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问题探析

2020-11-25 20:04代亚梅
大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资格证专业课程实训

代亚梅

(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课程设置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它设置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1]。本文对本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问题进行如下调查。

一、课程设置中专业优势不突出

本研究首先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发现约92%的同学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满意,7%的同学不满意已有的课程安排。约34%的人甚至认为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对就业没有帮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过三年的大专学习,他们对专业技能课程的印象最深刻,占到77.68%,其次是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分别占到44.64%和20.54%,工具类课程的占比最小,只有5.8%。说明学校在工具类课程的设置中不够重视,比如课件制作课程有非常强的实用性,课件制作能力已经成为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但在大学课堂中,这门课程与计算机地位等同,认为开了计算机这门课程就没有必要单独开设幼儿园课件制作这门课程。其实这种认知是完全错误的,二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完全不同[2]。

第二,毕业的学生认为学校所学的课程无法体现明确且清晰的育人目标,有些专业课程存在开设不连续的问题,实用性不强、理论与实践脱轨严重,专业课程与教师资格证考点对接不清晰,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大赛考点对接不清晰。说明在课程设置的时候二者不能各自为阵,教师资格证的考点也是设置课程中重要的参考依据。诚然这个结果这也受到工作类型的影响。其中在幼儿园、早教机构、育婴机构工作的学生和未就业的学生所占比重较大。

此外,约90%的同学认为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与培养职业教师的教育素养或教育技能方面有出入。说明已有的课程设置与学生的职业素养联系不是很紧密,今后在培养学生的教育素养方面有待加强。也有20%的同学反映已有的课程特色不突出,无法体现专业优势,学生在就业中没有特长,很难在激烈竞争的幼儿园环境中立足,影响就业的效率和质量。

经调查还发现,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受工作时间的影响。工作时间越长,满意度越高,工作时间越短,满意度越低[3]。之所以有这样的趋势,是因为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对学生知识的储备量的需求就会增多。

二、课程与技能大赛对接不清晰

师范生技能大赛作为职业院校最常规最大型的一种比赛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但据调查发现,学生反映自己虽然在校认真学习专业课程,但当真正参加这种正规比赛时却力不从心,深感自身专业能力方面欠缺和不足。访谈得知:学生认为讲故事一直以来不被重视,比较容易忽视,觉得讲故事一般人都会讲,不用当成一门课程去专门学习。但讲故事不仅对故事情节记忆有要求,更是对故事表演的考察。其中包含很多的戏剧创作元素。所以讲故事也是考察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方式。对于歌曲弹唱和活动设计、说课两项内容的占比较大,但学生学的成果并不好,这与两个赛项的指导教师自身的学习方法、接受能力、自我管理松散有关;而保教知识测评能力相对也较为薄弱,则与缺乏阶段性集中式知识检测有关。为此,可以增加一些专业内部、系部内部的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保教能力。

三、课程与教资对接不清晰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是进入幼儿园工作的敲门砖。持证上岗是对每一个学前人的基本要求。相应地,学校在开设课程时必须将教师资格证的考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但调查发现,不论是教师资格证的笔试、面试,学生都怕不能通过。除了知识点掌握的不扎实外,还与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另外在笔试环节,相对综合素质,学生更担心保教知识。

对于教师资格证过关率太低,学生整体反思,认为自己教师资格证考不过受诸多因素影响。缺乏考前集训占到28.57%。说明学生希望在笔试之前学校能统一进行考前集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过关率,也能减少学生在外花钱报班学习。

学生过关率低,具体来讲,在保教知识测评模块,学生掌握最好,最有信心的是游戏指导、学前儿童发展、生活指导、环境创设和学前教育原理;掌握最差的是教育评价。在教育综合考试模块,学生掌握最好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理念。最差的是教育法律法规。说明学生整体上职业素养较好,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在今后的课程安排中,可以考虑将学前的教育的教育法律法规内容纳入选修课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提高通过率。

当然这样的调查结果与学生选择的工作类型有很大的相关性。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比较满意。这些工作主要为幼儿园、育婴机构、早教机构,与所学专业有很大的关联性。

四、实训课程针对性不强,与理论课程脱轨严重

实训课程作为专业课程的重要分支,对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未来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以致用正是通过实训课程去检验和实现。本研究中,学生对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整体比较满意,满意度约占到87%。但仍有1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实训课程形同虚设,存在很大问题。

如:学生认为学校对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每学期见习次数太少,应该增加见习次数;也有同学提出学校安排的见习和实习对以后的就业帮助并不是很大,持这种观点的有34%,因此建议无论是见习还是实习都应该将任务明确化、细微化。带着重点问题去幼儿园学习,不要笼统的说起见习就一股脑去幼儿园,实习见习结束又觉得什么都没有学到。还有同学提出,对于实训可以先参观学习,在校的第二个学期去见习一段时间,再补充学习,抓重点补缺点,且老师必须跟随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及时解答,提高见习和实习效率和质量。此外,调查还发现,学生对实训课程的满意度是受工作年限影响的。经卡方检验,p=o.ooo<0.05,所以,在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两种元素之间差异性显著。工作时间越长,对实训课程越不满意,工作时间越短,对实训课程的安排还比较满意。说明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他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进而对学校安排的实训课越不满意[4]。

五、整合教育资源协同发展,在模式创新中走向职业化

(一)课教结合培养模式

本专业开设理论课程有“三学六法”以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幼儿园游戏指导”等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文化底子薄,不爱学习,所以教师资格证考试过关率很低。而教师资格证的考点基本上全部集中在以上这些专业理论课程中。为此,一方面要对在学历上对担任这些课程的老师有要求,且须具有学前教育的学习背景和经历,熟悉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的助教,讲师和教授。一方面在开展理论课程的时,将教师资格证的考点与专业课程的教授相结合,边讲专业知识边画重点,将不同考点题型渗透在专业课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考试通过率。

(二)课赛结合培养模式

针对课程与各类学生比赛联系不紧密的问题,要严格按照区赛和国赛的比赛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特点,专业特长设置不同类别的比赛项目。同时学校加大宣传力度,设置鲜明的奖励措施,加大比赛的投资和支持力度。鼓励师生根据比赛需要提供幼儿园的场地及学习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孩子面前准备试课,使学生有真实的感受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关注比赛的细节。邀请区内外行业内知名教师,园长等前来观赛并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和指导。学校根据学生的比赛成绩给予相应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三)课展结合培养模式

在一年一度的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要求学前的学生每年至少汇报一个节目,如教育戏剧等。学生如果带着压力或任务目标去学习专业,一定比没有目标效率要高得多。所以,将专业所学与大型艺术展演相链接是增设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

将学生的美术作品每学期进行校园展览,一方面可丰富校园文化,另一方面是对学生专业的认可和肯定,这都将转换为学生进一步夯实专业能力的内在动力。

计划设置增设专业的“专业特长滚动长廊”,不定期将学生的作品以及一些校内外见习,实习的生动画面进行及时的更新展示,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学前,走近学前,还能让学前的学生在不断肯定和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专业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以“模块化课程”视角建设专业群,突出培养专业优势

据调查,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缺乏系统系。因此,建设以学前教育为中心的专业群联盟,专业群包括艺术专业群、文学素养专业群、幼儿保教专业群、幼儿园信息化专业群、教育实践专业群,然后每个专业群以模块化课程的视角切入,同一个专业群里面设置几个不同的课程模块任务,不同课程模块的学习分设在不同的学期去实现和完成。这样打破了专业群之间的壁垒,通过在不同模块中设置不同的任务和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学习,不仅能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课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还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5]。

六、结语

本文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进行调查,并给出了以“模块化课程”视角建设专业群,整合教育资源协同发展的教育策略解决问题,以期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走向职业化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资格证专业课程实训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该反思“考教师资格证火热”与“教师招聘岗位遇冷”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