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网络时代红色文化 传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2020-11-26 14:59何海清江西干部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红色内容用户

文/何海清,江西干部学院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关键因素,加快红色文化传播与发展,能使得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新兴传媒文化的崛起,创造机遇的同时也意味着挑战,红色文化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发展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2 红色文化在网络上传播遇到的挑战

2.1 内容受限,吸引力不足

中国红色文化是激励老一辈人浴血奋战建设新中国的精神食粮,在战争年代,它是艰苦卓绝、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代名词,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它是朴素奋斗、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化身,但这些内涵过于抽象,年轻一辈对其中的含义不能完全体会,况且传统的宣传大多为概括式宣传,受众对文化也概括式继承,内容单一,对于群众普遍存在吸引力不足的情况。现有的红色文化网站设计版面呆板,缺少视觉吸引力,在网站内容上也局限于党史与公告,民众所关心和热议的内容没能充分体现,无法吸引大流量访问。

2.2 “快餐式”网络文化对红色文化的冲击

海量信息让人们有了更多选择,“快餐式”阅读方式越来越受到网络用户的青睐,标题越吸引眼球越容易获得阅读流量,满足受众“快餐式”阅读的消费喜好。浓重的政治色彩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特点,传播信息相对固化严肃,在内容上不够新颖,更新频次亦较低,使得红色文化在文化传播平台上缺乏抓人眼球的吸引力,大多用户不会主动去点击与之相关的推送。

2.3 新媒体滋生的灰色文化减弱红色文化

随着自媒体等新媒体方式的快速成长,愈来愈多的涉黄内容,民族分裂言论以及种族歧视言论等消极的网络“灰色文化”,冲击着网络用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受众,他们还未形成主流的成熟意识形态,这些言论使得他们在方向上产生模糊感,更甚者产生反社会情绪,导致红色文化的现代价值不断遭受质疑,无法得到普遍的正确认识。

3 红色文化传播挑战应对策略

3.1 搭建红色文化主体官方平台。

建设文化博物馆、革命遗址、故居以及印刷经典红色文艺作品是传统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然而受限于交通、环境以及经济因素,大部分人对文化遗址的瞻仰并不能亲身置于之。如今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量,整合相关数据,建设权威的、完整的数据信息库,用户可以根据喜好方便快捷的获取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同时,肩负传播任务的主体在网站以及其他平台的制作和维护上更应顺应网络文化的发展,及时更新内容,文化传播时牢牢把握方向性、目的性、专业性的同时增加趣味性,使得做出的网站与平台专业又不过于刻板与严肃,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网络文化的浪潮下,应当将红色文化传播的任务交到那些思想政治过硬,新媒体技术精湛的红色文化传播者手里,这些传播者在新媒体平台上扮演者红色文化官方“两微一端”的角色,也扮演着自媒体平台的“意见领袖”。

3.2 运用新型技术提高吸引力

是新型技术的崛起推动着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文化传媒也搭乘新技术的顺风车,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新媒体结合时下最新科技进行红色文化推广不失为一条出路,如,运用VR技术将长征路程录入,用户在网络上便可以身临红军九万里长征路线,移动鼠标或手指便可以“亲身游览一番”,这大大地提高了体验者的兴趣,同时对文化的了解亦不限于传统书面形式,对文化的了解更加直观和明了。

3.3 提供更接近生活的文化信息

红色文化不是高高在上的,网络新传媒也是日益开放的平台,红色文化提供者可以率先搭建平台供阅读者交流讨论,为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创设交流的机会。网络已然成为巨大的消费市场,“互联网+”上升到国家高度战略高度,传统行业与新型网络行业结合得更加紧密,红色文化传播可以依托时下最热门的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以及QQ等平台,通过这些拥有庞大数量用户的媒介推送红色文化,采取小视频、长图片以及连续短文章的方式将红色文化底蕴呈现在不同年龄段的受众面前。

4 结语

必须充分认识网络时代红色文化宣传的重要意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精神文化支撑,民族文化需要自信,红色文化需要传播,要讲好这些红色故事必须要有感情地将这些故事讲述出来,语言平实且易于广大群众接受。借助新型互联网技术,让红色故事被更多地接纳和喜爱,是广大媒体人应当思考和反思的地方。

猜你喜欢
红色内容用户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关注用户
主要内容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