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来发展理念创新的演进、经验与意义

2020-11-26 12:41乔苗苗
西部论丛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

摘 要:理念是实践的前提,是行动的先导。新中国70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新中国发展理念创新也经历了探索、确立与丰富和飞跃三个阶段。70年的发展理念创新经验证明最基本的特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体系,为全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中国倡议和方案,打造普惠共享的世界发展图景。

关键词:新中国70年;发展理念创新;新发展理念

考察当代中国的发展,我们无法回避两个问题。第一,中国是如何在70年的风雨兼程、筚路蓝缕中一步一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第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要寻求对传统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超越,是有别于西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一、新中国发展理念创新的历史演进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今天,我国发展理念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逐步丰富化、完善化、体系化。

(一)发展理念探索阶段

新中国成立伊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对发展这一课题有着深刻的认识。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就对发展的本质、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的主体等做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1],矛盾是引起事物运动发展的总因。在十年探索时期,虽然没有形成完善的发展理论,但也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如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中强调经济建设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兼顾多方利益、平衡生产力布局的策略;在总结大跃进经验教训中毛泽东同志在所有制方面认为“商品生产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并主张“应有计划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2]。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跳出苏联经济发展理论框架,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让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补充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的发展理念。

(二)发展理念确立与丰富阶段

发展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我国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钢”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的起点 ,是邓小平同志发展观的高度凝炼。首先,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改变生产落后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的情况。其次,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思想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让有条件的地区先富起来,让辛勤劳动的人先富起来,让有能力的人先富起来,让有创造思想的人先富起来,只有这部分地区和人民先富起来,才能带动其他地区和人民富起来。再次,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思想主张采用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计划经济是我国传统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曾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活力不足与效率低下等弊端逐渐暴露,客观上需要有活力的、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正好具备这一特质,在人民普遍对市场经济还持有怀疑态度的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力主发展市场经济。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发展是硬道理”的丰富和提升。发展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同时应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第一,“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从执政的高度去谋划发展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凸显了发展的政治要求,揭示了发展与执政的内在关联。第二,“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以“三个代表”为标志的科学论断,强调了发展的价值目标,指明了发展的方向。第三,“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以改革和创新为双重动力的科学论断,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江泽民同志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因此,发展不仅要依靠改革,更需要创新支持。

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是对“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理论的又一丰富和提升。其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根据和价值体现,胡锦涛同志强调要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定人民立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其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不断发展经济是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基本的条件,必须牢牢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遇促进经济可持續发展。其三,协调与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发展不仅要坚持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综合考量环境、能源、社会、安全等要素,还要处理好眼前与未来的关系,保障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和权利。

(三)发展理念飞跃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着眼于新的发展实践,深入推进发展理论创新,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和发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如总书记所说,“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3]。新发展理念着眼于高质量发展,致力于解决为什么人、由什么人共享发展成果的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发展理念含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共同构成发展的科学体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放在首位,用创新引导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目标。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重在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开放深度不够的问题、人民获得感与幸福感不强的问题,彰显了发展的整体性、生态性、全球性、人民性的目标。

二、新中国发展理念创新的基本经验

全面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发展实践,总结新中国70年发展理论的不断探索,其理论探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4],肯定了人作为社会发展主体的地位。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论述了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终极理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观念就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才是历史的英雄,是推动历史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主体。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基础就是人民性,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6]。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和人民的全面自由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都将人民摆到了第一位。步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治国理政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总书记也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7]。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展理念的演进中,虽然面对的历史条件不同、面对的时代主题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发展思想不同,但都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宗旨。人民立场始终是发展的根本立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发展的终极方向;人民始终是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人民满意与否始终是评价发展的标准;人民是历史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最终享有者。

(二)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成为中国特色发展理论无法回避的问题,几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向世界给出了中国答案。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巨轮在前行中的定盘星和压舱石。为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大旗不变色不褪色,在社会主义初期的建设中,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8]。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同志认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9],引导党的建设朝着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发展。十八大以来,在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验中,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也是党和国家必须遵循的原则。正如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阐述道:“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坚持党的领导是新中国70年发展的优良传统和显著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我政治目标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关键。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指导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南。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就是立足实践,回应时代,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时代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并以不同的方式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社会。70年发展理念的创新,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完成的,是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完成的,是在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中完成的。改革开放前,“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10]改革开放后,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情况和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我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11],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了鄧小平同志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解决新时代新问题和新矛盾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伟大历史性飞跃。特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更是以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新中国发展理念创新的世界意义

7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全世界都在惊叹中国的发展速度时,也关注着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 同时也在积极寻求发展“奇迹”的秘密。

(一)要走符合本国特色发展道路

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12]70年来,尽管我国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环境、发展重点和发展资源各不相同,但在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国发展的实践智慧。新发展理念是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发展维度的发展理念,是以中国国情为出发点,突出中国特色着力解决中国问题的发展理念。此外,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脱贫攻坚、蓝天保卫战都体现了中国经验的个性特色。中国的发展经验证明每个国家只有从本国国情出发,彰显自身特点,解决本国问题,才能获得成功。

(二)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人类进入21世纪,全球所面临的发展问题空前严峻,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频发、发展鸿沟加剧、恐怖主义持续蔓延;同时,各国都面临着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困扰各国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面对这些困境和问题,中国提出了化解这些问题的战略设计和有效之策。构建“一带一路”,推动区域战略互信、经贸合作和人才交流,强调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的,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改善治理赤字,促进全球共同繁荣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因此“一带一路”成为聚焦和平合作的国际舞台;成为推进发展中国家发展合作的振兴计划;成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成为追求文化互鉴的交流行动。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在全球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远离变革到参与变革再到引领变革的角色变换,总书记曾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讲到“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13],体现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2017年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关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14]各国发展是命运共同体,应凸显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路径。共商是基本前提,即“众人之事,众人来办”,各个国家和民族在平等和尊重基础上集思广益共同应对新的难题;共治是基本要求共建每个国家都不独善其身,需要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共建是基本路径,要求调动各方主动性,各取所长,实现人、财、物的优化配置;共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诉求,增加全人类的福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才是全球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恩来.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N].人民日报,1964.

[2] 毛泽东同志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04(2).

[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 毛泽东同志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 毛泽东同志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 邓小平同志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2] 习近平.關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04(2).

[13] 习近平.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6-1-1(1).

[14]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7-1-20(2).

作者简介:乔苗苗(1995-09-),女,陕西榆林,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新发展理念
在新理念引领下开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新模式
浅议卫生职业学校在教书育人中新发展理念的践行
论新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
新发展理念与大学英语教育:渗透与升级
关于民生建设,习总书记怎么看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