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空中课堂”的“虚拟探究”创设

2020-11-27 06:40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中学张鹏飞
家长 2020年31期
关键词:空中课堂教材内容历史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中学 张鹏飞

2020 年的春天,区教育局和教研室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组织实施“停课不停学”空中课堂教学活动。我有幸成为“空中课堂”执教者之一,深知肩上的职责和使命,每节课从设计到录制,反复推敲,毫不马虎。其中《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最纠结,这是一节探究课,偏偏遇上了“空中课堂”,没有课堂互动,活动无法开展,探究任务如何实施?百转千折之后决定借助历史故事,以故事为媒介,创设“虚拟探究”,使素养目标落地课堂,提升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故事媒”在“空中课堂”探究类课型的生命力

(一)探究类课型的目标

现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每一单元都设置有综合探究课,从内容看,是对本单元各课知识内容的综合概括总结和深化;从过程与方法看,它与普通新课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和实践活动,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综合探究能力、团结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各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故事媒”的生命力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运用历史故事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活学生思维,更能赋予历史与社会课堂以鲜活的生命活力。

1.历史是有故事的,有故事的历史才生动

法国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说:“历史教育的基本原则是要让受教育的对象产生兴趣,赋予历史令人心动的特点……”而历史故事恰好具有知识性、生动性、启发性等功能,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历史故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2.历史故事是鲜活的,有故事的历史才有生命

初中生由于其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他们善于观察、富于想象,更喜欢对历史现象提出假设和推理论证。如果课堂单调枯燥,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出现溜号,甚至厌烦历史。而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往往能深入人心,唤起情感,带领学生学习历史。因此,有意义的历史故事能将优秀文化代代传承,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故事媒·历史美:空中课堂的“虚拟探究”创设——以《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为例

历史故事以它特有的魅力,一直是历史教师课堂教学的“心头好”。

(一)故事串联,精致唯美

以历史故事串联课堂教学,犹如串珠帘,其价值取决于:

1.珠子要“亮”

2.主线要“明”

两者兼备,课堂方能精致唯美。如《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作出如下设计(见图1)

图1 乾隆盛世的危机串联设计

本节课的核心是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冲突,这条线索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依次为“礼仪之争”的初显——“礼物之遇”的碰撞——“通商之争”的冲突——“访华之后”的失败,此线索层层递进,越来越“明”。四个环节下来,学生文明史观意识树立,“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读懂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等家国情怀素养得到加强。

(二)拿捏有度,有的放矢

运用历史故事进行课堂教学必须把握好“度”。若过多地停留于故事生动性和趣味性,容易冲淡主题,喧宾夺主,因此需要教师拿捏好“度”。

如环节一:礼仪之争。

教师出示两张图片,并对中英“礼仪之争”故事情节作适当描述和补充,之后抛出问题:你认为中英“礼仪之争”说明了什么?

此故事情节带有争议性,学生充满兴趣,教师选择两张图片进行直观处理,可避免过多停留于故事讲解。简明扼要地补充中英“礼仪之争”的来龙去脉,不仅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是为了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到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上,学生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观察、对比和思考,就会对历史现象做出相应的解释和判断,从而提升思维素养和能力。

(三)恰问巧领,生动鲜活

运用历史故事进行课堂教学必须精心设计故事本身与教材知识的过渡衔接。设置恰当的问题,通过巧妙的引领,不仅能实现两者之间的无缝对接,还能使教材文本变得生动鲜活。

如环节二:礼物之遇(见表2)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教学的成功与否往往与提问的质量有关。此环节采用“故事+探究性问题”设置,一方面巧妙地完成了故事和书本知识的衔接,另一方面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地去寻找线索和解决问题,探究任务、探究目的达成。

(四)视频引路,绘声绘色

从认知过程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学习内容“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过程,其中,感觉、知觉、记忆就是信息的接受和保存。视频资料作为一种以形象的方式表达信息的媒体,它生动、直观,并以动态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觉和听觉范围内,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和记忆。

如环节三:通商之争。教材上就“乾隆帝拒绝英使要求”给出两种观点,并要求学生做出自己的评判。如果不知道英使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就很难做出正确评价,所以这里教师播放了一段“英使提出六项要求”的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先分析“六项要求”的合理性,再评判乾隆帝的处理方式。

在这个环节设计中,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而视频将信息以动感和形象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中,学生无形之中对信息进行感知、记忆,这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信息进行再处理,即内化和深度思维。

三、“故事媒”的应用思考

运用历史故事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必须优化设计,提高故事教学的准确性、创新性和统筹性。

表2 乾隆盛世危机的“礼物之遇”教学组合

(一)吃透目标,精准定位——提高故事教学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标杆,它的定位往往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高度、深度和远度。素养立意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情等多个要素,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例如,“家国情怀”是历史与社会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体现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历史故事当中有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蕴藏着极强的思想教化和行为感化力量,因此可充分挖掘。如八年级下册《经济的繁荣》,阅读卡中有一段关于陈振龙引种甘薯的历史故事,我在教学时,进行了“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设计:

出示资料1:略。提出设问:是什么力量驱使着陈振龙想尽一切办法、哪怕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把番薯藤运回国?

设计意图: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学生能感受到陈振龙所具备的智慧和胆魄等优秀品质。

出示资料2:略。追问:仅仅是智慧和胆魄吗?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资料,发起追问,引发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陈振龙“身在海外,心系家乡,心系祖国”的游子精神,学生定感同身受,进而将陈振龙身上的精神品质和家国情怀积淀和凝聚在自己的意识中,实现家国情怀的内化。

(二)研读课本,找突破口——提高故事教学的创新性

教材作为课程标准的代言人,在课堂上发挥着核心纽带的作用。用历史故事串联教材内容须认真研读课本,从教材内容中寻找突破口,力求脱颖而出。

如某教师在上八年级上册《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时,以歌词“敢问路在何方”为突破口,从探究“世界之巅——山高水险之路”“惊涛骇浪——生死茫茫之路”“大漠孤烟——饱经沧桑之路”三条路入手,通过学习三条路上的人物故事,感受历史人物的坚毅品质和国家实力保障的重要性,最后联系社会热点“一带一路”战略,在感受“大韵之路”中使学生相信当下中国凭借着这些品质和国家的实力能走得更远、更深、更广。

该教师的设计非常有新意,从教材内容中挖掘突破口,以“路”为主线,将教材内容进行串联,并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处理,每个环节都紧扣“家国情怀”素养,层层突破,最后主题升华,达成素养目标。

(三)突破教材,重新布局——提高故事教学的统筹性

课堂教学的统筹性,是指课堂教学诸多因素的融合性和系统性,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将目标、内容、方法、学生需求与教学资源等通盘筹划,甚至突破教材编排,将教材内容重新布局,统筹安排。

以八年级下册《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为例,在进行统筹性教学设计中,教师尝试突破原有的教材编排,以新的视觉,将教材内容重新布局。具体如下(见图3):

图3 八年级下册《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新的教学设计

该设计跳出书本框架,以“离经叛道”为主线,对教学内容重新布局,通过找、问、话、析、探五个环节,针对明清时期出现在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新变化进行深入探究,最后以生产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为落脚点。在五个环节层层递进、步步加深的过程中,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不断加强,综合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故事媒”在“空中课堂”的虚拟探究设计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突破常规、不断创新,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探索教学设计的优化和精准,同时,不断加强故事教学的准确性、创新性和统筹性研究,从而实现“历史的探究美”。

猜你喜欢
空中课堂教材内容历史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空中课堂”解忧烦
为空中课堂插上有效的翅膀
新历史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空中课堂百园千课计划”启动仪式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