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建构出现的挑战及解决思路研究

2020-11-26 04:12唐劭杰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数码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话语权建构信息

唐劭杰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一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任何时候不能旁落,否则将犯无可挽回的错误。新时代,面对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技术变革和习惯变革,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的新变革

1. 搜索引擎的崛起与全民共建的网络百科全书

在互联网面世前,个人想要获取知识和信息,主要通过交谈、旅游和阅读书籍、杂志、报纸等传统实体载体等方式进行。如居住在赤道的人如果想了解北极熊的生态习性,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咨询了解该信息的专业人士;二是通过阅读书籍等纸质媒体了解;三是进行实地观察。在互联网被广泛应用的今天,获取未知的知识或一段感兴趣的信息,只需要通过互联网的搜索引擎进行检索,立即可以得到大量的图文、视频材料,甚至专业文献等。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效率比互联网出现前已高出数倍。

此外,自21 世纪初,吉米 威尔士创建了可由访问者对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的维基百科后,全民共建的网络百科全书得以推广。如今需要简单了解某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不再需要翻看大量的专业书籍、文献或找相关专家咨询,只需要通过网络百科全书(百度百科等),就可以简要了解相关知识。还有“百度知道”、“知乎”等答疑平台,也充当着网络百科全书的作用。

搜索引擎的崛起与全民共建的网络百科全书,促使知识平民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2. 自媒体的兴起与跨地域交流的简易化

相对于自媒体,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新闻等,发声主体受到了严格限制。传统新闻传播主体通常情况下为记者、电视台及职能部门,不具备新闻传播资质的对象不可擅自经由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传播资讯。且传统媒体受审核、排版、印刷、出版等系列流程及发布时间的限制,发声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相较于传统媒体,自媒体的核心是基于普通市民对于信息的自主提供与分享。自媒体兴起后,任何个体都可以是发声主体,并可以实时分享最新的动态。而且,自媒体新闻传播可以进行个性化展示,及时与受众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具有较强的覆盖性和时效性,用户可以运用视频、图片、动画文字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此外,Facebook、QQ等网络社交软件的兴起,更是让世界“扁平化”。地域限制已经无法成为人与人交流的阻碍,只要拥有了网络,个体双方或多方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进行即时的对话和信息传递。

自媒体的兴起与跨地域交流的简易化,让每个人都得到了发声的权利,其发出的声音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域,个人意见的发布、人与人相互间的交流、信息的传播的方式更多、渠道更广、速度更快、范围更大。

3.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舆论监管的难度

互联网出现前,人们发言的渠道除了地域性小范围的交流外,传统媒体上的舆论受到了较为严格的审核和管控,发声渠道不多,舆论监管较为容易。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社交软件、论坛等平台的日渐丰富,个人发声渠道更加个性化、多元化。与此同时,许多软件和平台并不需要实名制,或注册时的个人信息把关并不严谨,可以找他人证件代为实名注册便可使用。更有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软件或平台漏洞、窜改IP 地址等途径隐藏个人真实身份。因此,目前个人在互联网上进行活动时,还是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对一些失真、不实的言论很难对发声源进行监管和处罚。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发言的渠道日益丰富,且发言者身份的隐蔽性并没有减弱,舆论监管的难度日益提升。

二、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冲击

1. 知识和真相不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由于Google 的出现,传统的平面媒体不再能够垄断分类广告,由于博客的出现,我们不再能垄断社会和新闻报道,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我们不再能垄断发行。了解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便捷,知识和真相不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上的资源,全民都可以轻易获得。在知识平民化的社会,每个人的智慧获得了相对自由的发展机会;信息不对称性越来越小的社会,欺瞒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人们会对官方言论进行思考和判断,也会对权威会提出质疑。

2. 传统媒体影响力的下降

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长期以来的新闻传播模式,以往媒体由上而下由传者传播新闻给受者的“广播”模式,已经开始向新闻传者与受众改变角色的点对点传播模式转变。与此同时,广大受众对在政治事件、重大事件、敏感事件表述谨慎、不夹带过多私人感情,甚至使用“春秋笔法”的传统媒体失去了新鲜感、产生了厌倦,对言辞煽情、精于细节、擅长互动的自媒体抱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感。自媒体的兴起,对传统新闻媒体的自主权和话语权造成了冲击,传统官方媒体的影响力有所下降。

3. 不良思潮的入侵更难抵挡

由于人们在互联网发声的渠道更快捷和多元化,且互联网发声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对互联网言论的监管比较困难。在广大人民群众日渐接受自媒体且逐渐喜欢阅览自媒体,并养成阅览自媒体的习惯后,自媒体受众人数达到一个比较大的规模。不少不法分子、国内外反动势力往往利用互联网发声的隐蔽性和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的特点,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煽动群众情绪、传播不良思潮。

三、高校在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建构设想

1. 重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辨别能力

个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建构不顺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校、教师对于一些事情遮遮掩掩、表达含糊,甚至强行讴歌,不敢实话实说,学生对学校和教师不信任,对其发表的言论持怀疑态度。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其感兴趣的信息,如果学校、教师不敢说实话,不能实事求是地分析宣讲,学生在互联网上受到别有用心的人的煽动时,极易形成不良思潮,动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二是学生辨别能力还不够,不能够正确分辨互联网上信息的真伪和观点的对错,极易被个人主观情感左右,容易受不法分子和反动势力的煽动。

因此,要建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首先,学校和教师要“以诚待人”,始终说真话,获得学生的信任。然后,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和擅于以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去看问题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其有能力分辨对错真伪。

2. 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夯实网络阵地

对现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是其娱乐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加快对互联网环境的适应和融入,并灵活有效地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是改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建构的必然要求。高校在建构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时,要注意采用“互联网+”策略,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抢占网络阵地。如使用微博、微信、学校客户端(即学校向学生发布校内通知、教学信息、学校新闻等的校内网站或手机APP 等)介入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之中,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学校新闻、教学信息、生活信息等捆绑宣传。如南京大学等知名学府,经常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互联网平台推送重要的新闻和学校通知,也推送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提升学生对官方网络平台的关注度。与此同时,以生动形象、轻松活泼的形式在学校官方网络平台上附带推送一些主流的、正面的意识形态内容,普遍都能起到良好的指引和教育效果。

3. 加强舆情监控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

斯普兰格认为,青年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时期,也是个体自我意识蓬勃发展的时期。高校大学生年龄大多处于18 至22 岁,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建立的时期,较为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和反动势力的煽动。因此,学校除重点培养学生辨别能力外,还要加强对舆论的监控力度,为学生营造真实、正能量的舆论氛围,从而进一步握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主动权的建构提供良好的舆论基础。

猜你喜欢
话语权建构信息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订阅信息
建构游戏玩不够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展会信息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
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