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壁垒环境下我国对外投资的创新实践及启示

2020-11-25 09:22王廖莎
商情 2020年13期
关键词:对外投资壁垒案例

【摘要】当前国际间贸易摩擦加剧,贸易形势严峻,中国面临的对外投资壁垒也有所增加。在此环境下,中国企业通过不同的“出海”方式以实现投资主体的创新,关注农业与医疗健康业以实现投资产业的创新,以资本带动全面工程承包的合作以实现投资载体的创新,绿地与并购相结合以实现投资模式的创新,开拓双边基金以实现投资工具的创新等,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投资壁垒的同时,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也与东道国实现共赢。

【关键词】壁垒 对外投资 创新 案例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使得全球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在参与国际贸易、促进全球经济稳定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外投资规模逐年增大;与此同时,部分发达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却有所下降,其民族主义和排外情绪逐渐上升,纷纷设立各种贸易壁垒:美国通过相关法案,增大对外国投资审查力度,特别是对中国企业投资美国高新技术行业进行限制;部分欧洲国家推动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外资管理,强化外资审查;一部分亲美发展中国家也出现效仿,如墨西哥等已对采矿、能源、基础设施行业加强监管。

虽然东道国政府对外资态度不尽友好,监管要求和投资审批日趋严苛,各国民间的金融机构和实业企业却很欢迎外资,双边投资合作的需求和空间很大。政府的“战略敏感”与民间的资本需求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为中国的对外投资提供了新的契机:中方企业应在淡化企业的国家背景、弱化投资的战略目的、强化投资的商业性市场性、以盈利为投资目的的诉求下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可带动我国经贸发展,同时也与东道国共赢共进。

1.投资主体的创新

1.1 “抱团出海”

海尔电器是中国企业出海的先驱。2001年海尔远征巴基斯坦,以整机出口销售为突破口打开当地家电市场,2002年在当地设立白电工厂,2006年设立海尔鲁巴经济区,2013年建成当地第一条全自动洗衣机生产线。海尔鲁巴经济区是中国在境外正式挂牌的首个经济贸易合作区,更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成功的海外样本:海尔的成绩给潜在投资者做出了良好的示范,据鲁巴公司称,已有另外11家中资公司与其签署合作协议。2018年末,贸促会研究院发布《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指南》,为中国企业借力合作区赴海外投资提供参考,帮助企业高质量“走出去”。

榜样力量和政策支持双重作用的效果显著: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8年末,通过商务部确认考核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多达20个,人区企业共有933家,累计投资209.6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22.8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14.7万个,实现互利共赢。其中2018年新增投资25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5.9亿美元。

借助境外经贸合作区这一“抱团出海”的新平台,中国企业能实现一本多利:一可以较低成本打开国际市场,二可以有效释放中国相对充足的生产能力、利用东道国的各种生产优势,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能够极大程度助力实现国际贸易壁垒的规避:把生产基地建立在当地,即通过改写原产地的方式脱去“中国制造”的帽子,减少带有针对性的贸易障碍而导致的我国产品不能出口到某些国家的情况,降低企业出口的难度。长期来看,“抱团取暖”也能使中国优势产业在海外形成集聚效应,降低“走出去”的风险与成本。

1.2 “借船出海”

应对海外投资壁垒的另一种主体创新可称作“借船出海”,即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向目标国投资。该方法一是可以绕过壁垒,降低被歧视被拒绝的风险,二是能够将第三方与目标国的优秀资源相结合,实现产业链的全球布局。特别当第三方是发达国家、目标国是发展中国家时,中国企业可以同时获取前者的技术、研发资源,丰富的海外投资经验,以及后者的市场与低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我國上汽集团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合作便是一成功范例。上汽与通用联盟合作到印度投资建厂,上汽拥有的雄厚财力与生产能力贡献出了上汽通用五菱微型车这一廉价车型,非常符合印度主流市场的需求;而通用公司在印度已有的较为成熟的营销网络、制造基地、物流供应链和人力资源等,帮助中方有效规避了由于法律法规和社会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经营风险。此次合作协议中明确规定,上汽今后将全面参与通用在底特律:总部以及在上海两个地方研发中心的全面研发过程,意味着二者今后的合作层次将更加深入,中方也能积累和提高国际直接投资的技术、资源、经验与能力。

其他国家也有类似做法。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典型的中东传统国家,近年来,沙特阿拉伯扩大了对外投资的规模,却并不直接向其他国家投资,而是在他国如美国、瑞士等设立投资机构,以这些国家企业的名义对外投资。这种设立跨国投资平台的做法,既可以减少政治上的困扰,也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实现对外投资利益的最大化。总之,面对强大的竞争和严重的歧视,我国企业如仅限于本土市场会很被动。到第三方去投资,整合多方资源,可以绕过贸易壁垒,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实现全球布局。

2.投资产业的创新——关注民生

在中国对外投资早期,资源能源业曾是投资重点并形成了较大投资存量,然而资源能源业及基础设施投资等所需金额大、资产专用性强、容易引发东道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现阶段,中国对外投资的重点行业则从资源能源、基础设施行业逐渐转向制造业与服务业,获取技术和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动机。总体而言,中国的对外投资涵盖农林开发,能源资源、加工制造、物流运输、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对外合作领域不断丰富的同时,我们应注意到有些国家的部分行业对外资设置了限制或者禁止进入的明文规定:如俄罗斯的赌博业、人寿保险业、银行金融业、外籍劳工的进入与管理;马来西亚的金融、保险、电信、直销及分销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印度尼西亚的政府基础设施工程方面;巴西的采矿业等。因此,中国企业在开展对外投资活动时,应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谨慎选择进入的行业领域,以免引发投资的浪费或风险。

2.1 农业

我国农业于2004年首次出现对外贸易逆差,至如今已持续十多年,2018年逆差高达573.8亿美元。农业发展是有关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若任由逆差状态发展下去,农产品供给依赖进口的程度加深,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农业对外投资能够有效缓解这一局面,也能同时巩固和促进我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和经贸关系。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其农业资源优势突出,中国企业可利用自身较为先进的农业技术,积极开展与其在农业方面的深入合作。

中粮集团是农业对外投资的探路者。近年来,中粮在国外拓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2015年、2016年先后全盘收购来宝农业公司和尼德拉公司,实现了粮油供应链向全球的延伸,在国际粮食市场上拥有了一定的定价权,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中粮国际业务量现已超过国内业务量,总资产排名全球行业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粮商。在全球最大的粮食产地南美、黑海等,中粮拥有仓储能力3100万吨,年加工能力8950万吨,港口中转能力5400万吨。中粮在巴西还拥有大豆压榨厂、糖厂、转运站等,为稳定中国粮食市场起到保障作用。在中粮的带领下,黑龙江、广东等地方国有农垦企业,新希望、天津聚龙等一大批民营企业也開始参与境外农业投资。农业对外投资增长较快,但农业部进行海外调查后发现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不少企业受投资国政治局势变动、经济政策变化等,海外经营业绩出现巨亏,有的投资项目止步不前。如重庆粮食集团从2010年开始在巴西、阿根廷等国买地种植大豆,并同步筹备建设农场、粮食仓储、港口物流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之后由于当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限制土地买卖的法律法规,对国外企业投资建厂的环境评估也变得极为严厉,使得重粮集团一直没能拿到相关批文和环境评估许可证,只能一拖再拖,2014年至今,该项目基本停滞。

可见,我国农业需要建立与东道国的良性台作:在亚洲、东欧及非洲等水土资源丰富、有前期合作基础的国家采取建立农业合作示范园、海外研发投资、替代种植等具有对外援助色彩的方式进行投资合作;在西欧、美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采取新:建和并购方式进行投资,既可以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又可使我国农业企业突破东道国进出口壁垒。来自美国的跨国粮商在巴西拓展大豆生意并不买地、种地,而是以“订单农业”的模式向巴西农民采购大豆,在物流环节、购销环节上做文章,这样不仅回避了海外买地带来的争议,规避了种植方面存在的风险,同时也给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建立了从田间地头的生产一加工贸易的完整产业链。我们可参考类似模式,尽量减少在东道国购买土地等直接投资行为,更多着眼于农产品的输出上,布局农业产业链的中下游,即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等,通过对这些环节的直接投资逐步参与东道国粮食的生产。

2.2 医疗健康产业

除农业外,医疗健康行业也是关系民生的新兴重大产业。伴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居民的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高达4万亿的巨大市场。该产业在过去5年年均增长超过20%,远超全球约6%的平均增长率,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健康市场。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并作为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纲要》明确提出,中国要在未来几年着力优化健康服务、发展健康产业、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等重大目标。医疗健康产业,是我国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

2018年,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激起民众对在中国进口药为何如此昂贵的讨论,紧接着便是长生生物假疫苗事件爆发、举国震惊。二者均折射出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和市场供给不充足、不完善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蕴藏了丰富的投资机会,也是近几年中国在医疗健康、生命科学领域的跨境并购活动十分活跃的根本原因。数据显示,生命科学行业的海外并购在过去三年保持40%以上的高增长率,2017年同比增长61%,已宣布的海外并购金额达99亿美元。中国企业开始加强对新加坡、以色列等生命科学领域较为发达的沿线国家的并购活动。另一方面,中企也开始对沿线人口众多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水平较薄弱的国家如印度、越南、泰国等国家投资布局。

医疗健康产业也是各国对外资设置壁垒相对较少的领域,法国上市私募公司欧瑞泽首席执行官维吉尼摩根就明确指出:政治家担忧的敏感资产和关键技术只是中国对欧投资并购可能性的一小部分,而在其他领域,例如养老、医疗健康、教育、汽车电池等领域,中欧合作空间还很大。

3.投资载体的创新——资本带动的合作

对外投资并不仅局限于资本合作,也可以通过其他载体来完成。2018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6个国家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4亿美元,与63个国家的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93.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2%0

2012年,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中国港湾与牙买加南北高速公路公司签订的EPC总承包协议,成为中资企业在海外第一个高速公路PPP项目,也是牙买加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建类项目,2016年该高速公路正式全线通车。2018年,由中国南方电网等和越煤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和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总承包建设的越南永新燃煤电厂一期BOT项目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项目是目前中方在越南投资的规模最大的电力项目,也是中国企业在越南首个采用BOT模式投资的电力项目。英国曼彻斯特空港城项目则是中国企业在英国基础设施领域的第一个股权投资项目,实现了以投资带动对外承包工程方式的新突破:北京建工集团以0.12亿英镑的股权投资成功参与到总价值达到8亿英镑的空港城项目中,投资金额仅占最终开发价值的1.5%,却获得了20%的股权,实现了以小博大。

可见,业主结构的变化是对外工程承包的一种创新。目前,新型对外工程承包主要包括:BOT(建设-经营-转让)、BT(建设-移交),TOT(转让-经营-转让),PPP(公司合营),F+EPC(融资+工程总承包)等。这些模式将投资、融资、建设和运营集合为一体,推动了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到运营的全产业链的展开,能够为东道国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在对外投资活动中深受东道国青睐。这就意味着承包商不仅要成为服务的提供者,也要成为项目的投资者和资本的运营者。以股权融投资为基础、客制化设计为纽带、专业工程总承包为保障,开展项目开发管理、设计咨询、工程建造等业——这种以资本带动的全方位合作类项目可以使传统工程承包商成为“业主”,将传统业务从“乙方”上升到“甲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开贸易壁垒,减少合作道路上的障碍。而从长远角度来看,参与工程的中资建筑企业也能充分利用其作为股东的话语权,积极推介使用更多的中国标准、中国材料、中国设备进入欧洲乃至全球市场。

4.投资模式的创新——绿地还是并购?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企业出海倾向于跨国并购模式。对企业而言,并购可使其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海外市场;对普通民众而言,并购造成的印象也更深刻,例如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海航收购瑞士空港、中国化工收购倍耐力等,都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但跨国并购存在一定问题:会计标准差异导致评估企业价值难度大;企业缺乏应对并购后重组及管理经验导致其经营困难;不愿意深入了解当地政治环境、经济条件和文化习俗,不愿意学习当地企业的管理模式;容易受到东道国政策和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等。数据显示,约25%的企业在完成并购业务后出王则烽级。

相较之下,中国企业近期在绿地投资方面利好消息不断。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联合中国进出口银行山东省分行及恒丰银行,为美国玉皇化工有限公司提供8亿美元项目融资贷款,成为中资企业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最大的绿地投资项目之一。鸿博集团与波兰奥波莱市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投资3亿美元建设7.8万平方米的厂房,主要用于LED照明产品的制造。第一期建设项目将于近期完工并实现量产,这也是中国在波兰最大的绿地投资。

“绿地投资”是国际直接投资(FDI)的主要形式之一,又称为新建投资,是指某国企业在东道国境内直接投资建立新工厂、新分部的投资模式。据商务部相关人士介绍,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按照投资方式区分,包括新设、并购、增资和财务重组。除了新设可视为绿地投资外,增资和财务重组也有部分可视为绿地投资。以前中国对外投资较少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因为绿地投资必须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银、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面临较长的建设周期,对投资公司的资金实力、经营经验、竞争优势等要求翻鲜目对较高。如今,随着中方企业实力增强,其海外投资多青睐以此种方式展开,借此深度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这其中既有全产业链优化配置的通盘考虑,也有的是为了规避贸易壁垒。

德克萨斯州拥有迄今为止我国制造业在美国最大的绿地投资项目——天津钢管集团的无缝钢管。据内部人员透露:2009年10月,美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双反”调查,对中国无缝钢管对美出口造成了致命打击。也正是由于频繁遭遇贸易壁垒,天津钢管集团公司高层在2007就酝酿在美国直接投资设厂,确保在美的市场地位。实践证明,随着如今反全球化愈演愈烈,带有先见之明的綠地投资成效显著。

当然,对于中方企业来说,绿地投资还是跨国并购并非单选题,如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扬长补短,或许能更好的规避单纯跨国并购或绿地投资时可能遭遇的阻碍。吉利控股集团曾先后并购了沃尔沃轿车公司及一家伦敦出租车生产商,后又投资2.5亿英镑为该出租车生产商建设了一座高技术、现代化的生产基地,而后者生产技术的获得正是得益于先前的两次并购。

5.投资工具的创新——双边基金

私募基金可与具体产业形成紧密互动,并拥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新模式。其中双多边基金是对外投资的新工具,最初在美国、以色列、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兴起,2000年后俄罗斯、印度、菲律宾等新兴国家逐步加入。中国的双边基金也开始起步并在近几年发展迅速。

2017年,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美国高盛集团联合设立了中美制造业合作基金,由双方共同出资并由双方代表性金融机构组成。目前基金的第一期募集已经顺利完成,高盛方面表示:这一50亿美元的基金将用于投资美国的制造业、工业、消费和医疗领域内企业,并在每个投资项目里通过双边基金来借力中国市场内的商业机会。2018年,在第一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期间,中投公司与五家日本的金融机构联合签署《中日产业合作基金谅解备忘录》,成立中日产业合作基金。该基金将投资于中日两国及第三方国家的制造业、通信传媒、医疗、消费等行业企业,进一步深化中日经贸投资合作。2019年,习近平主席访法期间,中投又与法国巴黎银行和法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欧瑞泽基金共同发起一支双边基金,总投资额10-15亿欧元,用于支持欧洲大陆的企业来中国拓展业务。

在当今贸易摩擦不断,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风险挑战力口剧的大背景下,双边基金的理念和模式能够发挥其作用:它一方面适应了目前双边投资的谈判协议及区域经济合作体的建立;另一方面,双边基金可以实现利益的绑定,发挥各自的优势,减少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造成的障碍,形成互利共赢。从国家层面来看,它可以很好的辅助“走出去,再引进来”的投资策略,促成产能合作并实现技术转移,从而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同时能够帮助东道国安排就业,发展实体产业,从而最大限度减小政治阻力,为双方合作创造共赢空间。双边基金可以既是政府间合作沟通的窗口,也是民间跨境投资的桥梁,成功运营可兼顾政治与经济利益,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6.实践与风险防范

进行对外投资创新实践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对风险的防范。2018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布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对全球192个主权国家进行国家风险评级(分为1-9级),指出全球国家风险水平有所上升。其中,国家风险展望为“负面”的有13个。国家风险水平上升、评级调降的国家有7个。“一带一路唱议涉及的国别,国家风险等级普遍分布在4-7级,区域风险较高,政治环境令人担忧。在国家政府层面,应该建立起权威的对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加强驻外使领馆的信息搜集职能,以及定向派遣投资环境考察团的方式,调查重点国家和区域的投资环境,建设统一的海外投资风险预警和信息服务平台,保障我国企业的投资安全。针对活跃度大或敏感性国别地区制定企业环境责任风险防范导则,提高精准度,帮助引导企业及时了解所在地环境政策,提升对风险的防控和抵御能力。

而在行业企业层面,在贸易壁垒环境下,计划对外投资的企业应在保持低调行事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彻底地了解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如政局是否稳定、社会和谐程度等;法律环境,应聘请资深法律顾问,熟悉和研究被投资国的税收、环保等各项经济法律和政策;经营环境,如生产要素的获得,原材料的供给,财务规定等。在权衡各方面利弊,分析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后,再决定“走出去”的方向和步伐。

参考文献:

[1]周桂荣,龙华芳。新时期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模式的创新[J].工业经济论坛,2018,05(05):11-20+68.

[2]徐向龙,创新对外投资模式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4-12.

[3]喬新生,中印经贸合作需要第三方平台,第一财经日报,2015-08-19.

[4]杨挺,孟祥兆,张航。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新特征及新趋势[J].国际经济合作,2019(1):12-28.

[5]李优树,马滢涵.新时代我国对外投资的变化与创新方式[J].国家治理,2018,No.196(28):5-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门户网站,“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谈2018年全年对外投资合作情况”[EB/OL]2018-07-17.

[7]潘圆圆、张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五个新变化”[EB/OL],中国一带一路网,2018-06-03.

[8]周桂荣,龙华芳。新时期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模式的创新[J].工业经济论坛,2018,05(05):11-20+68.

[8]降蕴彰,海外农业投资的“风险关”[E8/OL],财经,2017-05-26,

[10]杨锐,齐二娜。我国农业对外投资区位选择及应对策略[J].农业经济,2019年第3期.

[11]“8万亿市场前景|大健康产业已成为潜力最大的服务产业”[EB/OL],2018-08-14,

[12]曹越.海外投资推进中国国际化进程[J].国际融资,2018,No.211(05):24-27.

[13]“中国主权基金与法国签署协议,助力法企进入中国市场”[EB/OL],19-04-10.

[14]杨挺,孟祥兆,张航。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新特征及新趋势[J].国际经济合作,2019(1):12-28.

[15]周桂荣,龙华芳。新时期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模式的创新[J].工业经济论坛,2018,05(05):11-20+68.

[16]王亮.项目股权投资带动对外承包工程新模式——以曼彻斯特空港城项目为例[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5(10):78-79.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门户网站,“辛迪加:中国海外投资新模式”[EB/OL],2017-05-17.

[18]李贞.中国坐上世界绿地投资头把交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6月28日第11版.

[19]承安.如何走好对外投资创新之路[J].国际融资,2018,No.211(05):28-31.

[20]刘建丽。当前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障碍与促进措施[J].中国经贸导刊,2017(25).

作者简介:王廖莎,女,1982年生,汉族,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对外投资壁垒案例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咱们最初是啥样
当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探究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探究
迈过海外风险
企业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问题研究
鱼与鱼缸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