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治理现状分析及标准体系建设对策

2020-11-26 15:41伍珂王子豪
商品与质量 2020年41期
关键词:污染

伍珂 王子豪

1.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1200;2.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四川成都 610081

地下水污染被广大学者巧妙地称为 “看不到的污染”,这不单单是因其深藏于地下看不见摸不到,更是因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责任在当下的现行法律中难以体现。治理 “看不到的污染” 有大家看得到的责任,因此,我们要从司法层面遏制漏洞的产生,架起抵制违规排污的警戒线;从管理层面权责明晰化,提高效率减少干扰;从公开透明的层面强化监督,强迫污染治理提速,进而有力保障地下水污染的治理。

1 地下水利用的现状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大变革的时代浪潮之中,最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就是地下水资源。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迅猛增加,经济生活的迅猛的发展,之于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日益逐步增加。全国的水资源总量约27940 亿m³,地下水资源量占到8840 亿m³ 左右,占我国总水资源量的1/3。在我国当前的整体用水结构中,地下水可谓举足轻重,占领了全国总供水量的约20%,占饮用水供水量的约70%,占农田灌溉用水量的约40%,占整个工业用水量的约38%,而且根据现有技术发展趋势,用水的结构模式,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虽然使用量巨大,但我国的地下水体保护并不十分乐观。水资源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污染状况也十分严重,而且大都呈现出日益严重的状态。为有效保护与利用地下水资源,必须准确掌握地下水的污染的概况,梳理地下水的污染源头和污染原因,并且从长久效益来看,坚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定科学正确的防治政策,让我国的水文体系结构更加的科学规范,地下水更加安全[1]。

2 地下水调研与污染概况

地下水污染的调查和评价的相关工作极度缺乏法律保障,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也曾展开的去考察过地下水污染调查的评价试点工作,但是收效甚微,甚至于还发生了和有的企业强势驱逐有关监查人员的恶性事情。因此,亟需在法规层面保护地下水污染调查与防治,确保相关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在有关地下水的污染的调查与研究方面,有专家表示,我国一直紧跟国际理论、技术步伐,但是仍局限在理论研究层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重视程度欠缺、经费支持缺乏等因素,实际工程应用经验积累较发达国家仍存差距。

自21 世纪以来,相关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工作就已经开展,最先开启试验点的是我国中东部的地下水的污染调查评测项目。试点的评测结果超出预期,检出有机物种类几乎涵盖全部监测指标物,致癌、致畸变、致突变的 “三致” 物质都相继的测出,由此可见,90 年代我国的地下水的污染在东部地区已较为严重。

当下,全国的总污水的最排放量约为584 亿立方米/ 年,当下现在存于生活的以及工业垃圾的总量超过约120 亿吨,并且还在以每年大约1.3 亿吨的速度增加,污染排放总量仍在上升。我国每一年都有四千万多万吨的化肥和四十多万吨的农药使用量,化肥与农药低效使用导致大量无机与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污染物甚至渗入地下水之中。同样,矿物开采及后续工业加工,导致地下水遭受镉、砷、铬、铅等多种重金属的污染,污染后的地下水再次进入农业灌溉系统,导致每年数以百万吨的粮食减产,同时造成每年污染粮食达千万吨,至少产生高达百亿元以上的经济损失[2]。

现阶段,地下水的污染已经出现了由点地区向面城市的扩散过程,随着产业转移,地下水污染出现由我国东部向我国西部扩展,由城市向农村逐步蔓延,由局部地区向广大区域扩散的趋势。污染物的组成则是由部分无机污染物向多种无机及有机污染物进行发展,危害程度日益严重。地下水的污染面积与受污染程度均呈加深加重的趋势。

3 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

地下水的污染带来的危害,既触动心弦又难以被发现。相对于地表水污染容易从感官发现,地下水因土壤岩层的渗透吸附等机理,不容易引起水体的色度与气味等一些物理表征变化,不易从感官上来判断污染情况。地下水产生的污染具有污染途径隐蔽、污染状态与监测条件复杂等特点,一旦遭受污染,便会很难被治理,即便投入较大的治理成本,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所以,在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工作上要坚持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的原则,既要治理现存的污染,保护地下水水质,防止水质的进一步恶化,又要采取措施,进而去防止新的污染的产生,从而来全面保护地下的水资源。其防治重点应关注:

3.1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有计划有条理性的开发和利用这些有限而珍贵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过量的去开采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的下降幅度,防止地面沉降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以减少污水下渗。在开发以及利用的过程中要做到开采和补给相互平衡,严格的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的同时,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地下水的补给。

3.2 提高大众对于地下水的保护意识

加强宣传力度,做到 “保护地下水” 人人有责,提高居民大众的环保意识和能力。加强地下水保护法规的普及,严格履行我国的现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规,以 “谁污染,谁治理” 为基本原则。与此同时,加强有关部门的执法宣贯,使每位公民都能准确的理解地下水防治要点。

3.3 建立水质的监测网络

重点做好有关的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建立水质的监测网络,并且对于地下监测网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逐步建立健全并完善水环境的监测体制体系,并且设立地下水观测专用井,建立健全地下水动态监管机制和分析预测服务体系。对于重污染的地区地段进行重点的监测监控,系统地掌握区域间的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发展变化以及动态特征,为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及时提供准时科学的依据。

3.4 开展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调查与评价

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国家地下水的防治工作之中,已经从治理污染为重点转变为以防治污染为重点,其中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进行地下水环境的脆弱性调查和评价,并编制评价计划图册,这种方式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借鉴。调查评价可以为决策者和管理者以及规划设计人员提供有关地区的地下水环境的条件,指导工程选址选线,同时可以使得监测网的设置更为科学合理,从而防止人力、物力的分散和浪费。

3.5 工业体系治理

工业体系中对污染源的排放进行总量控制,降低地下水污染环境承载风险。应加强污染物总量的管理和控制,以地下水环境承载力转化为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对于工业 “三废” 的防治,要采用先进的技术与生产工艺,推荐采取无污染或者少污染的新型工艺,形成闭路循环的模式,把污染源头消化在生产过程中。继续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降低未达标排放的污水进入自然界之中。

3.6 农业治理体系

在农业中尽可能地使用优质高效的灌溉技术和更为科学的耕作方式,寻求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施药施肥技术。降低单位面积化肥与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可以引入喷灌和滴灌的方式。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加强宣传引导,严禁使用渗井和渗坑等进行排污,对于污水沟渠还要做到防渗管理。告诫农村村民禁止使用未处理过的污水,来进行农田的灌溉。对现有渗井、渗坑以及某些自然渗漏的化粪池和下水道尽可能的清除和改造。浅层的地下水范围内的垃圾场等一定要做填埋场与渗滤液的防渗工作。

3.7 其他治理方式

某些水文地质极为特殊的地区和城市,可以通过改变地下水径流流向的方法,来加速交替循环,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对污染的地下水采取防渗漏墙或者防渗漏帷幕的方法进行堵塞或者截流。除此之外,可尝试地下水的处理方法还有抽水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渗透性屏障处理法、循环井处理法等一系列措施[3]。

4 地下水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国家已开展制定《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21-2025 年)》,以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实现地下水污染防治全面监管。我国现有的地下水标准体系建设较为缺失,国内地下水相关的标准约130 多条,其主要集中于地下水污染物的检测方法约80 条,剩余的标准主要用来规范监测与水体质量。按照2019 年发布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要求,截止到2035 年应该实现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的目标。因此,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还应加强污染趋势、健康风险的评估以及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规程等标准的制定,同时应该着手监督与考核体系标准的制定工作。

5 结语

地下水污染情况可能会持续存在,而污染防控的价值是为了降低污染扩展速度,更好的将污染情况改善。具体处理中要联合社会多方面的资源,减少管控处理成本,提升工作效率。要充分考虑每个地方实际情况,注重重点与难点的监管,注重技术革新,让防控污染成为人们的习惯,减少防控成本带来的污染防控推进困难。要运用先进技术,针对实际情况做灵活应对。要注重人力、技术、物力、资金的整合利用,让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实到实处,实现广泛推广可能性。

猜你喜欢
污染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
洗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