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深成变质岩区域调查方法浅析

2020-11-27 16:14张伟亮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10期
关键词:粒岩角闪岩变质岩

张伟亮

(河北煤田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河北 邢台 054000)

关键字:中深成变质岩;构造-地层填图;区域地质调查

1 变质岩剖面测制的目的

中深成变质岩剖面测制的目的是研究变质岩的原岩建造类型;讨论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以及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此次邢台西部山区区域调查中,根据前人资料广泛收集区内以往相关勘查、研究成果资料,以此为基础,分析、研究、总结区域地质特征、矿层地质特征,确定了本区地层层序、区域构造特征、岩浆岩的种类及分布等,论述了区域地质和成矿地质条件,取得了较为详实的地质资料,为本区工作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区域变质基底由新太古界变质表壳岩、变质深成岩、变质基性岩墙和古元古代变质岩组成。沉积盖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以及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根据接触关系及结构构造,原岩类型确定了本区内自下而上分布的地层单位主要为新太古界大和庄岩组(Ar3d):出露面积较大,位于工作区西北侧及东部,上部以斜长角闪岩及斜长角闪片岩为主,并常夹有黑云斜长变粒岩,并有时相变成黑云斜长片麻岩;下部以黑云斜长变粒岩为主,夹有少量斜长角闪岩薄层;立羊河岩组(Ar3l):位于工作区西北侧下部主要为灰白色厚层状大理岩夹薄层云母片岩、石英岩、细粒黑云斜长变粒岩;中部以斜长角闪岩;宁家庄岩组(Ar3n):该岩组在工作区西北侧,下部以黑云二长片麻岩为主,夹少量黑云斜长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底部偶见一层浅粒岩;中上部以黑云斜长变粒岩为主,夹少量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石榴斜长角闪片岩为主夹大理岩;上部则以深灰色细粒黑云斜长变粒岩与二云片岩互层,夹薄层状、条带状灰白色石英岩;顶部为一套中厚层状大理岩夹斜长角闪岩,石英岩。

基本查明三大岩组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它们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变形特征,理清了三大岩组之间的接触关系及期次、时代关系。区域内有一大的褶皱构造构成主体构造框架主要展布于大和庄—石槽—路家庄—白虎庄一线,总体呈“S”型。轴线呈NE—SW 向展布,以大和庄岩组、立羊河岩组为翼部,以宁家庄岩组为核部的一紧闭同斜倒转向斜-宁家庄-白虎庄倒转向斜。岩层产状在路家庄及其以西为北东向,向北西倾斜;在北小庄-宁家庄一带岩层产状走向近东西向,向北倾斜;而自吕家洞以东则又转为北东向。根据两翼出露岩层的重复对称性及褶皱转折端的岩性组合标志层特征,并结合变余沉积韵律及变余原生构造特征分析,构成该倒转向斜构造的西北翼为倒转翼,东南及南翼为正常翼,两翼岩性的对称性较明显,东南翼受后期岩浆活动影响,大和庄岩组支离破碎,呈大大小小的包体散布于变质深成岩之中。

2 实测剖面的具体要求

实测区每幅图每一个地层单位至少有1~2 条实测剖面控制;剖面线在选择通过的具体位置时,要选择露头的连续性良好,一般要求剖面露头大于60%。据此原则和要求,我们实际踏勘路线和第一步完成的前人资料收集,对当时大概情况有了深入了解,所以此次工作区我们布置了三条剖面线,剖面线呈北西向展布,大致垂直地层走向,每个剖面线均贯穿区内主要地层新太古界大和庄岩组(Ar3d)、新太古界立羊河岩组(Ar3l)、新太古界宁家庄岩组(Ar3n),实测剖面线方向与地质体走向间的夹角在60 度-75 度之间,三条剖面线均大致垂直于三个地质体区域性面理的走向。满足了此次的区域填图要求。在最后图幅连接和圈定大和庄岩组边界时,我们又对第三条剖面线露头较好的位置进行了修测和补测。

3 地质路线观测

系统连续的地质路线观测,是区域地质填图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此次工作区范围较大,野外露头较少,我们充分利用了工作区中的公路及山谷,在填图过程中以穿越法为主,并在地质填图单位界线及特殊构造边缘处辅以追索法,将各条填图路线中的各观察点,根据所观测到的内容(如岩性)的相似性、地质体产状及区域地质构造现象等,并按所确定的填图单位,合理地互相连接起来便圈绘出了填图区域内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形成了野外地质图(原始地质草图)。

4 观测路线的布置

地质填图中观察路线的布置,要以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为依据,充分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分别当时不同的基岩出露情况和交通条件,精心布置。本次邢台西部山区填图比例尺为1:25000,因此地质路线的布置相对较稀疏,以能控制地质体边界为主。野外填图工作中的地质观测点、路线误差范围,应控制在图面1 毫米内,露头不好的地区或所圈定的主要地质体沿走向延伸呈较大变化时,一般均应该沿界线布置追索路线,以控制其变化情况,查明其变化原因,露头良好的地区结合交通布线图,以穿越路线为主辅以追索路线。此次填图中由于是夏天植被繁茂,露头较少。我们布置路线多为“U”型路线,穿越法与追索法相结合,重点区地质点线距300-500m,点距100-300m,远离矿(化) 体时线距适当放宽。非重点区对线距不做要求,点距一般在500m。部分路线根据矿(化) 体出露情况延伸出填图区外。

5 结语

在填图前我们要做到对工作区的地质和交通情况要做到了然于胸,对于出现断层或翻转地层等特殊情况要及时调整,如果对于一些地质体或矿体边界很模糊的时候,应该进行复测,追索边界时以追索法为主,路线可适当加密。此方法是我们在工作区工作时的一点总结和心得,对深沉变质岩区域地质填图的理解有限,在应用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和生产情况。

猜你喜欢
粒岩角闪岩变质岩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探明全球最大的变质岩凝析气田
X射线粉晶衍射法在变粒岩鉴定与分类中的应用
西藏南部日喀则蛇绿岩中角闪岩的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大河口一带斜长角闪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河北省平山县顺子沟金红石矿床成因研究
乍得Bongor盆地基底变质岩岩石及地化特征
弓长岭何家采区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辽宁昌图地区下二台群盘岭组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赤峰东部宝音图群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皖大别山区滑坡的形成机理和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