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助力福建省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研究

2020-11-25 13:11王丹
大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福建省助力思政

王丹

(福州工商学院,福建 福州350715)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中为了能够助力福建省乡村振兴人才建设发展,应该归纳总结丰富的思政教育经验,合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工作,培养人才的专业素质与思想素养,为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发展、战略的实施夯实基础。

一、高校思政助力福建省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人才建设实效性

高校在思政教学工作中助力福建省乡村振兴人才建设,有助于提升人才建设的实效性。因为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立德树人理念、素质教育理念等,为乡村振兴人才建设提供更多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知识等等,从理论方面将乡村建设魅力展现出来,在实践层面中引导学生对农村形成深入的感受,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乡村振兴发展服务意识,这样不仅能够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人才,还能够通过人才的思想教育提升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效果。

(二)有助于增加就业率

当前福建省部分高校学生在就业方面没有准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在城市、企业中就业,或者选择考公务员或是研究所,在农村区域、基层单位方面的就业意愿较低,在就业方向狭窄的情况下会导致就业率降低。而高校思政助力福建省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期间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思想观念、择业观念等等,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尽可能选择到农村区域、基层区域就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就业面,还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观念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报告中指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培养懂农业、农村并且爱农民的人才队伍,具备三农方面的素养。然而当前福建省部分高校的学生尚未树立正确乡村振兴服务观念,缺乏良好的三农意识,对三农方面的思想观念不够了解。而高校在思政教学的工作中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就可以通过具有特色化的乡村振兴教育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形成三农情怀,鼓励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区域就业创业,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将各个行业相互融合,在提升学生思想素养的同时,在人才的帮助下促使农村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1]。

二、高校思政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校在思政教育的工作中,为了可以起到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助力作用,应该遵循各项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在思政教育的帮助下提升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有效性。具体的基本原则为:

(一)遵循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原则

在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可以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应该遵循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原则,重点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其可以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做出贡献,形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良好观念意识。在此期间,高校在思政教育的工作中,还应该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信念,使得学生可以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增强乡村振兴的使命感,提升自己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到农村基层领域中做出自己的贡献[2]。

(二)遵循政策教育的基本原则

目前福建省多数大学生都存在缺乏正确乡村认知的现象[3],这也是学生不愿意到乡村区域就业的根本原因。在此情况下,高校在思政教学的工作中就应该强化学生乡村振兴战略和政策的解读教育,引导学生对乡村振兴政策形成深入了解,对乡村的未来发展前景有着准确认知。在此期间,还应该指导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在乡村就业方面的扶持政策,使得学生树立正确乡村就业观念,深入到基层参与工作。

(三)遵循职业观念教育的基本原则

高校思政助力福建省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使得学生形成准确的乡村就业观念意识,愿意、积极到乡村区域的基层岗位中就业,弥补乡村人才短缺的不足。在此情况下,就应该积极开展思政教育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职业都是平等的,在树立职业平等观念的情况下,可以有着良好的职业意识,不再受到传统观念因素的影响。

三、高校思政助力福建省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措施

(一)完善思政课堂的教学内容

福建省高校在思政教学工作中,为了能够起到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作用,应该完善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逻辑内容、政治逻辑内容与现实逻辑内容等融入其中,充分发挥思政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首先,课堂教学内容中应该为学生设置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历程中还是,使得学生全面了解乡村振兴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对农村落后的历史背景形成正确认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全面掌握乡村振兴的历史知识和必然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认知和观念意识。其次,思政课堂中还应该设置我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目标内容,使得学生对乡村振兴的政治逻辑形成准确了解,深入意识到乡村振兴对社会结构的调整、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形成为乡村振兴努力奋斗做出贡献的正确观念。最后,思政课堂内容中还应该融入乡村振兴的现实逻辑部分,引导学生了解到目前城市工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农村与农业发展期间存在落后性问题,对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农业发展等会造成不利影响,在学生学习此类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在形成正确观念的同时,积极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活动中。

(二)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怀

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属于主力军,是学习和掌握前沿知识的人才,因此福建省高校在思政教学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期间,必须要重视大学生人才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乡村振兴情怀,调动学生帮扶农村的高尚情怀,激发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引导学生对国情形成准确了解,明确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最终的战略目标,全面分析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尤其要深入分析二元结构的历史原因,这样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帮扶乡村情怀和精神[4]。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应该指导学生对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帮扶乡村振兴发展的愿望,自觉贡献自己的力量。如高校思政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为学生全面讲解乡村振兴知识,使得学生了解到乡村属于中国革命摇篮,在井冈山历史知识、延安历史知识、抗日战争历史知识的帮助下,可以使得学生了解到农民群众在历史中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在内心深处生成敬意,并且愿意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活动中。

(三)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精神

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中要想助力福建省乡村振兴人才建设,就应该按照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和人才建设的要求等,积极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强化学生马克思理论知识的学习力度,配合讲解农村建设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精神,还能强化学生的思政修养,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活动中。高校思政教师还应该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社会问题,然后为学生模拟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教育工作的良好发展[5]。

(四)强化与农村村委会的交流

对于农村村委会而言,属于农村发展中较为重要的基础组织,工作方式和状态等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和乡村振兴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此情况下,高校思政教师就应该强化和福建省农村村委会之间的交流,为学生开展乡村振兴讲座活动、宣讲活动等,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农村村委会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与走访活动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对农民、农村状态形成准确了解,还可以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乡村振兴发展观念意识,投身于农村基层的工作中,贡献出自身的力量。在与农村村委会相互沟通的过程中,高校思政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安排实践操作的岗位,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加学生乡村振兴知识的学习面,使得学生在农村区域参与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全面学习相关的思想知识,为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提供帮助[6]。

猜你喜欢
福建省助力思政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助力成功七件事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思政课“需求侧”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