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助推国有中小企业的发展

2020-11-27 02:41王丽慧
时代经贸 2020年5期
关键词:融资政府企业

王丽慧

一、PPP助推国有中小企业发展的研究背景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简称“PPP”)项目通过物有所值论证来化解地方债务与提高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等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通过契约方式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权责进行合理分配和安排,达到互利共赢目的,提高社会资本长期投资的积极性。

就目前PPP在我国实施情况来看,其作为政府同中小企业进行合作经营的一种全新形式,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引进资金以及积极参与PPP项目是当今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地方国有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支柱,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属性,PPP项目作为地方国有中小企业参与政府公益性、乡村振兴、“三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径,同时也是地方国有中小企业解决建设资金的一个新的融资渠道。通过PPP运作,对国有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进行创新,为国有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开创新的发展局面,企业的资金状况也可以获得根本性的改善,在这种情形下企业的盈利水平自然会得到提升,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相关事业的发展。

二、PPP模式助推国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分析

(一)PPP模式存在的优势

PPP模式实现融资的过程是在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立项,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政府适度投资并让渡一部分权益,由社会企业参与共同完成的,通过契约方式实现双方责任以及义务的明确划分,以此推动双方都能够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同时也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以及服务。利用PPP模式运作的方式,为中小企业参与到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有效缓解了社会资本方的资金短缺问题,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公共产品供给中来,这也为PPP项目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济支撑。

(二)PPP模式助推国有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PPP模式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多且复杂,主要有政治、法律、金融、建设、市场运营、不可抗力等风险。

1.PPP项目本身的融资难度较大。PPP项目涉及的是公共产品供给,具有周期长和资金需求大的劣势,在当前融资环境下,国有中小企业自身比较单一的融资渠道是项目顺利推进的一大障碍。国有中小企业依赖于市场商业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但这种资金来源渠道导致企业内部资金结构出现失衡,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建设成本不可控及资金周转不畅,对企业的存续形成巨大压力,企业有可能会因此陷入危机。

2.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存在风险。当前法律、政策对PPP项目缺少详细完善的规定,市场中对于提供公共产品企业通常也是采用比较宽松的管理模式,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会造成市场竞争环境的混乱。另一方面国有中小企业中的经营管理能力问题导致企业的成本管理也会出现较大漏洞,片面追求利润的提升,却忽略了对人员技能的培训管理,导致在发展过程中人员的管理能力与企业的发展速度不相匹配,能力的缺失导致建设过程中工程的进展、成本管理及安全质量等问题频发,这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性收益,导致企业在生存发展中遇到严重障碍,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下降,无法在激烈的市场中持续性发展。

3.市场运营过程中有较大风险。国有中小企业在市场运营中的风险是由于运营情况以及市场环境多变引起的,在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有限,因此在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过程总难免会出现决策性的失误,这会极大地浪费企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致命的损害。国有中小型企业在市场变动较大的情形下,想要在市场中得以存续,往往会降低企业预设的经营收益来换取一席之地,这样会造成企业前期的建设资金投入得不到实际性的收益,长期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不能及时得到回笼,以及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资金支出,会给企业的资金链带来较为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维持,企业的发展以及存续都将会陷入困局。

三、完善PPP项目助推国有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

(一)提升国有中小企业的市场运营能力

1.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相关政策。自2014年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来,PPP模式在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泛化滥用、大干快上、变相举债等走偏变异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中央层面围绕加强PPP规范管理、PPP重点推广领域、鼓励PPP发展等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同时地方层面从规范地方PPP项目管理、加强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引导PPP发展,搭建了“法律+政策+操作指引+合同”的制度体系,促进PPP由理性向规范化健康发展。《关于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行业投入的指导意见》(财建〔2017〕743号)规定了“综合采取安排财政资金、划拨政府资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资本配置、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加大对公益行业投入”;2019年3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财金〔2019〕10号),明确PPP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以“规范运行、严格监管、公开透明、诚信履约”为原则,在具体的实施上明确PPP项目正负清单、政府付费的限制规定以及推动PPP规范发展的举措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司法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暂行条例(修改稿)》对PPP模式部门文件存在冲突、顶层设计不统一、PPP项目泛化异化、“新官不理旧账”及PPP项目参与各方的资格、责任与权利义务和PPP项目可行性论证、项目融资、政府信用等做出全面规制问题进行相关规定。PPP政策的落地和应用,让国有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找到了一条能够更好为社会服务的路径。地方国有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认真研习,从规范运作的角度加以把握,同时在相关项目的承接中力争自身权益的保障。

2.充分利用国有企业优势,创新经营模式,实现综合性收益。PPP项目生命周期长、投资额大,对参与企业要求较高,国有企业不仅具有经济效益属性,还承担有部分社会责任职能,它们以服务为方针,以运营为方向,较市场其他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中央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全社会降低杠杆的金融政策下,我国政府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要求建立更加公开、透明、多元的政府融资供给体系,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特别是完全市场化转型后的地方国有中小企业(政府融资平台)为持续发展,需要创新的融资思路,通过企业信用、资产和项目上的重构,从资金、建设、管理、运营各方面培育更为市场化的模式,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开发性PPP城镇综合开发、市政工程、生态环保、水利治理开发、教育科技、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养老、社会保障、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企业的资金效率、优化国有企业资源配置、缓解传统国有企业的经营压力、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二)加强国有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养

随着PPP模式的运营及发展,国家对于该项目的法律政策规定也逐渐趋于完善,同时项目所涉及的业务领域也在逐渐扩大,随之对于项目自身的专业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疑向国有中小企业运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PPP模式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实力,在项目管理方面、工程安排、资金和法律方面都能够有专业的理解,应加强PPP操作专业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国有中小型企业不仅融资还要融智,应当以“人才强企”为指导思想,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引进,形成新颖的适合自己的发展管理模式,培养出企业自己的人员管理团队,形成PPP模式运作下的新型运营手段,激发企业的发展潜力,形成良性发展。

我国PPP产业已稳步进入规范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模式,作为地方政府融资的补充,PPP模式通过发挥其融资功能,在不增加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基础上,有效缓解财政资金缺口压力,大力推动地区基础设施及公益性项目建设,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地方政府财力,增强地方政府性债务偿还能力,保障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降低财政风险。地方国有中小企业在完成多元化转型的同时,抓住契机,利用PPP独特优势,融合国家发展战略,参与到开发性PPP建设中,在完成“公共性”社会职能的同时完成企业自身发展的“营利性”,从而实现可持续性稳健发展。

猜你喜欢
融资政府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融资
融资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7月重要融资事件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