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0-11-25 20:04徐文婷
大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爱国语文课程爱国主义

徐文婷

(喀什大学 中国语言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6)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强调:“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1]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将爱国作为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目前,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将内在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与义务教育阶段同样重要,甚至更需要加强,将爱国主义思想融入大学课堂是每个高等学府必须履行的教学任务,通过爱国教育实践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华,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建立并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从而由内心深处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有着“文道统一”的形式,而爱国主义就是“道”的重要部分[2]。大学语文课程除了讲授语言文学外,还需要特别重视把握好“思想政治方向”,这也就要求时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锻炼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个人思想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高校语文课程为爱国主义教育和语文教学的结合提供了良好契合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多是学校层面单独展开的,高校语文课堂并未有意识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仅仅单方面关注教学内容。所以,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是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大学语文教学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及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内容脱离时代

目前大学语文课程,虽有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但有时在具体教学中,存在目标性不强,目标较盲目等问题。学生在课堂中也只是听着老师教授知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自主学习以及创新思维。其次,现在大学生长期接触互联网,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认识,且更容易接受亚文化圈子里的判断,而并不会像幼儿阶段的学生完全听信于老师,若是过于宏观宽泛、脱离实际的说教,会难以让当代大学生接受和认同。第三,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当前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内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时未做相应的改变,教材中同最近时期相关的文本内容乏善可陈,对学生由对自己的爱到对家乡的爱最后在到对国家之爱的引导不够,教材及课程中缺乏国家时政内容。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单调

目前大学语文课堂中,讲授法仍是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虽然情境法更适用于爱国主义教学,但是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讲授法更加节省时间,授课准备过程也更为简单,也就更受老师的欢迎。可以明显看出,老师教学注重的是按部就班地传授课本知识,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分析作者中心思想,很少有课堂环节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内心情感。若要结合爱国主义教学,传统教学法显得更为苍白,也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爱国主义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内心情绪感知,只有触及学生心灵,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缺乏情感共鸣

根据实际的语文课堂中爱国主义教育情况,课堂授课节奏平铺直叙,课堂气氛没有起伏,课堂缺乏感染力,很明显这些都无法让学习者产生由内而外的情感共鸣,其在课堂上也会出现全程处于一种麻木或者被动接受的心情。这是因为教学内容让学生感觉离自己较远,除了教授知识外,没有吸引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学生没有代入感也就无法深刻认识。

二、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

针对大学语文课程中爱国主义情感融入方面的问题,大学语文课堂应当发挥自身优势,从课程的角度出发,找准切入点,充分结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去建构一个内涵丰富的,贴近学生现实,能够让学习者融入其中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宣扬爱国精神。

语文教学主要以文章作品为主,其中作者作为文章的书写者,文章内容与其思想和情操息息相关。首先,可以作者为切入点,提前安排学生搜集作者资料,了解他们的爱国事迹,再结合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屈原为例,由于屈原本身就是爱国诗人,学习屈原的诗词,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而奋斗,即使被流放依然心系祖国,为了纪念他,才有了今天传承千年的端午节。

让学习者更为直接地感触作品表达的含义,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然后,对这些具有高度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品进行细致剖析。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直接剖析教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学语文教材中记录了许多历史人物,这些优秀人物身上具备鲜明的爱国特征,不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都受到了世人的赞赏。因此,揭示文章中爱国人物的爱国故事也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他们的爱国情怀。比如在《廉颇蔺相如传》一文中,可以剖析廉颇、蔺相如的性格特点,通过完璧归赵等具体实例重点刻画蔺相如为国据理力争、机制果敢的行为和性格,从而让学生感叹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逐步感受他们热爱祖国、先国后己的气节。

三、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应用

明确了爱国主义融入语文课程的课内和课外两个层面,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则需要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外的教学形式。大学语文课堂与弘扬爱国精神结合,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积极创新,才能将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

(一)将教材与身边时事结合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过程,由最近发生的身边事联系到爱国教育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师在备课中准备充足才能找到合适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将其合理地传递给学生。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古代故事,授课过程中可以做到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结合身边发生的故事,赋予它新的时代意义。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时,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就可以结合为了阻击“新冠肺炎”疫情,身边无数英雄挺身而出,不畏险阻,奔赴抗疫一线,体现了大家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弘扬爱国主义是对学生的精神塑造,所以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以此为导向,在教育内容讲解中要引申、结合时代背景,注重细节、注重过程,贴近当代,提高爱国教育的沉浸效果,让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到爱国不是停留在口头,不是停留在古人的诗篇中,而是就在我们生活的当代。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方法和方式要灵活。大学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施教,同时它也将文章变得更加具象形象。大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陈旧固定不变的教学形式存在一定抵触心理,所以需要软性教学,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挖掘新的教学资源,利用现代自媒体来展现爱国精神,才能更易被青年学生所接受。例如,教师将文章结合影视资料,通过影音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感受文章描述的画面及所要表达的内容。青年人比较喜欢的B 站有很多科普教学资源,通过小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生动且趣味性极强,深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教师也可以将教材文章改编为话剧,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贴近作品,去感受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所传达的爱国精神。还可以在课堂上以学习小组研讨的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表达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加深其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

(三)注重细节,提高教学针对性

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从身边,从细微处入手,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与学生生活紧密契合的内容,让学生的爱国情感更加真切。教师通过课堂的讲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更能加深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内化于心,最终达到语文课堂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辅相成的效果。

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教学。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水平不一,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不同时期要做好不同的教学计划,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要提高针对性,对于想法较多的学生,可以通过辩论让他们加深认识和理解。最后,要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爱国主义精神,将大学语文课堂打造为弘扬爱国精神的重要场所,在授课过程中让学习者在思想、性格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进一步培养和升华他们的爱国之情。

四、结语

在任何时代,爱国主义精神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它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4]。大学语文课作为思想性与知识性兼备的课程,可以实现知识学习与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的目标。高校通过大学语文课程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化和历史,还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文化内涵。在课程中要体现更“亲民”的爱国主义,要让学生觉得爱国主义就是自己身边的事情,而不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在观望[5]。教学中将教材中体现的爱国精神与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真正把教学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起来。要将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坚持下去,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培养更多人才,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坚定建设者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爱国语文课程爱国主义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3~6岁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