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性环境对2-甲基-1,4-萘醌电化学氧化还原影响的研究

2020-11-25 11:29刘正华马苗苗马小娇
山东化工 2020年20期
关键词:峰峰质子二聚体

李 彤,李 倩,刘正华,马苗苗,马小娇

(蚌埠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2-甲基-1,4-萘醌,属于萘醌衍生物,是治疗维生素K缺失的有效药物[1],也是合成其他维生素和萘醌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2-5]。由于醌类化合物对生物具有化学抑制作用[6],其电化学行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利用荧光光谱法[1]、电子顺磁共振法[7]、激光闪光法[8]等方法对MNQ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然而,人们对MNQ在各种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却较少关注。众所周知,醌类物质的电化学反应伴随着电子的转移和质子化作用,质子存在与否是影响醌类化合物电化学行为的重要因素[9]。因此,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非质子性介质:CH3CN以及质子性介质:水介质(PBS)作为电化学反应环境,利用循环伏安技术探究质子性环境对MNQ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推测它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机理。

1 药品与仪器

1.1 实验药品

2-甲基-1,4萘醌(阿拉丁,纯度≥98%)、过氯酸四丁基铵(TBAP)(阿拉丁,纯度≥98%)、乙腈(国药,99.9%)、盐酸(国药,分析纯,36%~38%)、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

1.2 实验仪器

LK2010型电化学工作站(天津兰力科),MEI55DU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勒-托利多),超纯水机(湖南克尔顿),雷磁PHS-3C型pH计(上海仪电)。

本实验 用铂盘电极(Φ = 2mm)为工作电极,铂丝电极为辅助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测试前,将铂盘电极在Microcloth抛光布上打磨抛光至镜面,于乙醇和水体积比1∶1的溶液中超声清洗10分钟,晾干后使用。

2 结果与讨论

2.1 非质子性介质中MNQ的电化学行为

以0.1mol/L TBAP为电解质,0.002 mol/L MNQ在CH3CN中进行连续两圈的循环伏安扫描,结果如图1所示。图1观察到三对氧化还原峰,且在两圈扫描过程中峰形态基本稳定,每一对峰对应一个电化学反应,说明MNQ可能经历了多步单电子转移过程。从表1第一圈和第二圈的数据可以看出,氧化峰峰电位和还原峰峰电位都有轻微的正向偏移。峰电流Ipc1的响应最为显著。一般来说下,随着扫描周期的增加,由于反应物的消耗,峰电流会逐渐减小。前两对峰峰电流(Ipa1、Ipc1、Ipa2、Ipc2)表现出这样的变化,随着扫描周期的增大而减小了。而第三对峰的峰电流(Ipa3和Ipc3)则出现相反的情况,随着扫描周期的增大而增加了。这说明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发生了积累,MNQ的电氧化还原过程中可能出现了化学反应,形成了二聚体[10]。

图1 0.002mol/L MNQ在CH3CN中连续两圈CV图,扫速:100 mV/s ,c TBAP =0.1 mol/L

表1 0.002mol/L MNQ在CH3CN中连续两圈CV曲线参数

2.2 质子性介质中MNQ的电化学行为

为探究质子环境对MNQ电化学反应的影响,选择pH值=6.0 PBS作为质子媒介。图2A为-1.6V至1.2V范围下MNQ在PBS中的CV图,这与MNQ在CH3CN中的电化学行为有明显不同。在宽扫描范围内,也仅有一对氧化还原峰清晰可见,其Epa为-0.389V,Epc为-0.494V。这说明MNQ在PBS中的经历了不同的电化学反应,质子的存在影响了其氧化还原过程。

图2 (A)-1.6V至1.2V范围下0.001mol/L MNQ在pH值=6.0 PBS中的CV图,扫速:100 mV/s;(B)不同扫速下0.002mol/L MNQ在pH值=6.0 PBS中的CV图

改变扫描速度进行循环伏安测定,相关数据列于表2。结果发现,随着扫描速度从300 mV/s下降到20 mV/s,氧化还原峰形状仍然稳定,但峰电流绝对值减小,Epa负移,Epc正移,峰峰电位差(△E)逐渐降低,这说明MNQ的电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

表2 不同扫速下0.002mol/L MNQ在pH值=5.0 PBS中的CV曲线参数

将峰电流Ipc和Ipa分别对扫速平方根v1/2作图,如图3A所示。Ip均与v1/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a=0.1367v1/2+0.4073(R2=0.9948),Ipc=-0.3399v1/2-0.04422(R2=0.9951)。因此,MNQ在PBS中是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过程。

图3 (A)Ip与v1/2关系图;(B)Ip与pH值关系图

对比两种溶剂中的实验数据,MNQ在PBS中仅有一对氧化还原峰,且峰形较为扁平、宽大,而在CH3CN中,有三对氧化还原峰,峰形则比较尖锐。同时在PBS中氧化还原峰在更正的电位处出峰,峰电流响应比在CH3CN中高,是其102倍。PBS中大量丰富的电解质可能是引起较强电流响应的原因。由于质子的存在,出峰数目及形态发生变化。随着反应进行,峰电流没有出现增大的情况。初步推断,在PBS中MNQ可能经历了一个伴随质子转移反应的一步多电子的过程,没有像在CH3CN中发生二聚作用,产生二聚体。其反应机理可能是MNQ获得两个质子和两个电子,形成H2MNQ[11]。即MNQ+2H++2e H2MNQ。

考虑到溶液pH值对电子-质子转移过程的影响,将MNQ在不同pH(pH值为4.90,5.97,6.58,7.65,8.01)的PBS中进行CV测定,作其Ipa与pH值关系图,如图3B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Ipa在pH值为5.97时出现了峰值,电流强度明显。这说明在pH值=5.97的PBS中MNQ的电活性较好,适宜的酸性介质更有利于MNQ的电氧化过程。

3 总结

MNQ在非质子性溶剂CH3CN表现出三对氧化还原峰,第三对峰峰电流随反应物消耗,不减少反而增加,其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可能是多步单电子转移过程,同时出现二聚反应,形成了二聚体。而在质子性介质PBS中,由于质子的存在,MNQ仅表现出一对氧化还原峰,出峰电位更正,峰电流明显增强,物质传递受扩散控制,没有发生二聚作用,产生二聚体,其反应机理可能是一步多电子的过程,同时伴随质子的转移。

猜你喜欢
峰峰质子二聚体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对部分子碎裂为质子的碎裂函数的研究
爱迟到
年轻真好
物质构成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幼年绿
白字小先生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