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师激励政策

2020-11-28 07:51袁震
文存阅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激励政策高校教师

袁震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从国家繁荣、民族振兴大局出发,深刻阐释了教师的极端重要性,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标准,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时代要求。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那么,如何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师激励政策,正确引导教师队伍的思想导向,增强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校;教师;激励政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高校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建立完善的激励政策是高校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教师自身潜能,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完善的激励政策,提升教师教学的投入感与成就感,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推进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因此,如何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促进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切实了解高校教师的需求,为激励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一)个人目标方面

通过对高校中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薪金与福利”是他们的首选项。此外,“个人价值”也具有同等分量,两个目标不相上下。而在“工作结果”和“最希望奖励”两项中,也看到了相同的效果,教师们既希望能够加薪,又希望能够体现个人价值。分析结果显示,教师的薪酬是高校教师的基本需求。而个人价值的内容比较复杂,包括像职业认同感、成就感等。我们在制定激励政策是要首先考虑教师个人目标的实现,这是高校教师的基本动力,将教师的个人目标与高校教育的总目标相统一是我们制定教师激励政策的原则之一。

(二)资金奖励方面

薪酬是教师的基本生存保证。但与当今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还不能满足教师的个人价值体现。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高校在奖励方面的设置没有体现出教师价值,导致教师没有积极的创造性。

(三)用人机制和人才培养方面

在用人机制和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他们对校园的责任心。当青年教师不断增加成为主要教师队伍,教师的职业道德应该是用人机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先考虑项。另外,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工作效率也是考虑的对象,不管是教师还是管理者也都应具备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青年教师对教学事业有激情、有能力,他们渴望在工作岗位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做出成绩,了解青年教师需求可以使我们更精准地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

二、根据高校教师的需求,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

(一)薪酬的制定

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薪酬是高校教师的第一需求。高校目前实行的薪酬制度是传统的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总体收入水平低,工资是主体,绩效是补充,其中工资是教师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这种单一的物质激励政策,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因此,对于薪酬制度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制定。

1.分为需求和激励两部分薪酬

我们高校目前实行的薪酬制度主要满足了教师关于稳定的需求,但并没有体现出激励的内容。因此,我们在制定激励政策时要考虑到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薪酬制度分为基本需求和激励两部分,在激励部分,我们可以设立教学专项奖励、科研专项奖励、技能大赛奖励、精品课奖励、教师能力突出奖励等等,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物质奖励政策。扩大奖励范围,提高奖励金额,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及成就感。

(1)对教学人员采用工作量的计酬方式和公开的薪酬发放方式

工作量制是指一定基本工资的基础上,依据工作绩效给同等的工资奖金,如:教学岗位基本工资为每课时20元,每周20学时,每月教师可以得到课时费1600元。当然,这里也存在着专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2)设立科研奖励制度

在高等学校中,科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鼓励教师积极进行科学研究,我们可以设立科研专项基金。为了体现科研价值,我们需要设立不同等级,根据研究成果的创新型、实用性等方面组成专家组进行评定。但要注意,等级之间的差异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其他教师的积极性。

2.扩大奖励的范围

在设立激励政策时,要考虑到激励政策的覆盖范围,要让全体教师看得见、摸得着。例如技能大赛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有,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专项基金来奖励,而不是针对全体教师的奖励政策。扩大奖励的范围是要让全体教师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够拿到,如果教师经过一定的努力或者经过很大的努力仍然无法获得,则失去了奖励的意义。

3.注重差别激励

高校教师之间因职称、行政级别、工作性质、参加工作的时间,薪酬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这一部分的差異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只有通过对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评比才能调动教师在工作中积极性,激励教师去获得这部分差异。例如在设立激励政策时,较高档的奖励需要教师通过很大的努力才能获得,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调动教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精神激励方面

教师群体本身具有特殊性,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身具有奉献精神,教师并非只追求物质激励。因此,对教师的精神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之前的调查分析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与物质追求基 本处于同等地位。那么,在高校激励政策中,精神激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与校园文化特点相结合,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来激励士气

校园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先进的校园文化能最大限度地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组织合力,达到最佳的管理目标。

结合校园文化的特点高校应通过培育具有进取精神的校园文化,结合激励手段鼓励高校教师创新、开拓,而且要适当奖励那些勇于创新而失败的人。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交融,培养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校园精神的培育,所以校园管理者要通过加强高校教师精神、心理、需求等理论教育,并将其与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辅以经常性、广泛性、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教学技能大赛、高校教师技能培训等,把全体高校教师的价值观、校园观统一到校园发展目标之下,引导全体高校教师热爱校园、建设校园。

(2)合理使用人才。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辐射到每个高校教师行动上所体现的精神文化。因此校园必须坚持用人所长、避人所短、提倡学习、鼓励先进,合理使用人才,使校园文化激励功能具有强劲推动作用,更好地促进校园发展。

(3)科学设置校园文化激励机制。校园文化靠校园内部所有部门共同建设,在保证校园目标的前提下,要合理制定反映校园风貌的校园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尽量缩小机构规模,以增强高校教师技能,提高管理人员的事业成就感、向心力、归属感。

2.培养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1)加强思想教育引导

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师对所在高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应当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培育这种感情,使高校教师对高校忠诚,自觉为学校着想、从而促进高校教师个人的目标与学校目标的协同发展。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的培训活动,例如师德师风的主题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参观学习,例如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举行教师节日庆祝等集体活动,让教师对学校有归属感,增加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

(2)贯彻国家的依法治企理念,有章可循

党和政府提出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全社会知法、守法、法治监督的氛围越来越浓厚。高校应组织教师学习《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产权法》等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法律规范。高校应以法律为最基本底线制定各项制度,经教代会通过后实施,提升教师的主人翁感,同时使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有章可循。

猜你喜欢
激励政策高校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浅析银行薪酬待遇的管理
秋天在哪里
河北省大学生入伍激励政策与多维度评价
美育教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会计角度下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