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对“战疫大考”探研新时代民兵建设

2020-11-29 04:41焉壮志
国防 2020年6期
关键词:民兵应急防控

焉壮志

内容提要:民兵作为党缔造和领导的武装力量,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民兵组织严密、训练有素、反应快速,有效发挥“六个作用”,展现使命担当。新时代民兵建设,应认真总结此次抗击疫情实践经验,改进编组方式,创新工作模式,完善制度机制,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民兵力量体系。

习近平主席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在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广大民兵坚决贯彻党中央、习主席决策部署,有效发挥“六个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鉴于此,需要认真总结反思,持续深化改革,聚力推进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民兵力量体系建设。

一、改进编组方式,编实建强可靠管用力量

民兵建设根植经济社会,其发展依托行业企业。近年来,民兵建设布局不断向行业企业延伸拓展,编兵占比达70%以上。疫情的“蝴蝶效应”,对当前国家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冲击影响。这就需要根据客观实际,加强预判研究,及时改进民兵编组方式,优化力量结构。

(一)调整编兵主体,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把参与抗疫的效果作为民兵编建载体的“试金石”。这次疫情中,部分中小微企业发展受挫,失去编兵条件;部分大中型企业转产转向,对口专业调整;信息化科技类企业逆势而上,或成为新的编兵“蓝海”。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应先做好民兵整组潜力调查,按照优化、压减、扩容、转改的思路,将编兵主体向经营稳定、抵御风险能力强的行业企业调整。加大在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的编兵力度,缩减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编兵规模,同时探索在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企业编兵。以此夯实民兵组织结构基础,避免“一冲就散、一动就乱”。

(二)优化力量布局,解决建用脱节问题

从组织民兵参加疫情防控来看,部分单位民兵的编建与担负任务脱节、与潜力资源脱钩、与编兵单位实际脱离等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对各类队伍编建种类、要求和质量指标掌握不准,过度追求“新质力量”;有的专业性较强的队伍依托乡镇、街道组建,但人装结合率、专业技术岗位对口率低;有的在企业一线岗位集中编组应急力量,导致遇有情况队伍调不动、拉不出。鉴于此,应把可能担负的任务和区域性应急需求,作为民兵编建的目标牵引,统筹考虑编、建、用等问题,科学处理编兵与生产的关系,明确任务,加强各类民兵编组工作;探索建立应急队伍动态化编组模式,保持在位率、提高出动率;深挖优质资源,多吸纳专业人才、多编建专业队伍、多储备专业要素、多配备专业装备,弥补遂行任务能力短板弱项,做到“编为所用、建用一致”。

(三)同步一体筹划,加强普通民兵建设

长期以来,普通民兵作为我国公民服兵役的体现形式,以符合法定条件人员登记造册编入为主,在各类应急任务中动员使用较少。普通民兵具有横向覆盖全、纵向延伸广、社情民情熟、就近易保障等特点。此次疫情防控行动,普通民兵成为民兵队伍抗击疫情的主体力量,在前沿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应高度重视普通民兵建设,将其纳入民兵调整改革大局一体筹划、同步推进。依托地方基层政权组织和企业生产管理体系,加强行政村居、城镇社区、工厂企业等普通民兵连编建;结合村居“两委”现有基础设施,建好普通民兵连部;抓实民兵连长和骨干队伍,有机融入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单元”,为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做好准备。

二、创新工作模式,增强建设发展生机活力

民兵寓兵于民,劳武结合。要加强民兵“兵”的使命意识,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其“民”的开放性和流动性的特点。此次疫情加速推动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这就需要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变化,从显入微、由表及里,改进思维理念和工作方式,妥善应对民兵建设发展中的问题。

(一)创新训练方式

针对民兵训练受编兵单位生产经营影响大、人员难集中,专业种类多、组织实施复杂等问题,充分吸纳抗击疫情行动的经验做法和最新成果,创新发展训练方式方法。应采取定级分类的方式,突出应急和重点专业技术骨干分队,灵活安排训练时间,采取自主训、上门训、多批训等方式,保证编兵单位正常工作和生产经营秩序。在共同课目基地训、通用专业在岗训、军种专业挂钩训的基础上,鼓励开通网上课堂,灵活开展远程训练、网上训练,采取线上同步、远程指导的方式组织视频教学,用信息手段为训练提质增效。把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纳入地方应急训练体系,与军地有关力量开展常态化联训联演,规范民兵参加抢险救灾、处置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维稳管控等流程,提升训练针对性实效性。

(二)创新管理模式

民兵编建在各行业领域,分布广泛。对于民兵管理,传统的“纸卡考勤”模式效率不高、效果不大。在这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战中,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分级负责、属地分类管理的社会治理制度的优势凸显。并且,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实时追踪人员流动、快速准确定位溯源、科学精准对接调度,实现了疫情防控的精确化管理。对此,民兵建设也要高度重视党建的引领作用,推动将基层民兵工作纳入基层党建的工作范畴,融入基层党组织构建的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社会公治圈。同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采取“互联网+”的模式,建设民兵智能管理平台,可实现对注册编组、动态管控、快速动员、末端指挥、服务保障等全过程全要素全时段的精确管理。

(三)创新教育形式

民兵呈现常流动、多流向的状态,人员难集中、时间难落实、效果难保证等问题依然存在。有的教育形式单一,满足于课堂式灌输,吸引力感染力不强;有的教育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从此次疫情防控情况来看,防疫知识的宣传、防控常识的教育,运用网络、短视频等新兴媒介平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典型的无接触、无聚集的远程教育。应积极创新民兵教育的方式方法,借鉴“学习强国”“灯塔在线”等教育模式,针对新时代民兵的特点,充分运用“两微一端”、短视频等新兴媒介,可增强教育吸引力、扩大受教覆盖面。

三、完善制度机制,提高遂行任务能力

民兵聚之为兵,散之为民,接受军地双重领导,既具有武装力量的军事特性,也具有社会成员的泛众特点。由此,应加强和完善民兵参与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和保障措施,全面提高依法依规遂行任务的能力。

(一)健全军地对接协调机制

疫情防控,冲在社区村居一线的,除了民兵,还有退役军人、志愿者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等,后者中部分人员也具有民兵身份。部分单位军地间协调不及时、对接不顺畅,难免造成用兵冲突。对此,应推动民兵应急力量与地方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衔接,军事机关及时将辖区内民兵数量规模、结构布局、配备装备、担负任务等信息报告地方党委政府,同时掌握地方应急救援力量情况。应构建应急响应机制,军地联合制定应急方案预案,在力量建设、组织指挥、情报共享、装备保障、联训联演等方面建立对接机制,实现深层次的交流互通、资源共享和融合发展。探索建立“民兵+”模式,将民兵与地方党政干部、公安民警、医务人员、交通路政人员、基层党员、社区干部等融合编组、搭配使用。这样,既可发挥民兵“民”的特点无缝融入,又能发挥其“兵”的优势提高执行能力。

(二)加大政策支撑保障力度

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打的也是物资保障战。从组织民兵参加疫情防控行动来看,民兵个人权益的保障不全面、标准低,后顾之忧没有完全解决;对企事业单位而言,谁建民兵组织谁负担、谁任务重谁出钱多的实际情况仍普遍存在,严重挫伤企事业单位开展民兵工作的积极性。鉴于此,做好新时代的民兵工作,应拓展保障渠道,加大保障力度,以修订国防法、兵役法等相关法律为契机,补充细化优待、抚恤、保险等民兵权益保障措施,改进民兵事业经费保障方式,落实企业事业单位民兵的训练和勤务补助,构建政府主导、军地协同、社会参与、分级落实的民兵权益保障机制。让民兵享受到充分合理的回报,调动全社会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积极性。

(三)严格规范民兵指挥动用

民兵作为我国“三结合”的武装力量,具有特殊性质。因此,指挥动用民兵必须依规依令、统一指挥、严密组织。规范民兵的指挥动用,要根据当地党委、政府的用兵需求,控制规模数量,按需精准用兵。严格按照党委政府审批、军事机关指挥、报上级军事机关备案的程序组织,严格控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民兵平时动用的范围,严禁违反规定擅自动用民兵参加与职能不符的任务。应在县域范围内统一民兵的标识符号,规范民兵执勤标准流程,坚持文明执勤,维护民兵队伍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民兵应急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飒爽英姿女民兵
应急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