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新业态下的养老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2020-11-28 07:51谢隽
文存阅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

谢隽

摘要: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分析了养老业态的最新发展,明确了当前养老新业态下的养老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困境,并在本着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理念下,提出了高校在发展期间,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强化对养老人才培养,保证学生能够具备“大爱、慎独”的专业精神。同时,高校也应该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契机,不断优化和完善现代学徒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复合型养老人才培养新路径,保证社会养老人才的综合素质可以整体增强。

关键词:养老新业态下;养老人才;培养策略

针对“60”后老年而言,已经进入到了退休阶段,因为经历过改革开放,并且独生子女家庭偏多,所以与以往相比,消费观念大有不同。因此,这一背景下,也充分表明养老转型已经逐渐到来。养老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定改变。所以,基于养老新业态下,高校在对养老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在依托于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基础上,强化对养老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高校养老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不高

通常情况下,由于社会大众对养老事业存在较强的认知偏见,使得很多学生在报考养老类专业期间,很多都是因为分数低的无奈选择。并且,通过对每年学校的入学调查以及申请从事养老行业学费补贴的情况来看,整体比例不高,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毕业之后,不愿意投入到养老事业中。同时,依照社会心理学说服理论可知,处于18到25岁的人群,在人生态度的变化上,经常会出现波动,也很容易接受他人的观点[1]。所以,高校在对养老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只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加大对学生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意识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大爱、慎独”职业情怀。此外,从教育心理学的层面剖析,在对人进行培养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对学生的内生动力进行充分调动。因而,高校在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期间,该需要强化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关注,合理教学,引导学生能够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岗位开始,逐步形成坚守以及热爱养老事业的良好品质。

(二)养老人才培养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针对各个高校而言,针对养老类专业的开设,在课程的设置上,很多都是大同小异,大部分的课时以及实训都用在了老年护理方面,错误的认为养老的最主要任务就是要做好医学护理以及生活照护。并且,只要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相对良好的医疗、生活照护,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實际需求。针对这种人才培养理念,具有较强的滞后性,根本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养老的要求。

第一,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新时期下,对于老年人群体,无论是在支付能力上,还是在消费观念上,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养老产业越来越成熟。并且,在养老评估以及老年用品营销等层面,对于人员的需求更是越来越多。

第二,当前,社会在持续进步的同时,人口老龄化也越来越明显,社区以及居家养老渐渐成为了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2]。并且,与之相对应的服务组织,也会不断增多并逐渐趋向于成熟化。所以,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对护理、社工等服务人员等需求必然会大大提升。

第三,针对医养而言,除了需要医生、护士等医学专业人才之外,也需要既能懂护理技能,也懂得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诸多因素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养老人才培养的难度。因而,在今后的养老人才培养阶段,高校需要从整体的层面考量和分析,着力培养集营养、管理以及护理等于一身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保证学生可以熟练且精准的掌握跨学科知识以及跨专业技能。同时,在教育阶段,高校的相关专业应该实现互通,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以及职业定位等展开科学调整,以便可以更好满足社会对养老人才的需求。

(三)养老机构的用人定位不合理

依照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抽样调查预测可知,截止到2034年,仅失能需要生活介护的老年人就有可能上升至7400万。因此,如果根据国际失能需要生活介护的老人与护理员3:1配置标准推算,我国对于护理员的需求量至少上升到1300万。而从全国的养老机构经营现状来看,其对养老人才的需求量大,并一直处于缺口的状态[3]。所以,这一现象的存在,也使得很多养老机构分配大量刚入职的大学生来从事护理员工作。同时,从实际经营层面考量,护理员并不需要有太高的文化水平,40岁到50岁的健康人员,只要通过短期社会培训,完全可以满足技能需求,更好地胜任护理工作。并且,在这些人员中,大多有照看孩子和老人的经验,非常适合从事这一工作。

通常而言,职业体验以及认知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所以,在高校中,对于养老人才的培养,最终的目标是要养老机构以及老年社区等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护理老年人期间,可以熟练应用先进管理手段。因此,针对企业而言,务必要调节好用人的偏差,能够和高校一起承担为社会培养养老人才的重任。

(四)养老人才社会培训缺乏规范性

在国家发布的〔2017〕68号文件中,取消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资格。对于这一政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对行业培训“放权”,保证企业能够更加大胆的对护理人才进行培养,全面促进护理人员水平以及能力的提升。通过对民政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分析可知,在意见中,明确提出在2022年年底,需要确保培训200万以上的养老护理人员,十万名的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从整体的角度上考量,养老行业在发展期间,对于高素质以及高能力人才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故而,在开展养老社会服务培训活动期间,需要采取何种手段,让资源能够得到良好优化,尽可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标准,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现阶段,依照全国养老培训人员来看,因为相关资格证书已经取消,原有各地人社部门对应的补贴也会取消,而新的职业资格证书又没有建立完全,所以形成了真空地带[4]。

二、养老新业态下的养老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一)强化对学生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培养

基于养老新业态下,高校在对养老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加大对立德树人的重视,能够严格要求,侧重培养学生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具备“大爱、慎独”的职业精神,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将老人看作自己的亲人。从宏观的角度上考量,大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是无私且纯粹的。而针对“慎独”,具体是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始终能够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可以自觉履行各项职责,能够严格依照制度办事,不断促进自身道德水平以及素养的提升。因此,为了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这方面能力,高校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能够将学生道德修养作为依据,促进学生稳定发展。

第一,借助志愿者服务,积极传递大爱情怀。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的组织,所以在开展各项活动的时候,学生也会更容易接受。在高校中,每个专业都会开展相应的志愿活动。对此,高校应该将学生社团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要主动参与到养老机构中,争当志愿者[5]。同时,也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孝老志愿服务活动,保证学生能够关爱老人,尊重老人,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神。

第二,构建健全的志愿者机制。对于志愿者活动来说,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因此,基于养老新业态下,高校在对养老人才培养期间,应该结合实际现状,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保证学生可以借助志愿者制度等,折换成相应的實践学分,让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可以整体结合在一起。

第三,加大对养成教育的重视。针对高校而言,应该编制从事养老事业的誓词,大力倡导学生终身服务养老事业。同时,在养老专业教室以及实训室等,随处张贴,时刻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初心和使命。此外,自就业实习之前或者志愿服务期间,应该让学生重温誓词,确保通过强势化的教育,学生能够具备担当意识。

(二)合理重构课程体系

对于养老服务专业群,主要是将养老产业链作为主体,将养老服务作为依托。从本质上讲,开展养老服务,最终的目标是要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更好的护理和照顾老人,最大程度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以及生活需求。一般,养老服务涵盖的层面非常广泛,依照地点划分,有社区以及居家等养老服务。所以,为了能够向社会输送更多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高校应该不断提升养老人才跨岗位的流通性以及适应性的迁移能力。

第一,建立专业群平台课程。在对这一课程开展过程中,除了要逐渐形成专业群纽带之外,也应该成为各个专业之间知识关系固化的载体。所以,一定要科学构建专业群平台课程。针对平台课程,需要囊括各个专业的资源,保证各个专业的资源之间都可以相互共享,相互内化,从而建设成单一专业无法建成的专业平台,诸如:技术研发平台等,以便可以更好地提升养老专业建设水平,进而为养老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建立完善的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在对养老人才进行培养期间,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养老新业态需求,高校应该综合老年服务与管理等岗位目标,在结合学校的资源和未来发展需求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建设三大模块课程。(1)老年人基础服务课程,具体包含家务基本管理和老年人基础护理等。(2)特殊老年人照护服务课程。对于这类课程,需要涵盖失能老年人康复训练等内容。(3)助老服务类课程。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照护以及营养膳食等。

(三)合理应用深化产教融合手段

在养老新业态背景下,高校在开展养老人才培养工作的时候,应该强化对深化产教融合手段的应用,以便可以更好地提升培养质量。一般而言,养老类专业只能借助模拟人来开展教学实训,而模拟人与真人相比,必然会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实践研究得知,现代学徒制可以进行真实场景实训,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对养老专业的片面认识[6]。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高校应该在第三学期实行学徒实习,并对课程进行考核。在实习期间,要采取跟岗、轮岗以及集中培训融合的模式,保证学生可以有机会接触到真实岗位,从而找准自己的今后方向,逐步成长。

(四)强化对复合型养老人才的培养

依托于养老新业态背景,为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校还应该在综合考量自身实际现状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复合型养老人才。一方面,企业应该利用产业学院培养中高端养老服务人才,做好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职业培训。针对高端养老服务人才,应该强化职业教育,借助半工半读等方式,提升学生素养和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利用企业资源的手段,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可以通过实训,增强自身的职业水平。同时,应该加大产业学院的建设力度,确保企业在用人定位以及岗位设置上,能够越来越规范和标准,进而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帮助。

结束语:

综合而言,基于养老新业态下,社会对于养老人才也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在今后的教学期间,除了要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意识之外,也应该结合当前现状,科学建立养老人才培养体系,保证可以向社会输送更多高水平、高能力的养老人才。同时,高校也应该将建立专业群为目标,科学革新和重构课程体系,保证社会养老人才的整体素质能够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红武.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9,000(007):53-60.

[2]王丹丹.山东省高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21):121.

[1]陈旖楠,王莹,王艳华.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策略的探索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1):100-183.

[4]段丽华.新业态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探析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9(12):70-74.

[5]陈利利.老龄化背景下,重庆市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老龄化研究,2020,007(001):P.8-13.

[6]李和伟,傅文第,邸维鹏,等.中医养老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9,036(012):86-88.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