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化视角下的金融与实体经济探究

2020-11-27 22:40吴诺天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5期
关键词:实体金融经济

吴诺天

(安徽大学国际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式中,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对于目前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崛起,使得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境况远不如之前。虽说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与扶持资金,但在实际地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将经济金融化视角之下的金融情况与实体经济进行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对于我国的实体经济以及社会的整体先进程度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经济金融化的有关因素

(一)统工业的项目收益相比较之前出现降低趋势

根据相关的报道数据,在20世纪90年代的工业发展进程中,经济收益每年呈现出以4.7%的速度进行下滑,这对于当时的工业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当头重磅。在随后的几年时间中,相关的一些经济政策发生了变化,加之出现了很多的技术上创新,使得国家的工业发展情况变得逐步活跃。虽说经济的发展有了逐步上升的趋势,但是整体的经济环境却是十分得糟糕。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多的国家都改变了自身的发展模式,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渠道也做出了调整,这些改变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工业技术价值来获取经济效益,而且有助于推动国家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实际的生产以及工业的发展来看,传统工业的经济效益下降并不是阶段性的下降,而是一种长期的下降趋势。在新技术革命产生之后,这种现象就变得更为突出。从不断下滑的经济效益中不难发现,经济金融化是一种具有规律的经济变化现象。当实体工业生产变得愈发困难时,经济金融化则就需要进行供求之间的矛盾。市场中可能会出现金融过度支出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市场的经济稳定性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很多的企业将会受到经济的冲击,产业供应链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金融经济堆积的现象以及产业的供应速度下降的现象,这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十分地不利。

(二)经济环境更加的开放且范围正在逐渐地增加

依据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扶持的,有必要指出经贸的包容程度,其关系到出现经济风险的概率,进而影响到国家经济经金融的稳定性。在金融产品方面,国家要不断提高生产力度和研发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外来资金也迫在眉睫。促进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要实行对外开放。立足宏观角度,全面分析经济环境并推进体制改革,可以加快构建出完善的经济格局,就要求相关部门全面发挥职能并加快法制建设进程。近些年,西方国家在发展经济方面呈现出放缓趋势,这为部分跨国集团和金融组织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其可以借助多条资金链来提高自身资本竞争力。这样,不仅改善了国家间固定资产的收支平衡,而且也丰富了需要规范的内容,包括股息资本、单位收购、金融投资管制等。

二、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矛盾冲突日益突出,这意味着熔融趋势会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利润收益。虽然近些年我国政府部门在经济领域出台了一系列调整措施,但受限于金融监管制度,当前仍存在监管力度不足且资本配置不平衡的问题。从金融和实体经济二者关系来看,其是相互促进、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有机整体,是“融通”的主体。

金融经济是指以金融资本作为资本增值的主要动因,从融资活动中获取资本收益。单纯依靠金融,很难创造出剩余价值,只有使其服务到实体经济中才能获取更多的价值空间,进而提高金融利润量,从这一层面讲,财务活动当然也能直接受益于其他企业。当借助资源再分配方式来实现金融资本利润化,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利润收益,进而压缩实体经济利润空间,这使得二者间互信程度效率大打折扣。实体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带动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这就需要及时调整金融结构及金融规模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当存在调整力度不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金融抑制”现象。相反情况下,当金融增速多快于实体经济时,其超出实体经济需求会导致出现“金融扩张”现象,进而增加金融敏感性和风险性,严重的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一)金融发展的基础

联合现有金融理论来看,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在劳动的社会价值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社会劳动生产率随技术进步而提高,技术进步产生正价值,进而在等价交换中产生货币和信贷,但是融资的初始状态。近些年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演变都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了越来越多样化和高质量的实体经济的需要

(二)促进实体经济进步

从某种层面讲,资本离不开实体经济,后者是前者的主要来源,而金融经济又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重要支撑。从筹集和再分配社会资本的角度看,金融经济能够在短期内积累资金,使市场上的资本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也可以通过一些合理的引导方案,增加社会资本流向发展需求大、发展潜力大的实体经济。在资源合理配置中可以发挥金融作用来准确评估市场风险,其有助于提高风险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进而有助于最大程度降低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协调发展的重点

(一)金融部门过快增长

我国金融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市场化过程中得到了提升,整体金融规模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的规模。金融增加值在 GDP中所占的比重表明,我国金融业正在稳步、持续地发展。从中西方金融业角度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开放程度更高,而我国金融业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其环境较为封闭,封闭的金融服务行业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二者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除此之外,伴随着金融资本对工业资本控制力度的增强,其影响到工业资本利润空间,同时削弱了工业资本对生产力的发展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金融发展速度都被迫放缓。

(一)脱离现实

就实体经济的金融化层面来看,其主要表现在“产业资本从实体向虚拟的转化”和“实体经济利润来源的金融化”这两方面,金融资本通过服务实体经济来创造价值,提升实体经济效率,但在金融资本控制实体资本的背景下,金融资本垄断现象层出不穷。除此之外,当前,越来越多实体经济资本涌入金融领域,但是伴随着金融资本利润与实际资本利润差距的扩大,越来越多公司和投资者开始追求市场价值最大化,他们愿意将更多资金投入其他金融领域。

(三)产业结构不科学

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当前明显存在经济产值和规模较大,但是其中的产业结构占比却并不是很合理,在我国的整体经济中,实体经济是处于整个经济产业链中的底层部分,对于一些新技术的资金投入并不是很多,相关的技术也不是十分得成熟,一些创新科技并不能进行很好的研究,专业性的技术掌握的并不是很多。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资金的不断投入以增加技术手段。我国近些年来虽然增加了相关的资金投入,但是相比较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实体经济投资仍然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阶段。

四、金融化视角下金融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策略

(一)充分发挥出政府的作用,将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提高

政府在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将政府的作用在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不断地体现,对于政府的转型工作可以进行适当的延后。同时要全面落实税收减免和分散服务改革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优化市场营销环境,在此基础上激发更多市场发展活力。其次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政府债券的使用效果,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另一方面要落实资金监督工作,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最后要提高对政府债务的风险管理力度,通过加强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来保障实体经济稳定发展,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合理评估各地方政府的风险承受能力,以此来最大程度预防债务风险问题。

(二)明确主线任务,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变

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过程中,首先要将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展现,将一些过剩的现象进行进一步的消除,将一些社会生产资源投入到高收益高利润的一些行业发展中。其二要为市场创造一些条件,对于新型产业的发展进行大力的推进与支持,不断地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将新科技浪潮进行不断地推进。其三则是要实施一些新的发展理念,对于商业模式以及产业链的发展理念进行不断地创新,采用一些较为新颖的方式进行产业的发展,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进行展现与提升,这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十分地重要。

(三)增强金融服务能力

一方面要逐步优化金融市场体系结构,相关部门要积极鼓励股权融资等融资形式,借此来扩大金融供给规模并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注重优化金融投资结构,尽可能出台多元化信贷政策,在此基础上着重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这对于优化金融资源流动投资结构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出现了不平衡发展的现象,且此现象变得愈发严重,金融的过度扩张导致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问题频现。因此要不断地改善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其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实体金融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