,不会为他人考虑。同时,还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太忙,会把孩子交给家里老人看顾,这不利于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不利于孩子接触新鲜事物、接受最新观念的现代教育[3]。此外,还有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上学后的教育应全由学校负责,以致家庭教育缺少持续性,忽视了为人父母应承担的终身教育职责。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对小学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助力家长综合能力的提高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对孩子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的养成有着重要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促进家长综合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打造理想家庭教育环境[4]。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家长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进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二)助力家长找到家庭教育的着力点

家庭教育的学问高深莫测,具有独特的规律、特征及教育方式。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家庭教育都能够找到着力点,而借助家庭教育的着力点对孩子进行培养,能够使其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为了实现这一育人目标,家长需要不断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强化对孩子的人格教育、人才教育及人文教育,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好的行为习惯[5]。通过系统性学习,家长会清晰且全面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具体内涵,并对自身教育方式进行反思,及时改进,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此外,家长要积极承担自身职责,以防过度依赖学校教育,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发挥家长榜样作用,配合传统文化教育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家庭是其最初认知和行为形成的“基地”。因此,家长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孩子在步入学校前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能力主要源于家长一言一行对其产生的影响。家长不仅是孩子校外的教师,还是学校教育的拓展延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家庭教育的促进,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补充[6]。首先,家长要重视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进而在和孩子的日常相处过程中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孩子将从父母身上学到的、自身不具备的优秀品质和知识涵养纳入自身认知体系中。例如,家长在和孩子进行沟通时,可适当地引经据典,使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激发孩子研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在无形中学习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让孩子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熏陶。例如,家长在家里可以多给孩子读一些和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如《世说新语》《道德经》《弟子规》等,积极和孩子对书中的故事和观点进行探讨,使其深刻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最后,家长应和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充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校方的基本要求,并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将孝道融入家庭教育中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袓训,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血脉相传、不断发展壮大的法宝。这里所说的“孝”,不仅指尊重和赡养父母,还包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孝道是其他伦理道德存在的“根基”,假如没有“孝”,其他教育成果都是难以实现的。不管以后社会怎么进步、文化如何创新,“孝”始终是一切道德的根本,这是亘古不变的。“孝”是促进家庭和睦、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家庭和睦,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进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由此可见,家长应将孝道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之中,让“孝”根植于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使其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美德、成为孩子一生的行为准则。

(三)将感恩融入家庭教育中

要想让孩子树立责任感,家长就必须对其进行感恩教育,使其学会感恩,懂得他人付出的不易,进而明确自身职责,从内心深处形成赡养父母、关爱他人、爱护自然、回报社会的理念。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懂得感恩的人都拥有大智慧。感恩源于人类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对孩子来说,他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所说的“同化”现象。在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抓住孩子被“同化”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应该说,这种教育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也是孩子一生健康成长、发展进步的“魂”。

(四)将诚信融入家庭教育中

“人无信而不立”,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家庭是孩子成长起步的第一站,父母的言谈举止会给孩子的成长发育产生直接的影响。孩子通常会把父母当成自身学习的榜样,刻意模仿父母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基于此,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曾子杀猪立信”的故事流传至今,其不单纯是对“信”的坚持,更是对人格修养的坚守。因此,家长向孩子做出承诺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许诺,这样才可以给其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向德国教育学习。德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家长对孩子诚信教育的责任及义务,要求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是德国社会诚信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原因。

结 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传统家庭教育存在较多不足之处,要想切实有效地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庭教育取得更好发展,我们就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效融入家庭教育中,通过将孝道、感恩与诚信融入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家长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