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异化视角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重塑与建构

2020-11-25 02:42王灵芝
银幕内外 2020年4期
关键词:自我实现价值观

摘要:在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消费异化现象在我国呈现迅速蔓延之势。大学生作为消费的重要主体之一,其价值观在物欲横流的消费社会中受到极大挑战,具体表现为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幸福观受到冲击、自我实现需要扭曲三个方面。针对此现状,立足于消费异化的实际,从国家、高校、个人三个角度探讨出重塑与建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消费异化;价值观;自我实现

一、消费异化理论

(一)马克思关于消费异化的思想

消费作为人的基本活动之一,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手段。在人和消费的关系之中,人应当是第一位的,与之相反,则发生消费异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次提出了“商品拜物教”,即产品在交换过程中就像一根魔力棒,指挥着消费者对消费趋之若鹜,消费者由衷地尊崇商品这种神秘色彩。马克思把产品的这种神秘色彩和宗教进行比较,并定义为“商品拜物教”。1商品拜物教就是“异化”的一种形式,商品被生产出来后,通过交换其使用价值而具有价值。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理论

(1)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赫伯特·马尔库塞在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提出虚假需要的概念。在其著作《單向度的人》中提出“虚假需求”思想,他指出在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中,资产阶级制造各种虚假消费需求,把虚假需求与实际商品实现表面的一体化,诱使人们追求商品的虚假需求。这种行为使得人们失去对真正需求的关注,失去反抗的精神。2虚假需求消费成为资本家获取利益,统治者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是消费异化本质的体现。

(2)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马克思主义学派学者阿格尔创造性地给异化消费下了定义:“异化消费是指人们为补偿自己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3换句话说,消费异化是由劳动异化造成的,人们无法在劳动中享受到快乐,就想从无节制的消费中寻求快乐,这种无节制的消费就是消费异化。

总的来说,消费异化就是消费与其本质背道而驰,人们并不是自由自觉的通过消费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通过消费行为感觉到自身的存在。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在消费异化中遇到的挑战

(一)社会责任意识淡化

在消费异化的背景下,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之风盛行,大学生是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会对很多新鲜事物表现出好奇。在五彩斑斓的消费社会中,他们很容易迷失在符号消费的世界里,试图通过物质来表现自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从而成为消费异化的附庸。

(二)个人幸福观受到挑战

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对于幸福观的认识还在建立的过程中,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他们通过无限的消费满足自己的需求,甚至认为拥有无限的金钱、奢侈品就获得了“幸福”。而事实上,人成了商品的奴隶,因而感到精神更加痛苦,“人们在自己的商品中认出了自己,他们在自己的汽车、高保真度的音响设备、错层式的住宅和厨房设备中发现了自己的灵魂。”4消费异化带来的幸福观扭曲的现状,很大程度会导致大学生树立错误的幸福观。

(三)自我实现备受阻碍

新媒体的发展丰富了消费模式,大学生会通过直播打赏、游戏充币、淘宝购物等来满足自己的虚假需求,沉浸在网络世界的幻像里。在这种虚假的景象里,追求物质享受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人无法完成真实的自我确认,失去了对自我和自由的追求。

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重塑与建构

(一)政府加强宏观引导,优化消费环境

为创造优良的消费环境,亟需政府的积极引导。一方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消费观。另一方面,在消费异化的背景下,政府应当积极采用法律手段积极引导消费市场,完善市场规范,同时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为大学生健康消费提供法制保障,为大学生营造风清气正的消费环境。

(二)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消费理念

为培养正确的消费理念,高校必须发挥高校消费教育的主导作用。首先,高校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尤其要加强健康消费观念的教育,辅导员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应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其次,学院可以开设专门的消费教育课程,让大学生接受系统化的消费教育,使得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科学合理的消费知识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最后,学院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定期邀请相关的专业人士来开展消费教育的专题讲座,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观。

(三)树立个人崇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

大学生在消费中应该注重主体意识的培养,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并重,真正体会消费带来的满足感与幸福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社会责任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将实现社会价值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只有将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结合,才能着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在消费异化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价值观的形成会遇到极大的挑战。要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国家、高校、个人三个角度探讨出重塑与建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具体措施,营造科学的消费氛围,引导其理性消费,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4]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王灵芝(1996—),女,甘肃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自我实现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被遗忘的心理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