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2020-11-25 14:10唐大兴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唐大兴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的培养目标。然而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螺旋上升的纵向发展过程,不同学段的英语教学都应该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文章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忽视或者片面理解思维品质的现状出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31-0001-04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其中之一的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批判性、创造性、逻辑性、思辨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课标虽然是针对普通高中而言,但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是学生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纵向的培养过程,在不同的学段都应体现核心素养的内涵,只不过要求不同而已,而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教师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将会更好地为学生的高中阶段、大学阶段乃至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阅读课的文本材料,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工具。虽然思维品质的培养已经引起了广大一线教师重视,但是在实践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师自身对文本材料的深度解读不充分,因此在教学中只能指导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提取和核对,忽视了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分析和评价;2.阅读教学基本上还是满堂灌,忽视了与学生的对话,更不鼓励学生发表创新的观点,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一些教师简单地将批判性思维理解为质疑、否定。这样,就导致初中英语学科的阅读教学仍旧停留在应试的层面上,没有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为其重要日标,没能很好地体现学科育人的应有价值。这样的英语教学是机械的、低层次的,也有违当前英语课程改革的新动向之一:关注学生思维发展。Bever(1997)曾说过:“只灌输或者只涵盖内容的教学会压制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完善思维,就是赐予他们成长的力量。”

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作如下探讨。

一、深挖文本意义,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对人或事情作出公正、审慎的判断,而非不加质疑地接受各种观点。在《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中,“批判”指的是“有分析地对待”。“百度百科”指出,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

从以上表述我们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维不仅指批驳与质疑、予以否定,它更强调的是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更加准确、全面地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预测、分析、质疑、比较、综合、评判等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首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讨论:作者代表了谁的声音?體现了谁的利益?写作此文有什么日的和意义?这些问题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其次,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重点不应是提取、核对文本信息,而应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去感受文本,打开自己的思维,对文本进行分析与评判,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优质课,教学内容是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7“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执教老师在对文本进行分析之后,强调在阅读的时候做一名独立的读者的重要性,教导学生对于所阅读的内容,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文本里的采访中有这么一句话:“We hope morepeople will support us by sending donations to us.”即马医生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捐赠来支持他们。针对这句话,教师提出问题: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 way to do-nate money to ORBIS? If you think it's a good way, why?And how can we raise more money? If not, why not? Doyou have a better way to support it?教师在抛出这些问题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陈述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积极踊跃,畅所欲言。在陈述环节,大家也观点不一。有的学生认为捐款是个好办法,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改善医疗条件,增加医疗设备,购买治眼药品,让ORBIS医生飞往更多的贫困地区、帮助更多的眼疾患者,并提出各种筹款方式。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捐款并不是好办法,因为他们看到了有关红十字会的一些负面新闻,担心所捐款项不一定真正能帮助到眼疾患者。还有一些学生立下志向,要从当下起,好好学习,长大当一名志愿者医生,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去帮助病人。

最后,教师总结:ORBIS is a great charity.It helpsthe blind people see again and takes love around theearth. If more people can give a helping hand, then OR-BIS can work better. You can donate some money, orwork as a volunteer. Whatever you do, your love willmake a difference.

课堂中这样的对话、讨论,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成为一个批判性读者。

还有这样一个课例,教学内容是人教版“Go forit!”八年级下册Unit 7“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the world?”中关于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文本。这节阅读课是如何教授的,本文不赘述,笔者对其中的一个环节印象颇深,感觉执教老师真正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之思维品质的培养。文本中有一处对人们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情况的介绍——至今,大约5000人成功登顶,然而,约300人在这种尝试探险的过程中失去了生命。一般教师对此只是简单介绍,一带而过,而该执教老师向学生抛出问题:你如何看这失去生命的“300人”?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这个环节就不仅仅停留在表层的知晓,而是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深入思考,去感受一种精神——永不放弃,相信自己(这也是学习这篇文章的宗旨)。但是,学生的观点却并不一致,有些学生就从批判性的视角思考,认为只是攀登世界最高峰而已,失去生命没有意义。

最后教师点评,首先同意部分学生认为登峰探险是无意义的行为的观点,接着说:然而,我们的实际生活需要一些不明意义的探险,需要一些挑战极限的勇气,需要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的强烈愿望……生命因此才更加丰富多彩。只要有自信,肯努力,不畏艰苦,很多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但也要明白成功是多因素的,不仅取决于个人能力,更要付出努力与汗水。我们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不能退缩放弃、灰心丧气,要学会调整心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重新努力,勇创辉煌。

此处执教老师这样处理教材,设置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有效落实了思维品质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正确评判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意见。

二、鼓励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常常语出惊人,出人意料。教师不能因此而打压、训斥他们,也不要轻易否定,而是要善于发现其中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还是以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7的Reading“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阅读课为例。ORBIS是一个国际慈善机构,致力于治疗世界各地盲人和眼疾患者,让患者重见光明,在全球开展挽救病人视力以及培训当地医护人员的活动。

图1是ORBIS的logo。

执教老师非常睿智地利用ORBIS的标识来引导学生认识该慈善组织。但是执教老师没有一开始就直接呈现logo的原图,而是先将真正logo中的飞机隐去,再展示原图,最后增加虚线,形象地概括出文章三个主要部分的内容,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很自然地获取该组织的相关信息。

图2是教师首先呈现的图,上面的logo隐去了飞机。

教师提出问题:这个logo看上去像什么?學生积极思考讨论,最普遍的答案是“眼睛”,当然会有其他五花八门的看法,教师提炼出“还像地球”这一回答,然后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这标识意味着世界上严重的眼疾问题。这一环节创造性地挖掘出该logo的象征意义,帮助学生掌握相关信息。

接下来呈现第二幅图(见图3),让学生观察上面的标识与刚才呈现的标识的不同。显而易见,这幅标识多了一架飞机。

教师告知学生这是ORBIS的真正的logo,再次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去思考为什么logo上会有飞机,从而引出ORBIS就是利用飞机抵达世界上的贫困地区,去帮助治疗当地的眼疾患者,并同时培训当地的医护人员,让慈善行为能够延续下去。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突出logo中飞机的象征意义,重点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理解ORBIS的工作方式。

最后呈现第三幅图(见图4)。

执教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提问为什么刚才ORBIS的logo缺了一小部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得出结论。如今世界上仍有一些地区ORBIS还无法到达并提供帮助,因为ORBIS能力有限,资金不足,所以他们需要各界人士的更多帮助,以及更多的志愿者医生。为此,教师添加了虚线,让眼睛完整。这一环节,通过大胆地改动logo,巧妙地引出文本中Dr.Ma的希望,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执教老师展示的ORBIS的标识(或改动后的标识)及其寓意如表1所示。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所提供的三幅图进行认真观察、深度思考、充分想象,经过讨论、交流达成共识,从而解读出文本的背景信息以及文本内涵,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并且提升了思维创造性。整个活动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维碰撞,这有助于学生掌握复杂的知识概念,建构个人知识意义,发展个人能力。

三、精心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是否具有逻辑性主要是看思维与语境是否相关、是否存在矛盾,人们表达事物或观点时层次和顺序是否恰当清晰、所用论据是否能有效地支持观点、得出的结论是否合乎逻辑等。在阅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关键在于课堂提问。有效提问不仅能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必要的支持,提供必要的语言交流的载体和语境,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掌握其语用功能,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有效的英语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以文本主线为线索,精心设计一系列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文本,从而对整篇文本的行文逻辑或发展脉络有整体把握,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以事实型的提问为主,即“What”“Where”“Who”这类学生能够从阅读文本中轻易找到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可以让基础较弱的学生得到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达到提升其自信心的目的。但另一方面,这些简单的问题容易使大多数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降低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阅读的日的不仅仅是寻找信息,因为语言的主要功能,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都是交流。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交流的过程,包括读者对文本意义的捕捉、分析、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尽可能促进学生完成这一交流过程,所提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探究性,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调动他们的思维潜能,让他们对文本有真正意义上的乃至是跨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6的Reading“Zhalon—a special place”時,教师可以这样处理Lead-in中的练习:

第一步,提出问题:What problems does Zhalonghave?

第二步,在学生回答Zhalong存在的问题以后,教师进行拓展教学,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湿地遭到破坏的视频,并提出问题:What other problems do wetlandsface?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湿地所面临的其他问题。接着运用问题链追问:如果人们继续乱砍滥伐森林,将会发生什么?如果游客继续往河流湖泊倾倒垃圾,又将会发生什么?再追问更深的影响:如果人们继续破坏大自然中的湿地,将会导致什么?……

这个问题链活动设计既紧扣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有很大的益处。“问题链”不是问题的随意组合,它必须有逻辑性、有深度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也才能让整个课堂充满主动探究的味道。将问题链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也能使学生对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加深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

四、设计读后活动,提升学生思维的思辨性

阅读教学读后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复述、表演、讨论、续写等。对于一些观点性比较强、有思想内容可挖掘的阅读材料,可采用“讨论”这一读后活动模式。众所周知,每个人因性格爱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见闻不同,对待同一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就会有所不同。教师正需要从阅读材料中挖掘出这样的探讨点,给学生创设平台,让其自由表达所思所想,分享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提升思维的思辨性。

例如在教授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7“International charities”这一单元时,笔者设计了一次口语训练活动(Debate:Is it good to give moneyto the beggars along the street?)。活动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该次辩论写一篇文章。有的学生在作文中根据单元主题(关爱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认为给予沿街乞讨者金钱是好的行为。但有的学生却持相反的态度,认为不该给钱,因为有可能这些乞讨者不一定真实,或者是骗子,或者是太懒不愿劳动等,我们应该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在小组辩论的过程中,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在思想上进行了碰撞,思维的思辨性得到了提升,真正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还有一个课例,在教学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8“Pets”这一单元时,笔者设计的读后活动也是辩论,让学生谈论对养宠物的不同观点和看法。

Free debate: Do you think it's good to raise pets?

学生们首先确定自己的观点,组成正方(It's goodto raise pets.)和反方(It's not good to raise pets.)。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很多理由来支撑己方的观点,正反两方都热情高涨,踊跃表达,尽力说服对方。

上述两个辩题都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大胆开口表达。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切忌用对错来加以评判,或根据个人观点来总结论断,而是要合理引导,鼓励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思想。这样的活动是融合了讨论与分享的合作式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体会团队的力量,根据同伴的反馈再作思考,进而完善自己的认知。而且这样的活动体现了层次性,既能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拓展,具有实效性。

总之,在设计读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自身能对阅读材料的深层次切入点更具敏感性,需要关注生活中的热点,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培养,鼓励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尽量设计需要思考和发现的学习活动。读后活动的有效设计与开展,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锻炼思维的思辨性,提高语言能力,发展人文素养,其作用不容小觑。

五、结束语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有关学生心智发展的维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应当给学生更多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激发他们的思维灵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的成长助力,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远振.英语为思而教:从“必须”走向“可能”[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7):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张金秀.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培养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7):6-11.

[4]陈则航.王蔷.钱小芳.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及其发展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1):91-98.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