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油漆彩画技术

2020-11-27 12:13张正刚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11期
关键词:磨平桐油彩画

张正刚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勘测设计分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作为建筑的基础材料,而且时间持续长达2000年的时间。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有着自身的特点,例如质轻易于加工,材料便于运输,有着良好的建筑韧性等等。但是,和石结构不同的是,木结构怕火、怕 水、怕虫、怕腐,故而木结构的防护要求极高。因此油漆彩画技术与木建筑的发展息息相关

木材作为建筑材料,长时间的暴露在冷热交替的空气中,加之紫外线、雨水的侵蚀,如果不能加以防护,构件的表面会形成各种斑痕和结疤,严重影响建筑的美观。因此适当的颜料涂饰对保护木制构件十分必要。

这种做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元代之前一般做法是直接将油漆涂料涂抹于木质结构的表面,这种做法不宜油漆不宜长时间的保存,而且由于木材表面的之地粗糙,往往油漆彩画质量也较差。元代以后,慢慢出现在木表面做地仗的做法,它既是油饰彩画的基层,同时又提高了木构件的防火防潮性能。明清时期北方官式彩画的构图、题材、色调有着明显的等级概念,油漆彩画技术有了一整套固定的做法[1]。

1 地仗制作材料:

地仗常用的材料有以下几种:

1.1 砖灰

即砖经碾压之后的粉末及颗粒,砖灰作为地仗的主要填充材料,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地仗的整体质量,古建筑在灰料的选择上很讲究,古代多使用青砖(南方多使用瓦灰、碗灰等)[2]。将青砖碾压粉碎后,用不用型号的筛子筛成粗、中、细灰。根据工序和部位而用不同的砖灰。

1.2 血料

利用动物学制成的一种胶结糊状液。古代主要采用黏性较好的猪血,滤去杂质后,将血块研搓成血浆,加入石灰水点浆,随点随搅至适当稠度

地仗按其是否使用血料可分为无血料地仗和加血料地仗,中国早起彩绘地仗是没有血料的,清朝后期起,地仗开始掺入血料[3]。

1.3 石灰

明清之后石灰的生产技术提高,在建筑中使用得更加普及。在古建筑中一般使用气硬性石灰,通过石灰水发血料以及调和白面打油满[4]。

1.4 面粉

面粉在地仗中主要用来胶结灰壳。明代开始用灰油、白面和生石灰水制成“油满”,兑入砖灰涂抹木构件表面,作为彩绘的基层。

1.5 生油

也就是生桐油,是古建筑上最常用的黏结材料。这种油在老化过程中形成饱和脂肪酸,有着很好的韧性和耐腐蚀性。生油油质透明,略带黄色,需要将生桐油熬制后才能使用。熬制方法:一般等油开后,将油滴在铁板上,用手蘸一点桐油往外拉,熬制好的桐油拉丝长度较长[5]。

1.6 麻

麻纤维有良好的吸湿散湿作用,以纤维长、拉力强、黄白干净为上品。它在地仗中将灰壳联系起来,通过自身的韧性增强地仗灰壳的拉力、防止产生裂纹。

2 地仗材料的调配

2.1 灰油

用生桐油加土籽面、樟丹粉等催干剂熬制而成。一般冬季加入土籽,夏季加入樟丹,固有“冬加土籽,夏加丹”的说法[6]。熬制灰油时即使鉴定老嫩很重要,太老不能使用,太嫩黏性较差,干燥慢。灰油干燥快,防潮防水,但是易起皱,无光,因此不能作为表层材料,古建筑地仗中一般用作调满。

2.2 油满

油满专用于地仗,主要起胶结砖灰的作用。可以增强地仗灰壳的强度,使其耐水,防潮,延年。调制步骤:将面粉陆续加入稀薄的石灰水中,用力搅至糊状,然后加入灰油调匀,即成油满。此油满又称“白满”,加入血料后成为“血满”。

2.3 光油

也就是熟桐油,将熟桐油与土籽粒或密陀僧等催干剂一起熬制,土籽炸透后捞出,密陀僧不需要捞出,除了崔干之外,还能改变油质的颜色,增加美观。

3 传统地仗施工工艺

3.1 木构件表面处理

1)斩砍见木[7],在进行地仗工艺之前要对木构件表面进行“横砍”与“竖挠”处理,便于地仗与之结合牢固。

所谓“横砍”是指油工专用的小斧子垂直与木材纹理将原有的油灰皮砍掉,同时在木构件的表面形成横向的砍痕,利于麻丝的固定。“横砍”时用力过大会伤及木骨,损害木材的自然特性;所谓“竖挠”是指用油工专用的挠子沿木纹的平行方向挠动,将原有的油灰皮及污垢处理干净,露出新木即可。粗糙起毛的构件便面便于地仗材料的粘接固定。

2)撕缝、楦缝、下竹钉,为了便于油灰浸入,将表层细微的裂缝用铲刀刮成“V”字型。如果裂缝过于深、宽,无法用灰料填充,需要用木条将裂缝楦满,但是木条要低于木构件的表面。下竹钉可防止构件较宽裂缝的收缩,缝内用竹钉或竹片卡牢。

3)汁油浆,作为木基层和地仗层的过度层,使油灰与木骨结合的更加牢固,需要将油满,血料和水调成油浆通刷于木材表面,裂缝处反复处理,将浮土和杂物刷出。

3.2 地仗制作工艺(一麻五灰)

不同的构件有不同的做法,在官式做法里面,大木构件一般采用一麻五灰的做法,例如柱子、坎框、大门、檐下檩、角梁、枋等。而小木作等装修部分的木构件则采用单批灰的做法,例如门窗、连檐瓦口、椽望等部位。到清代一麻五灰以成为官式通用做法,具体工序为:

1)捉缝灰,木构件上有明显裂纹,要先施“捉缝灰”。待汁油浆干后,将木构件表面打扫赶紧,用粗油灰捉缝,缝内油灰必须饱满,防止蒙头灰,就是表面有灰而缝内无灰。无缝处仅留极薄一层油灰,俗称“靠骨灰”。干透后用石片或瓦片磨平,边楞用铲刀修整,扫除浮土。

2)粗灰,粗灰又称通灰,此道灰作在捉缝灰之上,用皮子或板子将表面满刮粗灰一边,作为贴麻的基础,要将木构件修复平整,柱子要修复圆直,干后磨平擦净。通灰层厚0.2-0.3毫米。

3)使麻,在地仗层上面粘上一层麻,能够增加拉力,反之灰层开裂,加固整体灰层。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开头浆:将油满和血料调成血浆涂在通灰之上,厚度以浸透丝麻为宜,不能太厚;②粘麻:将梳理好的麻片粘在油满血浆上,要横着木纹粘,厚度均匀一致。防止出现凹凸现象;③轧麻:麻粘好后,用麻压子随粘随压,使油浆浸透麻的表面。压麻的次序是先压鞅角,边线,再压大面,压倒表面没有麻戎为止;④潲生:如果底浆未把麻浸透,则用油满和水调成浆液重新将干麻拢刷一遍,使干麻与底浆相互融合,加强整体性能;⑤水轧:也就是第二次找补轧麻,用轧子尖将麻丝局部翻虚,检查是否有虚麻或是干麻,然后再次用压子顺着麻丝压实

4)磨麻:待麻干后用砂石磨麻,磨到麻丝起绒,有被磨起的麻丝要将其挂掉,然后将浮戎打扫干净,为下一道工序做准备

5)压麻灰,用油满加中灰调成,将其涂抹于麻上,反复磨压使得油灰与麻紧密结合,之后再覆一层油灰,并修整边角,等自然干燥后磨平刮净[8]。

6)中灰,等压麻灰干透之后,用油满和中灰调合成的油灰再在亚麻灰上覆盖一层,等干透后磨平刮净。

7)细灰,待中灰干后,砂石将表面磨平。用油满和细灰调和成的油灰将边角,框线,坡楞出用细灰找平,然后再满铺一层细灰,厚度不要超过2毫米。

8)细磨钻生,待细灰干后,用细砂石精心研磨,使之光滑平整。同时用生桐油反复钻透灰层,随磨随涂,以防风裂。

经过以上七道工序,一麻五灰的工艺的工艺就算完成了。每一道灰层都要在上一道灰完全干透磨平后进行,施工时空气湿度不能过大,否则地仗易霉变。

4 结语

地仗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创造。中国古建筑彩画能够存留至今,与地仗工艺密不可分。使用砖灰,石灰,面粉,猪血,桐油等简单的材料进行巧妙地调和,经过多层结构的工艺手段,最终形成了具有抗腐蚀,耐气候,防水,防潮的地仗层,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并使得灰层和彩画层不易脱漏,充分提前了先人们的建筑智慧,是中国古建筑宝贵的遗产。

猜你喜欢
磨平桐油彩画
清早期 午门西番草三宝珠彩画
赵丹娜作 岩彩画《忘却》
清 碧云寺菩萨殿天花彩画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桐油脱色精制工艺的研究
中国岩彩画的开拓者
溶剂挥发法制备聚砜包覆桐油自修复微胶囊
水声悠远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近代桐油业的研究述评
陕南桐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气质联用分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