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联时期茅盾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演变

2020-11-28 07:45王孝慧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创作方法茅盾

王孝慧

内容摘要: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了一个文学组织,用来跟国民党争取革命思想的宣传阵地,该组织被称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并一直延续到一九三六年春,这一段时期被称为左联时期。鲁迅是左联的主将,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另外一名伟大的文艺评论家,革命文学家茅盾。这一时期,茅盾积极创作,并且一直都是现实主义的坚定拥护者,本论文将从茅盾左翼时期小说的创作方法,创作题材,创作思想三方面来探讨这一时期他的现实主义观念的演变。

关键词:左联时期 茅盾 创作方法 创作题材 创作思想

一.引言

1930年的4月,远在日本的茅盾回到上海景云里,此时的他摆脱了大革命时期的悲观情绪,积极参加以鲁迅为代表发起的左翼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开始尝试另一条创作道路,改变创作题材以及描写方法。创作《子夜》之前,他先后尝试了几部短篇小说,例如:《石碣》、《大泽乡》;几部中篇小说《三人行》、《路》,这些小说都展现了一个新的方向,那就是:作者企图用无产阶级思想,以革命的立场来反映当时的现实和处理一些历史题材。但由于创作方法上没有从生活出发,不是以深入生活做基础,因此人物创造趋近于概念公式化,没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这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三人行》的写作上。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七年,是茅盾创作的鼎盛期,他创作出《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优秀作品,开始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念去认识、分析三十年代的中国现实。而茅盾所提出的现实主义是建立在客观现实之上的,只有大胆求真,对社会人生做如实描写的文学才是有价值的,这与他所认为的:“文学是时代的反映,是社会背景的图画”的文学本质是遥相呼应的。那么在这段时期,以小说为例,茅盾的创作方法有哪些创新突破呢?他的创作题材与一九三零年代之前有什么差异呢?在创作思想上有什么样的丰富?创作态度上有什么样的转变呢?以下,就将进行论述。

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早期茅盾提倡“自然主义”和“新浪漫主义”,他观察了现有的“写实主义”,认为他们过分重视客观,轻视主观感觉,于是他想借助“新浪漫主义”,利用浪漫主义的“观察与想象”去补充“写实主义”,综合表现人生的长处。茅盾认为“写实主义”最大特点就是“实地考察,如实描写”,这与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主张一致,同时不忽视文学的自然主义,懂得借鉴其他创作的长处和原则。但左翼时期,茅盾开始坚定地走现实主义道路,并不断摸索实践。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有着博大的艺术体系,它反映生活的能力,是其他创作方法不能比拟的,因此成为当时中国文学创作主潮之一。茅盾全面考察现实主义的特质以及与其他创作方法的根本区别。茅盾认为现实主义是古已有之的,“阶级的对立和矛盾是产生现实主义的土壤”。现实主义要求作品真实且典型,但创作方法又不是始终不变的,因为文学是不可能用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去反映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只要生活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以反映生活为根本宗旨的现实主义也就必然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由此,茅盾认为想运用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就要深化和增容:深化是指要注重现实主义的广度和深度,要涉及人类的情感世界;而增容是吸取借鉴其他创作方法的优点来丰富现实主义的表现。茅盾自己在创作时也是时时遵从这个原则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子夜》,它以一九三零年的上海作为故事发生的主要舞台,描写五月到七月期间民族资本家、投机市场以及工人阶级的情况,围绕一家丝厂的老板吴荪甫展开故事情节,这个主人公的选择与作者坚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坚持写真实的创作原则是分不开的,但实际材料也束缚了创作。作者还介绍自己在创作时借鉴巴尔扎克的写作方法:先把人物想好,列一个人物表,把他们的性格发展以及联带关系等等都定出来,然后再拟出故事的大纲,把它分章分段,使他们联接呼应。这样的写作手法与他以文学的本质为起点,文学价值为核心,用普遍联系的结构作为逻辑理论的框架,重点阐述文学发展基本规律和最终归宿的理念是相一致的。

三.日益丰富的创作题材

茅盾在深刻了解左联制定的文化革命具体纲领后,密切配合革命形势的发展,他开始关注劳苦的工农大众,不再将视野困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身上。他自觉并有意识地去关注三十年代初期混乱不堪的社会情状,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政治、经济方面的侵略,国民党无休止地剥削下的中国都市、乡村破落萧条的场景,以及工人们、百姓们的顽强反抗,民众的觉醒,阶级之间尖锐的矛盾。

对比之前的创作,大革命后创作的《蚀》、《虹》等以及加入左联以后的前期创作,例如《三人行》、《路》等,作者都是注重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站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去展现他们心中的苦闷与矛盾。从日本回国后,茅盾开始深入到当时的社会现实,选取最能展现当时社会面貌的典型题材,例如《子夜》几乎涵盖了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的内容,以及分散在各阶层的人物,例如民族工业资本家,金融买办资本家,资产阶级学者、律师、工人、农民、革命者等。竹内好曾评价说:“《子夜》没有摆脱概念化的人物还很多,可是写活了的人物也不少,他不仅把社会上各阶层的人物最大限度地加以典型化,而且通过人物在相互关系的糾葛中活动,来造成流动性的感觉,这是他的长处。因此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弥补了作品中人物的概念化的缺陷。”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故乡对于茅盾创作的影响,茅盾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质朴内秀的吴越文化滋养了茅盾,充满意趣的空灵美,加上他的时代忧患意识,用细腻纤巧的笔墨在作品中描写肆意恢弘的场面,展现人物与社会的悲剧。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抗战以后,茅盾回到了乌镇,久别后重回故乡,看到的却是萧条破败以及人口的激增,这里成为了很多外地难民的避难所,但这也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他留心观察当时村镇的情况,接触一些小商人以及农村的亲戚,这些经历都成为他后来创作《春蚕》、《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的基础,例如在《茅盾散文集》里的《故乡杂记》中所写到的小康的自耕农“丫姑老爷”,和已有三十年历史的杂货店老板,就是《春蚕》和《林家铺子》中老通宝、林老板的原型。除了这些,茅盾还开始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题材上的丰富,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作家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作家开始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疾苦,选材上也比大革命时期更加广泛且具有社会意义。

四.不断进步的创作思想

茅盾一贯奉行“为人生”的创作主张,反对那种将文学与人生和社会割裂的游戏态度,同时认为“技巧是依赖着思想的”,因此作家的思想与技巧是不能分割的,无论创作什么样的作品,用到什么样的艺术技巧,都离不开“作家的人生观的深度和他的生活经验的广度”。茅盾在这样的观念的指引下,不断地去学习掌握社会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他曾经说过,“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尤其是我们这转变中的社会,非得认真研究过社会科学的人每每不能把它分析得正确”。第一次内战期间,茅盾的文艺思想初步确立了階级关系,加入左联后,茅盾的革命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他开始逐步坚定无产阶级的观念立场,掌握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开始自觉地接受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化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将革命的宇宙观和先进的创作方法结合在一起,他时常会反思自己“漫无社会科学的修养就居然执笔写小说,我真是太大胆了”!同时茅盾主张文学必须反映“生产”,就算这样的“生产”是萎缩的,也要如实反映,展现出社会现象最本质的一面,《子夜》正是茅盾在“作家的生活能够和生产组织密切的时候”写出来的。因此,他当时提倡文学要写生产,写生产中被剥削工人的理论,是在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适应客观需要提出来的,不是凭空喊出来的。加上他在评论鲁迅时,所提出的人格和素养决定文学作品价值,环境制约作家,作家决定文学价值这一观点,笔者认为这是茅盾给我们描述的一个文学愿景,也是他自己一直以来尊崇的思想。

五.结语

从以上的一些浅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茅盾在左联时期的成长与进步,这段时期不仅是茅盾快速成熟的时期,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黑暗残酷的社会环境,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左翼革命文学运动以及茅盾自己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加快了这一时期茅盾的世界观的形成与改造,使其在创作方法,创作题材和创作思想上都与之前有了很大的区别,在这样的过程中,茅盾的社会现实主义不断地成长,成熟,前进,因为茅盾始终坚定不移地信仰着现实主义。

参考文献

[1]叶子铭.论茅盾四十年的文学道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88.

[2]王福湘.“五四”时期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1):75.

[3]吴秀英.茅盾前期现实主义文学观[J].松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2,(3),88.

[4]茅盾.夜读偶记,茅盾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159.

[5]桑冯康.大家茅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6.

[6]吴奔星.茅盾小说讲话[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32.

[7]松井博光著,高鹏译.黎明的文学——中国现实主义作家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161.

[8]松井博光著,高鹏译.黎明的文学——中国现实主义作家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170.

[9]叶子铭.论茅盾四十年的文学道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106.

[10]茅盾.关于艺术的技巧,茅盾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406.

[11]茅盾.我的回顾茅盾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406.

[12]吴奔星.茅盾小说讲话[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18.

[13]吴奔星.茅盾小说讲话[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20.

(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创作方法茅盾
茅盾不怕被骗
现代国画人物趣味性创作方法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方法分析
浅谈关于蒙古族现代主义创作方法
茅盾手稿管窥
大字书法的创作方法
茅盾文革期间撰写回忆录
现代国画中女性意识表现的创作方法研究
关于标志设计创作方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