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生火巧思多

2020-11-28 07:40陈和
老友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生火金石古人

陈和

火不仅可以用来烹熟食物,减少病菌对身体的危害,还能帮助抵御凶猛的动物。可以说,火是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大助手。如今,生火是件再容易不过的事,只需要一个打火机就能搞定。然而,古人是怎样生火的呢?

▲钻木取火

钻木取火历史悠久,是用一种木质坚硬的削尖的木头去钻另一种木质较为疏松的木头。这种生火方式在文字出现前就已经形成,还留下了燧人氏的传说故事。它长期是古人最主要的生火方式。古人还给钻木取火制定了一套繁复的礼仪。

《周礼》将一年分为五季,换季时要更换不同的木头来钻火,称为“改火”。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防火灾、疗时疾。春以榆柳相钻,夏以杏枣相钻,秋以柞桧相钻,冬以槐檀相钻,季夏以桑柘相钻。秦汉以来,“改火”习俗渐渐化繁为简,化简为零。唐宋延续了春季“改火”的做法:在寒食节明令禁火两天,在清明节早上再点新火。元代,此俗被废弃。明代,杨慎、顾炎武等人有复兴“改火”的议论,而谢肇淛批判这种习俗迂腐不堪。其实,这样的争论本身没有多少意义,因为钻木取火渐渐被金石取火取代,无论“改火”与否。

▲金石取火

金石取火是以金属器具击打火石引燃火绒的生火方式。金石取火出现于何时并无确切记载。唐代服制中,五品以上文武官员腰带上可悬七物,即“蹀躞七事”,有人认为其中之一的火石袋可能就是装金石取火的工具的。到明代,普通人才对金石取火习以为常,小说里常描写强盗们拿着火刀、火石去为非作歹。

明代,金属器具常被称为火刀,清代和民国则称为火镰。火石一般是燧石(比较常见的一种硅质岩石),属于石英岩的一个变种。燧石比较坚硬,一般多是灰色或者黑色,原始人就很喜欢用燧石制作石器。燧石想要制作成火石需要敲成小片,且要有比较锋利的断口,这样火镰打在燧石锋利的断口上就容易打出火星。这是因为火石的主要成分是硬度非常高的二氧化硅(超过了火镰的铁),在进行击打时,火镰表面就会被火石刮出铁屑飞溅出去,由于受到撞击时的摩擦加热,这些铁屑温度很高,铁屑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后,就发出了亮光,从而引燃火绒。火绒有很多种,有艾绒、被硝水泡过的纸、涂有硫黄的木片、碳布等。生火时,要先把火绒放在火石上,然后用火镰敲击火石,打出的火星落在火绒上就可以引燃火绒,然后将被引燃的火绒放进引火物中吹着,火就生起来了。早期的燧石枪也是利用钢质扳机击打火石引发火药的,与火镰原理相同。

▲阳燧生火

另一种有特殊用途的取火方式是阳燧取火。《考工记》就记载了用青铜做凹面镜,用凹面朝向太阳聚光取火的方法。《周礼》认为,这种用太阳光生的火是“明火”,适合用来占卜祭祀。这种生火的凹面镜被称为“阳燧”,因为是金属制成的,又被称为“金燧”。

阳燧靠太阳生火,被古人视为能与天地相通的器品,能趋吉辟邪。所以从汉代开始,婚典礼仪规定的三十件聘礼中就有阳燧。随着时代的发展,阳燧也被做得越来越精巧、华丽、方便。阳燧一般做成碟子或者小杯的形状,可以隨身佩戴。一直到了清代,阳燧依然还有人在使用。只是阳燧受天气限制比较严重,夜晚不能取火,阴天下雨也不能取火。

▲火折子

严格来说,火折子并非生火道具,而是存火道具。古人将卷紧的纸张或树叶一类易燃品塞进有盖子的小桶里,点燃之后又马上将其吹灭,只留中间一点红红的“火芯”,再用盖子盖上。等到需要用火的时候,把盖子打开晃一晃或者吹一吹,火折子便点燃了。其中的原理很简单。貌似被吹熄的火折子其实一直都在燃烧,只不过因为氧气很少,燃烧非常缓慢。等到了使用的时候,将盖子揭开,往里面猛烈吹气,随着氧气的大量进入,火折子便猛烈燃烧起来,于是火便出来了。这种火折子作为火种来说方便携带,早上装填一直到晚上还能使用,只是不适合出远门使用。

猜你喜欢
生火金石古人
金石有声
牛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为什么树用年轮判断年龄
古人时尚文化秀
冷热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抱朴子
生火取暖要开窗
古人的过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