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

2020-11-26 02:37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中心小学吴桂玲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19期

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中心小学 吴桂玲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贯穿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分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还要“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忠豪教授强调:“我非常慎重地突出这样一个观点:基础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要的应该是丰富学生的词汇,丰富语言表达经验,学会遣词造句的策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质量。”可见,词语教学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要重视的教学内容。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第一学段词语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中对于词语教学有如下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第一学段学生年龄小、识字认词任务重的特点,教师应变换多种词语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低学段语文课堂上常用的词语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加动作演、配图画看、有感情读等。例如在执教《坐井观天》一课时,“无边无际”这个词语是教学重点,教师可以通过指导朗读小鸟的话:“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啦!”引出“无边无际”这个词,再练习思维拓展,试着说一说:“除了天空无边无际,还有什么也是无边无际的呀?”学生一般都能联想到:大海无边无际、草原无边无际、沙漠无边无际等,老师再出示图画,让学生从视觉感受“无边无际”,并让学生尝试读出“无边无际”的感觉,学生加上动作再读句子,对于“无边无际”的理解就更透彻了。

此外,因为中国汉字大多是表意文字,教师可以从汉字造字法去理解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如:“虫字旁”都跟昆虫有关,那么“蚂蚁,蜻蜓,蝌蚪”等词语就可以进行集中的教学;“被”字的部首跟“衣服”有关,教师就可以引出“衬衫”“裙子”“裤子”等词组进行归类教学。

课堂之外,教师应注重让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词语,从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并进行大量诵读,感受更丰富的语言美。

二、第二学段词语教学应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和词汇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词语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根据课标要求,教师在第二学段教学时可以采用比较词语的用法来体会关键词句。例如:在执教《荷花》一课时,有一个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冒”字活灵活现,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法体会“冒”字的精妙之处。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将“冒出来”与“长出来”相比,哪个字用得更好?学生通过一番议论后,往往会感受到:“冒”字写出了花骨朵的精气神,以及迫不及待想开放的生命力。通过比较,学生能够感悟到汉字用词的魅力,以及一个关键词在表情达意的作用。

此外,第二学段教师应注重让孩子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并积极倡导学生查阅词典,养成每天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为“习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第三学段词语教学应注重理解、辨别和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语文课程标准》除了继续强调词语教学要联系上下文和个人生活积累外,对于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辨别、表达效果的体会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语是指向阅读的,在反复的阅读中,学生往往能慢慢读出文本中的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例如:在执教六年级《顶碗少年》时,文本中对于少年的那场表演有一句评价:“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我让学生反复读文,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表演的惊心动魄?再找出相关句子谈感受。无论是对这场表演的正面描写、还是对少年的神态描写,亦或是对观众的描写,都是为了将一个“惊心动魄”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除了多读多悟,第三学段学生还可以进一步结合课外阅读与自身经验理解词语。例如在执教《怀念母亲》时,作者季羡林在失去母亲后,提到“抱终天之恨”,如何理解“终天之恨”?我通过出示课外资料:季羡林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让学生阅读。学生通过课外资料理解了这“终天之恨”,并理解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还能动容地写下自己与母亲之间的亲情片断小作文。

总之,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特点,结合课标精神,注意语言的积累,让语文课更符合儿童的语言学习规律,为孩子语文能力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