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传承策略探究

2020-11-25 13:04何金莲
读与写 2020年24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语文课堂诗歌

何金莲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中心小学 安徽 南陵 241300)

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的渗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再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的模式与流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说通过小组讨论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交流的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通过这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意识,而且可以丰富老师的课堂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就通过结合自己的课堂实例,具体谈谈我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

1.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悟能力的基础,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比较好,那么他的感悟能力比较强,若一个学生的审美能力比较差则学生的感悟能力比较差,基于这个基础所以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训练,只有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感悟传统的文化能力才会提升,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借用“唐诗宋词”的课堂,来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比如在教《望庐山瀑布》这一文章时,可以采用吟唱法来教学,通过吟唱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提升学生对其内容的感受以及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与优雅的旋律。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反复吟唱来感受诗歌的美,诗歌的旋律,通过诗歌的旋律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尝试做画,画出心目中这首诗歌的形象,通过这些直观的画面以及学生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诗歌的意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诗歌的美。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感受到了中华经典古诗词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感悟能力,也拓宽了课堂的活跃度,丰富了课堂模式,可谓一举多得。

2.加强学生的思想感悟

审美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因此在学生审美能力得到训练后,老师应该重视起学生的感悟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不会对古人的道德观念直接做出评价,而是通过一些事迹去体现出古人伟大的观念。文本不会直接体现出传统文化的观念,而是让学生到字里行间去自己感悟和体会,因此老师在讲解相关内容的时候就要对学生的思想感悟进行点拨与提醒,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的渗透。

比如说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全文通过叙述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五壮士的事迹,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因此,在这篇文章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学生意识到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对本篇文章中重点的中心句进行赏析与思考,最终得出本文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与政治抱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起以国家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变得更加有责任与担当,更加理智的面对未来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与挫折。

3.加强小组间的交流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考点的同时,老师应该注重对学习内容情感价值观的升华。在上课时,老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讨,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哪种精神,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值得传承的部分,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与讨论,老师可以看出哪些学生的三观比较正,哪些孩子的思想需要加强,在日后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比如教《七律长征》这篇课文时,在基础的重点知识掌握好以后,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讨论本文主要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老师要参与学生其中,遇到观念偏离或学生有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引导学生,最后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老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人物的高尚的精神层面,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不断的碰撞,在交流的过程中对人物精神有着更为深刻的感悟与体验,也因此让学生更为清晰的体验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

4.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好小学语文课堂,在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中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素养进行不断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化民族优良的品质与古人的精神涵养,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讨论,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进行更加深刻的体会与感悟,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并不断传承中华文化。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语文课堂诗歌
诗歌不除外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五法”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诗歌岛·八面来风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