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的沧桑与灵光的美学

2020-11-28 07:32
中国国家旅游 2020年10期
关键词:桑田仙山南城

江西南城县的仙道传说特别让人神往。相传,当地的麻姑山正是曾经三见东海化为桑田的麻姑仙女得道之处,因此历代文人墨客至此多有题咏。尤其是时任抚州刺史的颜真卿曾在这里写下书法史上划时代的典范之作《麻姑仙坛记》,这么一来,小时候在颜体楷书上用过功的朋友,都算是跟南城麻姑山结下了缘分。本期杂志的专题报道《洞天福地,山水南城》深入介绍了颜鲁公笔下这个“地气殊异,江山炳灵”的地方。无独有偶,本期杂志还有另一篇“仙气十足”的报道——《葛仙山:去小京都做场神仙梦》一文探访了同在江西的葛仙山。而更巧的是,那里供奉的道教灵宝派始祖葛玄,又正好是编撰《神仙传》、最早记录麻姑传说的葛洪的祖父。相信这两篇报道能让读者透过神话传说的镜片,领略“殊异炳灵”的山水世界。

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古人所谓的“异”“灵”无非是对宇宙万物的超自然理解。《周易》曾阐发过“神道设教”的道理:先民之所以创设神话,说到底是为了回应对世界究极之处的疑问,因而神话传说绝非只是虚诞离奇的臆想,而是包含了安顿人心、明确人在宇宙中地位的重大意义。比如在前面所引“东海三为桑田”的麻姑传说中,就寄寓着古人关于兴衰轮回的循环式时间观。研究“现代性的神话起源”的学者会告诉我们,虽然神话传说如今早失去了解释世界的资格,但它们作为基本的语汇要素仍渗透在我们的日常观念中,构成了现代人认知图景的底色——哪怕是最严密不苟的自然科学家,只要平时用到“沧桑”这样的说法,其实就是不经意地援引、致敬玄奇灵异的麻姑神话了。

而在当代社会中,恰恰是神话本身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昔日方士炼丹的仙山化成今天游人如织的景区,先民们灵光熠熠的超自然信仰,也已变为具有文化品位的旅行者乐于采撷的趣闻。今天恐怕没有谁真的相信,有个容貌如十八九岁少女的仙人会时时下凡,为乡邻施展把米粒变成丹砂的法术。但傳说中描绘的超越世界却仍会激发我们的特殊喻悦:仙山福地往昔闪现的灵光,已经映射为今日文化景观中的美学真理。

猜你喜欢
桑田仙山南城
仙山福洞
青春作伴·沃野桑田
居家抗疫作品东莞市南城中心小学才艺专辑
泉州九仙山
桑田
南城秋意
银装素裹九仙山
飘雪
怪少女
Effects of Ionic Surfactants on Bacterial Luciferase and α-Amyl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