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20-11-27 02:3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通识学分应用型

(成都工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1)

近年来,通识教育是国内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与热点,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开始推行通识教育,其他高校也纷纷行动,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因自身发展条件受限,通识教育未得到重视,其课程体系不完善,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如只强调通识必修课程,且过于强调技能学习,课程体系缺乏目标和规划等。通识教育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识教育效果不显著。本文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对其通识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课程体系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内重点高校的经验,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模式。

1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

根据2017年教育部的统计数据看出,全国共有普通高校近2596所,其中有1237所是本科层次。在这1200多所学校中,超过一半的学校会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学校转变,这是2014年教育部明确的改革方向。因此应用型院校是一支庞大的力量,它的发展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通识教育奠基。相比于国内重点大学,应用型大学的学生的整体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很多学生来自于农村或村镇,因为学习资源的匮乏,学生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机会很少,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缺乏。基于此,他们可能更需要通识教育,帮助他们发挥自身潜力,完善人格,成长为能够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表1:通识必修课程内容

2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现状

为进行具体分析,本文以成都某应用型高校作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件分析等方式进行了具体研究,分析出以该所应用型高校为代表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现状。

2.1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通过调查发现,该高校2018级本科培养方案规定通识教育课程总学分为49.75学分,其中通识必修39.75学分,占通识课程总学分的79.90%,而通识选修只有10个学分,仅占通识课程总学分的20.10%。因此,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选修课所占比例较少,学生可以自由选修的通识课程很少。另外,该培养方案中的通识必修课包括了思政类课程、军事体育类课程、外语计算机类及其他课程共13门(具体见表1),从整体来看比较全面,也具有目标与板块性。但结合目前社会发展需求,类似写作、沟通等大学生必备的能力还未放入通识必修课程体系中。

2.2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选修课设置不合理

根据目前对几所应用型高校的了解发现,通识类选修课程数量少、内容杂,且学科分布不合理。总体上选修课程数量少,可供选择的不多,一学年大概只开设30-40门选修课。所开设的选修课没有较为明确的归类,内容杂乱,理工类的应用型高校,其通识选修课中理工类的课程较多,而人文和社科类的选修课较少,无法真正满足学生对通识教育的需求。同时,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希望可以自由选择更多的艺术类、社科类、人文类等课程,结合自身兴趣,选自己所想,修自己想上的课程。

2.3 学校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不重视

首先是学校领导对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学校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通识课程建设理念。其次学校教务课程安排不合理,部分学校将通识选修课全部安排在晚上的时间上,有些老师因为离家太远等客观因素无法在晚上上课,所以只能选择放弃开设选修课。还有学校在课时费上对必修课倾斜,而选修课的课时费大大降低,这也是导致很多老师不愿意开设选修课的原因。因此,因学校对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不重视是导致通识教育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3 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学习国内外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有必要重新思考建立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同时教育课程体系,真正发挥通识教育的内在价值。

3.1 明确课程体系设置目标

通识教育以培养“通才”为目标。清华大学的通识教育培养强调形成关注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通识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突出思想性、引导性和非功利性,强调教育的长远效用,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宽厚基础和社会责任感。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为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各行各业输送业务骨干和基层工作者,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基于此,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能够与当地社会接轨,使学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其使命在于培养出适合地方各领域、更岗位的优秀人才。

3.2 设置课程体系模式

通识类课程一般包括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除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思政类、军事体育类、英语计算机类等课程,还需要把写作与沟通纳入其中,这是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能力要求。通识类选修课复杂多样,但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板块划分,要求学生在各版块选修规定的学分,从而保证学生在各方面综合发展。借鉴清华大学生的通识教育经验,可以将通识选修课程分为人文、社科、艺术和科学四个课组,每个课组至少修读2个学分。具体见图1。

图1:清华大学四大通识选修课组

3.3 重视通识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通识教育课程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拥有宽厚的知识面,同时还具备逻辑分析、思辨创新、问题解决等能力。专业素养强、知识面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是最好的人选,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老师担任通识课程的任课教师,还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通过政策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加入通识教育团队,同时学校还要提供系统的通识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3.4 加强管理,多渠道搭建课程平台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力量较缺乏的现实情况,通过加强教育合作,邀请校外教授专家,或借助网络通识课程等方式来解决本校通识课程质量低和课程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内知名高校的经验,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加强对通识教育课程的指导、建设和管理。

总之,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为地方社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通识教育的成效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就是其中的关键。结合办学目标,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完善课程体系,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使学生与社会完美融合的重要内容,实现学校与社会同步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通识学分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学分美食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