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和棉业的贡献

2020-11-27 07:32顾普天
关键词:银圆金融中心洛阳

□顾普天

近代郑州金融行业远远称不上发达,但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 逐渐成为近代内陆的区域金融中心, 尤其是棉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其区域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概况和棉花业在金融方面的运行情况予以探讨,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由于地处内陆,近代郑州一度封闭落后,金融业不发达。 近代郑州金融业的真正发展, 始于民国成立之后。

早期河南的金融中心无疑是开封。191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银号方面, 开封有34 家之多, 洛阳也有10 家,而郑州当时仅有7 家。到1933 年, 郑州有银号11 家, 洛阳10家,1935 年同期开封有10家。 郑州银号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开封和洛阳,表明这一时期银钱业中心已经发生了转移。

从表1 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尽管在资本总额上郑州仍未能达到开封的水准,但已经超过了洛阳。 银号数量上更是位居第一,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图1~图3)到20 世纪30 年代中期, 郑州的银行业发达程度就超过了汴洛,如表2 所示。 跨省域的金融机关在郑设立,表明郑州在区域金融领域中的地位已经形成。

表1 郑州、开封、洛阳三地银号一览表

郑州因铁路而兴,交通便利,同时商埠的开辟与棉纺业的发达,促进了近代金融业快速发展。“为豫省之惟一商埠,贸易繁盛, 商贾云集。 ”不过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还是棉花业。

当时的郑州,棉花业务兴盛, 依据1934 年的统计,“以棉花业为最盛,可称我国长绒花之第一大市场, 每年春季,由一至五,秋后十至十二,八个月为交易最盛之时,买卖客商,麇集于此”[1]。 棉花业快速发展的局面, 使得郑州与京津沪汉等大城市间的金融业务也明显增加。 “郑地银行……不外各地汇兑及信用放款、透支抵押。每逢春季金融松动, 折合津沪京汉洋厘①洋厘:1933 年废两改元前,上海金融市场上银圆折合规元的行情,即银圆一元折合规元(废两改元前,上海通行的一种记账货币,并无实银)的数额。例如,洋厘7.225 钱,意即每银圆一元折合规元七钱二分二厘半。洋厘每日由钱业公会分早、午两市开出,视当时市场上银圆供需情况而涨落。、调运款项,籍图渔利;或放出款项,以博利息,待至秋冬土产登场(以棉花为大宗),则做抵押押汇,业务较繁。 ”[2]“郑地银号……除与本埠铺户往来外,尤以豫北之新乡、彰德,豫西之洛阳、陕州、潼关……每年营业出入有四五千万元之谱。 各家除资金获本存款以外, 不敷者均向京津沪汉各大埠调用, 近年以来营业颇称发达。 ”[2]棉花业催生了打包、纱厂的出现,“为郑州唯一大宗交易,其营业之盛衰, 足以影响全市之金融,及全省之农村经济”[3]。据统计,1933 年全年郑州各行放款总额约在4000 万元以上,1935 年郑州汇出款达5700 余万元[4]。

续表

图1 民国时期郑州银号资本额与营业额对比

图2 民国时期洛阳银号资本额与营业额对比

图3 民国时期开封银号资本额与营业额对比

上述论述表明,各银行都与棉纺业保持着紧密的业务联系, 棉花业提升了郑州在各大商埠间的流通枢纽地位, 棉业是促进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基础。

表2 郑州、开封、洛阳三地银行一览表

猜你喜欢
银圆金融中心洛阳
洛阳正大剧院
一担银圆示忠诚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一枚银圆
将帅银圆护身传奇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洛阳自古繁华
一块假银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