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免疫失败的常见原因分析

2020-11-27 21:43李梅
中国动物保健 2020年8期
关键词:霉菌传染性养殖场

李梅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下相街道畜牧兽医服务站江苏宿迁 223800)

免疫是畜禽养殖生产过程中,对易感动物进行疫苗接种的过程,免疫的目的是为了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但临床上经常会发生因各种因素导致的免疫失败的情况出现,致使养殖场遭受非常大的经济损失[1]。为了帮助大家拓宽免疫方面的认识,本文重点分析畜禽临床免疫失败的常见原因,以期为大家带来帮助。

1 为什么要进行免疫

畜禽在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疾病,这些疾病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传染性的,另一种是非传染性的。其中传染性疾病可称之为疫病,主要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病原种类有病毒类、细菌类、真菌类、支原体类、衣原体类、寄生虫类等。这些病原一旦感染,就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直接接触或工具媒介等途径进行扩散和传播,最终引发大量的同场动物感染,给养殖场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控制疫病的蔓延,临床一般采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动物群三种措施。其中保护易感动物群措施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这些动物进行疫苗的接种[2]。根据防控疾病的种类不同,临床有多种免疫方法,如注射免疫、口服免疫、滴鼻点眼免疫、气雾免疫、刺种免疫等,每种免疫方法都是为了将疫苗的效力发挥最佳,同时安全性亦能够得到保证,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动物体内产生抗体。在后期养殖过程中,如果不慎出现野毒感染,这些抗体可第一时间将其中和,保护机体免受疾病侵扰,这就是免疫的目的[3]。

2 免疫失败的常见原因

2.1 疫苗失效

如果免疫的疫苗出现过期、破乳或有效抗原受到破坏,则免疫后不会出现抗体的产生或抗体产生的滴度不够,无法抵御野毒感染。我国畜牧监管部门对疫苗的管理非常严格,正规厂家的疫苗生产后必须经过效价评估并得到审批后才允许上市,但为什么还会出现疫苗失效呢?经市场调研,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疫苗在后期运输和储存环节出现问题。很多种类疫苗都需要冷链运输、冷藏储存,而基层很多经营者条件无法达到,造成弱毒株疫苗死亡,油乳苗出现破乳和分层,免疫后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造成失败。

2.2 免疫方法不正确

疫苗根据种类不同,都有严格规定的使用方法,如果不按照规定的方式使用就很容易导致免疫失败,如鸡痘疫苗免疫时需要在翅下血管少的地方刺种才能起到好的免疫效果,而如果采用了注射或口服的方法,则基本无效。有些疫苗是通过滴鼻和点眼方法使用的,如果采用气雾法群体免疫,照样不会产生免疫效果。临床一定要根据疫苗的种类,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使用,防止免疫失败的情况出现。

2.3 免疫操作不规范

我国很多基层的养殖朋友免疫疫苗时由于嫌工作量大,习惯雇佣当地的疫苗队进行免疫。这些疫苗队员大多由本地闲散社会人员组成,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主要通过老队员的经验传授等方式进行初步学习后直接上手。殊不知免疫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很容易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如鸡胸部肌肉注射疫苗时,按要求必须注射在肌肉内部,但由于操作不规范,很多免疫人员直接刺破胸壁,针头刺进肝脏,将疫苗注入肝组织内,从而导致免疫失败,肝脏也遭受了物理性损伤,这些都是临床非常常见的现象。

2.4 滥用药物

甾体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常好的抗炎作用,如地塞米松、盐酸泼尼松龙、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氟尼辛葡甲胺、卡巴匹林钙等,但这种抗炎功效却又带来了免疫抑制的副作用,很多养殖场在使用该类药物时,只看到了其优点而忽略了其缺点,在临床大量使用,使得动物机体的免疫力长期受到抑制。疫苗免疫后,其抗原信息依赖免疫系统的识别、呈递、反应等过程,如果免疫受到抑制,淋巴细胞无法获取抗原信息,B 细胞和T 细胞无法正常转化为效应细胞,导致抗体无法产生,免疫出现失败。

2.5 霉菌毒素中毒

和药物因素的作用机理一样,当饲料或饮水中的霉菌超标时,有些霉菌毒素具有强烈的免疫抑制作用,这种抑制是长期的和隐性的,临床很难发现,如有些蛋鸡场即使免疫过流感疫苗,但最终还是发生了流感,就是因为忽略了霉菌毒素的危害导致免疫失败,机体内无抗体,根本无法抵御野毒的攻击。正规大型鸡场除了定期对饲料和饮水中霉菌毒素进行监测外,还会在免疫后的第15~20d采集动物的血清样本进行抗体检测,如果合格则表明免疫成功,如果不合格则表明失败,需要重新补免。广大养殖朋友一定要重视霉菌毒素在临床的危害,特别是高温高湿的夏季到来时,饲料和饮水务必采取防霉和解霉的措施。

2.6 动物群已经发生感染

在免疫某种疫苗时,如果被免疫的动物群已经出现了感染,则免疫是基本无效的。如当猪感染猪瘟病毒后,假如猪机体非常健康,感染的病毒又是弱毒株,则其体内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定程度的抗体,通过病毒的传播作用,这些动物就处于隐性带毒状态,不久整个猪群就会出现群体被动免疫,此时免疫疫苗是无效的。另外,如果动物群既往发生过某种疫病,经过治疗后出现康复的,这些动物免疫后疫苗也是无效的。

2.7 疾病因素

临床很多疾病都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我们称之为免疫抑制病,如家禽临床常见的马立克病、淋巴白血病、传染性贫血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等,这些病毒感染后会对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得免疫力低下,无法对疫苗进行识别,从而导致免疫失败的发生。

3 我国目前面临的现状

养殖场免疫失败不可怕,最多抗体不合格了再寻找原因,针对性采取措施,最后再进行补免即可。但临床上出现免疫失败时往往大部分养殖场都没有发现,特别是规模不大的中小型养殖场,受制于技术和资金,免疫之后没有条件对抗体进行检测,一直是不明不白免疫,这些是我国绝大部分养殖场面临的最大问题。大型养殖集团资金实力雄厚,有自己专门的实验室和专业的检测人员,且饲料和饮水卫生条件都严格把控,霉菌污染问题很小,加上用药都有专业的兽医师指导,很少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即使偶尔出现了免疫失败,专业的团队很容易找到原因,紧急补免就会将损失降至最小。

4 如何避免免疫失败的发生

4.1 加强养殖场的管理

疫苗购入后一定严格按照规定的运输和储存条件进行保存,对每一批购入的疫苗要进行入库和使用登记,过期疫苗不要使用。油苗使用前必须严格检查,包括均匀度、是否结冻、有无分层破乳等情况,性状出现改变时禁止使用。平时规范药物使用,所有购置的药物或添加剂必须要有正规的二维码追溯,违规添加不明成分、违禁成分和其他不合规成分的兽用制品慎用。免疫前的一周之内禁止使用糖皮质激素类和解热镇痛类药物,免疫后的15~20d 之内可对免疫效果进行评估,测抗体滴度,如果出现免疫失败及时二次接种补免。

4.2 科学免疫

有些免疫人员为了省事,经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疫苗混合后合针注射,还有的为了能达到提升免疫力和防止继发感染的目的,还和化药抗生素或黄芪多糖注射液混合使用,这些操作本身没有问题,但操作前一定要验证配伍后对免疫效价是否会产生影响。比如临床很多鸡场在防控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时,习惯将利高霉素配合加入到油苗中注射,但利高霉素为水溶性抗生素,而油乳苗体系为一个油包水系,利高霉素很难分散均匀,这就是临床常见的错误操作。建议养殖场加强人员的免疫培训,把每一次免疫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流程化。█

猜你喜欢
霉菌传染性养殖场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研究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养殖场管理技术要点
Kindness Is Contagious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