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花开的美丽
——也说“慢”的教育

2020-11-25 13:04戚调菊
读与写 2020年24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思维

戚调菊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丰惠镇小 浙江 绍兴 312000)

是谁忘记了放慢匆忙的脚步,是谁忘记了欣赏沿途的风光,又是谁忘记了等等姗姗来迟的春天。

——题记

近日,一场由21世纪研究院举办的,主题为“在美国发现教育”的教育沙龙活动在京举行,一名大四学生获得提问机会,她问身边的嘉宾,一位中学校长:“您刚才说,我们的教育和美国一些课堂比起来,效率更高,您觉得这是真正的效率吗?”此前,他认为要在单位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有人曾说,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是针对国内教育现状的一种理性的反思。教育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教会孩子认识多少字,知道谁和谁会发生什么反应。让教育慢下来,尤其是小学科学教育,更需要慢一点,再慢一点。

1.等待之花栽何处

1.1 小组讨论时,需要等待。小组合作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些学生并不是不会说,只是他比别人想得更深入一点,而有些学生则可能思维略慢些,当他们还在思考时,小组讨论就戛然而止,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往往变成了沉默者。

1.2 课堂提问后,稍加等待。课堂提问后,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当然是争先恐后的小手。但这种“一问即答”的答案是否具有足够的深度呢?或者学生的提问是否具有价值呢?科学研究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科学的课堂更需要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走马观花的思考看似热闹,实则对孩子的科学素养的养成是弊大于利的。

1.3 学生实验时,务必等待。科学教学过程较之其他传统课程,更需要等待。因为科学教学与传统教学很大的区别在于: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与教师的分工明显不同。比如: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提不出来,教师一着急就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该冷静地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更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多动口“说一说”,多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2.等待之时悄关注

2.1 关注整体学生的进展程度。虽然,我们提倡等待,但这个等待也必须在教师的整体掌控之下,放眼整体,有必要时可予以暂停,教室补充一下,或者纠正都可以。在一些竞赛类的课堂中,教师在学生实验时中途暂停纠正,或者提醒补充,被视为教学设计的缺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纠正反省的进步呢,学生在设计,探究、分析、讨论,假设等过程中总是会出乎教师的意料,出乎意料的课堂才是真正精彩的课堂,而这个出乎意料正往往来自老师的巧妙的引领,耐心的等待。

2.2 关注小组中的合作情况。小学科学实验虽然简单,但对于一群10多岁的孩子来说,总是会碰到一些意外的困难,这个时候是迫于时间的限制戛然停止,还是给学生一次机会,灵活调控,从头再来呢?这就要看你追求的是仅仅一堂课的完美,还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后者可以给学生一种探究热情的鼓舞,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科学探究多次失败之后呈现的七色花,从而享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如果时间规定的太死,反而给学生带来紧张的情绪,急急忙忙完成操作,至于为什么这样做,却没有时间,也没有这个习惯去思考了。而充足的时间则让学生能进行较深层次的思考,发散思维。

2.3 关注个别特殊学生的进展情况。所有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进度。哪些孩子最需要我们的等待呢?这个特殊,可以试思维特别开阔敏锐,表现欲望强的学生,也可以是动手能力不强,实验时总是畏畏缩缩,容易被其他孩子忽视的学生。在第一类孩子中,我们最容易得到惊喜,在第二类孩子中,他们最渴望得到老师的惊喜。

3.花开之后巧摘果

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学生探究后都有许多话要说。而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不尽相同,这样就激起了许多“矛盾”,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学生的个人知识),首先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进一步研讨,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