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与管理

2020-11-26 21:15徐华为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11期
关键词:特长生体育训练文化课

徐华为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中山中学,广东 惠州 516211)

高中体育特长生,是指在高中阶段拥有一定运动水平和能力的高中生。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保障。做好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能够促进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1 高中体育特长生现状

1.1 文化知识薄弱

当前,不少学生之所以选择体育特长生的道路,是为了弥补文化课的不足,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为高考加分。然而,实际上选择体育特长生的道路为高考加分,并非一帆风顺,因为体育特长生毕竟还是少数,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得到加分的机会。同时,为了取得比较理想的体育成绩,需要体育特长生将大量时间用在体育训练上,如此一来,用在文化课上的时间就会减少,从而导致文化课成绩提升较为缓慢,甚至有退步的情况。此外,一些高中学校忽视管理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进而导致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不理想。

1.2 心理压力较大

体育特长生不同于其他普通高考生将大部分精力花在文化课上,其会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体育训练。但是,在每次体育训练结束后,体育特长生的身体会十分疲惫,这就导致他们容易在文化课上出现走神、精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提升文化成绩较为困难。所以,相较于普通高考生,体育特长生有着更大的压力。与此同时,由于在学校中体育特长生的学习时间较为自由,因此有着更大的管理难度,并且体育特长生也有着相对更广的社交圈,所以,有时候学习思想不如普通学生一样稳定。然而,在此种形势下,不少高中学校都缺少对体育特长生的素质教育,没有对他们进行生活和心理上的适当辅导。

1.3 对未来迷茫

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许多高中体育特长生对未来缺乏一个长远、明确的规划,不少高中体育特长生持有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对自身的未来较少花时间做规划。据某中学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在毕业之后高中体育特长生主要有3 种去向:一是选择对口专业就业;二是进入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深造;三是通过选拔进入高水平运动队学习。但具体选择哪一发展方向,不少高中体育特长生都比较迷茫。

2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路径

2.1 制订训练计划

体育教师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应对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做充分考虑,如此才可使训练计划更为详细、周密、科学。同时,要对体育特长生在实际训练中的特点及环境等做充分考虑,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既要确保训练的内容有效、充实,又要对训练效果良好把握,从而保证训练拥有更佳的效果。此外,在训练一段时间之后,体育教师应采用测试、观察等方法,对训练效果进行检测,并对训练计划进行科学的调整,能够清楚地了解体育特长生的情况,以保证训练计划有效、真实,从而帮助体育特长生取得更为理想的训练成绩。

2.2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特长生作为高中学生中的一部分,由于受心理因素和思想因素的影响,可能在某些时候会做出违反学校校规校纪的行为,如逃课、喝酒、吸烟等违规行为。作为体育教师,在平时与他们接触的机会比较多,比较了解他们的情况,因此,由体育教师对体育特长生展开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体育教师开展适当、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既能够降低体育特长生不良行为的发生概率,又能够促进体育特长生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及心理素质的良好发展。若体育特长生不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培养效果。所以,高中学校与体育教师都应严格要求体育特长生,通过多种渠道帮助体育特长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将体育特长生提高学习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良好发挥出来,提高体育特长生的学习能力。

2.3 重视文化课的开展

即便是体育特长生,也并不意味文化课不重要,教师应同等对待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育训练和文化课学习。体育教师经常和体育特长生一同训练,在体育特长生心中体育教师的地位非常高,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明确告知体育特长生:若仅苦练体育是难以考上理想大学的,要将体育训练与文化课的关系明确告诉体育特长生,只有体育成绩与文化课成绩同等优秀,才可能考上理想大学。

3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管理措施

3.1 更新观念,特长育人

在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管理中,学校应在日常素质管理工作中纳入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与管理,坚持特长育人,重视传统管理理念的转变,打造学校自身的管理特色。同时,学校与体育教师要对体育特长生的个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如体育特长生的身体素质优势等,以便更有效地帮助体育特长生考入理想的大学。此外,学校在管理体育特长生方面,应注意保持与家长的良好交流、密切沟通,使学校管理工作尽可能获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提高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成效。

3.2 科学选拔,营造氛围

高中学校在管理体育特长生的过程中,应注意良好学习、训练氛围的营造,以更多地调动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积极性。例如,在高一年级时,学校可组织健美操、排球、足球、篮球、田径等相关体育兴趣小组,师生一同参与活动,并展开适当评价,激发小组成员学习体育的兴趣。并且,通过参与相关体育兴趣小组,还能帮助小组成员掌握基本技能,训练小组成员的基本功。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对所有小组成员的身体优势进行归纳,并根据小组成员具有的优势,展开相应的体育训练,从中选拔出潜力较大的体育特长生。

3.3 组建队伍,合理训练

在高一年级时,学校已将有较大潜力的学生选拔出来,并对其展开了基本的技能训练。进入高二年级后,这时的训练要更具系统性,将这些体育特长生组成团队,展开专门的体育训练,明确个人责任,并进行训练计划的系统制订。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不仅要有整体目标,而且还要将整体目标分解为若干小目标,由易到难有序地进行训练。不宜在训练初期,就进行高难度、高强度的训练,要考虑体育特长生的个体情况,逐步增强训练强度,有规律地开发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同时,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观察体育特长生的情况,并注意有效总结,以选择出最为适合体育特长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从而有效提高训练效果。

3.4 强化管理,保障质量

首先,学校应主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纳入体育特长生的日常训练,展开统筹规划,并且各年级应由相关的体育教师负责,确保学校有规划、有计划、有效率地实施体育特长生的管理工作。其次,体育教师应分工负责训练项目,着手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以确保训练具有针对性、计划性。再次,在做好专业训练的同时,体育教师应积极沟通体育特长生班主任及相关任课教师,以更多地了解体育特长生的情况,如此有助于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和体育训练成效的同步提升,保证体育特长生管理工作的良好进行。

4 结 语

要想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和管理水平,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加强重视,注意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养成定期总结的习惯,进而从中找到更多的能促进体育特长生培养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方法,提升体育特长生的综合水平,满足体育特长生的发展需要。

猜你喜欢
特长生体育训练文化课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试论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方向的建议
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谁是体育特长生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生教育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合理安排训练 树立学习榜样
艺考生如何“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