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党对起义投诚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以西南地区为例

2020-11-29 12:11
创造 2020年2期
关键词:官兵士兵部队

(西南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611756)

国民党起义投诚部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对象,数量庞大、思想状况复杂,对其进行教育改造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宝贵经验的来源。然而,学术界目前关于党对起义投诚部队进行改编改造的相关研究不多,且集中在史料纪实方面,对于党如何对起义投诚部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门研究更为稀有。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西南地区在对起义投诚部队进行教育改造的原因、具体内容及方法,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总结宝贵经验。

一、党对起义投诚部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因分析

从1946年7月到1950年6月的四年中,国民党军队举行起义、向人民解放军投诚和接受和平改编的有150个整编师,共计177万余人,占人民解放军歼灭敌军总数的近22%。[1]1079其中西南地区的起义投诚部队,有番号的单位达100多个,人员达90万,是国民党投诚起义部队最多的一个地区。同时又是情况最复杂的地区,除少部分思想较为先进的军官士兵,其余多是封建代表人物及反动分子。

根据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区在《关于处理与改造起义、投诚的国民党军队的指示(草案)》 中对这些起义投诚部队所作的具体分类,结合这些起义投诚部队的思想状况,将其简要概括为三类:

一是真心拥护中国共产党,但思想上、政治上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仍有很大差距的起义部队,如刘文辉、潘文华、邓锡侯、卢汉等地方实力派所属部队。这部分军队在长期受国民党嫡系的歧视和排挤的情形下,逐渐认清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本质,是真心拥护中国共产党而起义。但不可否认,他们曾是资产阶级和反动军阀的部队,以第二十四军为例,这是一支由刘文辉一手培植起来为争权夺利服务的旧式军队,其军官大部为川康地区地主阶级子弟,靠各种关系来到军中,官兵具有吸毒、贩毒、嫖赌、欺压百姓等许多不良习惯。

二是受国民党的反动教育时间长、中毒最深,但仍对蒋介石集团抱有一定幻想的被迫起义投诚部队,即蒋介石的嫡系胡宗南、孙震、罗广文等人所属的部队。如胡宗南嫡系部队之一的第七兵团在中江县开庆祝西南解放大会时,兵团直属警卫营竟架机枪阻止群众去参加,并叫嚷说:“蒋委员长快反攻了……”[2]55

三是成分及背景最为复杂多样、在人民解放军的大军压境或包围的情况下不得已而起义、投诚和接受改编的部队,即一部分官僚政客如王缵绪、范绍曾等人乘混乱收编的部队以及地方游杂武装。其中的游杂武装,可谓是集大地主、大恶霸、会道门头子、袍哥、土匪、特务分子、散兵游勇为一体。

综合以上分析,虽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由于国民党军中一部分爱国军人举行起义,不但加速了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的瓦解,而且使我们有了迅速增强的空军和海军。”[3]579但这些起义投诚部队在思想、政治上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着巨大的差距,不对其加以教育改造必然会对社会稳定、社会主义建设等造成严重威胁。在1950年1月10日的《西南局、西南军区关于处理与改造起义投诚的国民党军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我们在城乡的各项革命设施,都与他们有极密切的关系,甚至成为直接的斗争对象。他们手上还拿着武装,还会利用其起义的政治地位去威胁群众,企图尽可能地保护其固有特权,所以消化与改造这几十万人的工作,是与其他工作密切联系着的。”[4]41因此,除对其进行组织改编外,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区尤其重视对起义投诚部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改造。

二、党对起义投诚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展开

1950年2月8日,时任西南局书记的贺龙在西南局第一次会议上,对教育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的方针政策、步骤方法等作了阐述:“首先,要向他们讲清楚,他们过去对人民是有罪的,共产党同他们没有个人恩怨。我们的方针是:从组织上、思想上按解放军的标准彻底改造他们。”[4]55在西南军区2月20日颁发的《关于派工作团到各起义部队进行工作的命令》中规定,西南军区和其他各军区组织的军事工作团派出的军代表的主要任务是:在起义部队中进行政治教育,开展政治工作,实行政治、军事和经济民主,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把起义部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等。随后,各工作团便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对起义投诚部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第一阶段:联络感情,宣传形势政策,安定士兵情绪

为了使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各工作团到达各军后首先抓紧时间深入调查,了解各军特点、问题和具体情况,然后制定工作大纲和教育计划。据调查发现,在这些起义部队中,尤其是在上述第二类蒋介石嫡系胡宗南等人所属的嫡系部队中,由于所受欺骗蒙蔽很深,官兵思想政治情况很混乱,情绪也很不安定,如第七兵团中许多官兵认为起义是投降而感到耻辱;某师长害怕开会是要对其进行扣押。不少官兵对工作团都是仇视、恐惧、怀疑、不满、不服气的态度;第一类中也有下级干部担心前途和生活问题,地主出身和做过坏事的人,怕清算斗争……。另一方面,改造处于西南解放初期,匪乱问题作为蒋介石集团的挣扎仍在持续,反动标语乱贴,如“起义部队是假起义”,“专打解放军、不打起义军”等,这对于刚起义还未进行改造的部队情绪影响也很大。这些问题,大都是因为起义官兵对当时的形势不够明晰,对我党的政策不够了解。因此,各工作团将教育工作的第一阶段确定为形势及政策教育:

1.形势教育

各工作团主要采取形势报告、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号召官兵认清形势。其主要教育内容为:一是讲解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的反动性和共产党领导解放战争的正义性,树立革命的战争观;二是讲解战争时期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总形势,指出西南地区发生的武装叛乱,不过是国民党反动残余力量的垂死挣扎,不久即会被肃清,启发官兵相信人民的力量,同土匪划清界限,坚定地站在人民一边;三是教育大家珍惜起义荣誉,宣扬起义后抗击胡宗南部和打暴乱土匪的先进事例,启发官兵的荣誉感,促使他们站稳革命立场。

形势教育大致进行了一个多月,官兵认识普遍提高,加上川西股匪基本肃清,形势好转,军心基本稳定下来。起义官兵相信解放军确实有雄厚的力量,不少人打消了幻想和顾虑,大部分官佐积极支持军代表的工作。官佐、士兵纷纷表示:“努力学习,提高觉悟,不受土匪迷惑,不损害人民利益。”[2]43

2.党的方针政策教育

各工作团主要采取召开各种类型的会议、上课、座谈、讨论等形式,向他们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主要包括党对改造起义部队的方针政策和要求、对起义后叛逃叛变人员的政策等,以指明前途,消除疑虑。如座谈会作为党宣传政策、联络感情的一种形式,军管会邀请了起义将领刘文辉等人参加成都各界座谈会,会上贺龙同志毫无拘束地同大家交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起义将领关心的前途问题予以了回应。西南军区第二工作团对国民党第七兵团的改造中,通过向官兵们讲明叛逃是危害人民的行为,只有和人民站在一起,才会受到欢迎,才会有光明的前途;另外通过把四七四团三营、八十一团七连叛变被歼等消息作为实际事例教育,使他们懂得起义前后犯的罪行,党在对待处理上是不同的,[2]63从而使官兵的情绪逐渐趋于稳定。进而组织他们学习党的相关文件、报纸,提高他们的觉悟和认识,为下一阶段的教育创造条件。

(二)第二阶段:进行对比教育,深化对不同社会、军队、政党和政府的区别认识

通过上一阶段的学习,广大士兵和一些军官的情绪得到稳定,对党和工作团在认识和态度上有了改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上一阶段的教育过程中突出地接触到官兵关系、官民关系存在的种种矛盾,如克扣饷粮、打骂士兵、欺压百姓等现象普遍存在;也发现了其对人民军队的认识不够,对两种军队、两个政党、两个政府和两个社会的区别认识不够等问题。如二十四军中有些年轻的有文化的官佐认为:起义了,还穿国民党军服,百姓信不过,只要换上军装,戴上“八一”帽徽,成为解放军就好了。因此,进一步对这些起义投诚部队进行民主教育和对比教育,对于完成“将其彻底改造成为人民服务的军队”这一任务至关重要。

1.“三大民主”教育

针对这些起义投诚部队的状况,各工作团主要采取上课、讨论等形式开展“三大民主”教育即政治、经济、军事民主教育,同时也是进行人民解放军作风和传统教育,其主要内容是:在政治民主方面,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两种军队的本质区别教育开始,开展官兵政治上一律平等的讨论,废除打骂制度。在经济民主方面,以事实进行教育并结合组织点验的方法,提高广大士兵的觉悟,革除军官吃空额等陋习。当军代表讲解放军“三大民主”这一课时,广大士兵对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最感兴趣,讨论时大胆揭露一些军官剥削压迫士兵的一些事实,有的连队形成了“控诉会”,普遍要求立即成立经济委员会。但在二十四军中也有部分军官因害怕因此失掉特权或被清算斗争而散布不需要改造的论调,如“搞政治民主,使部队纪律松弛,兵不好管了”,[2]26以此来干扰教育活动的开展。针对这些问题,军代表采用两种办法推动工作:一是利用个别谈话的形式找军官谈心,进行中肯的批评与开导;二是使官兵们明白国共两党军队的不同作风是长期形成的,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改变。既肯定起义的重要性,又着重说明改造的必要性。

2.区别两个社会、两种军队、两个政党和两个政府认识的教育

由于在民主教育中逐步认识到起义部队对国共两党、两种军队的区别认识不够,各工作团采取联系实际作典型报告的方法,进行人民军队的本质、宗旨和区别两个社会、两种军队、两个政党和两个政府认识的教育。在第三工作团对二十四军进行教育改造过程中,针对其特点、问题和具体情况,将“人民军队宗旨”、“建军历史和光荣传统与作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等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官兵们开始从效忠刘主席个人转变为跟着共产党走。考虑问题开始突破旧的观念,懂得了人民军队与旧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二工作团在教育改造国民党第七兵团的过程中比较突出的是其采取实际事例的教育方法进行对比教育,如《血泪仇》、 《刘胡兰》、 《穷人恨》、 《宣誓》 及其它有教育意义的戏剧,对教育起义部队广大士兵作用很大,帮助他们提高对旧社会、旧政权、旧军队的暗无天日与反动罪行的认识。[5]54-57四三二团一营在学习“咱们都是穷苦人”这一课时,把战士们看过的剧情充实进去,接着提出“为什么一样的人过两样生活呢?”、“多数人劳动生产为什么还受苦?少数地主老财不劳动,为啥还过好日子?”,让起义士兵联系切身体会讨论,普遍激起了战士对旧社会的痛恨与不满。

(三)第三阶段:开展诉苦、追根教育,进一步启发阶级觉悟

在经历前两个阶段的教育,部队有了较明显的进步,情绪已趋安定,一般军队和广大士兵对旧社会、旧军队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思想上、政治上划清了界限,分清了敌我,初步认识到一切受苦难的人们要想求得永远解放,只有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走。[6]187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启发广大士兵的阶级觉悟,也为教育那些仍不认罪悔改的军官,工作团决定在部队广泛开展诉苦、追根教育,这是提高广大士兵阶级觉悟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改造起义部队最有效的武器。

各部队首先进行忆苦引苦,对于各种思想顾虑和糊涂观念(如怕羞,怕得罪人,不敢或不愿诉)以及军官中怕士兵算老账、怕挨打等都分别情况进行解决,联系具体事例,对全体人员,特别是有冤苦的人,反复讲清诉苦的意义。提出“有冤就伸、有泪就流、有仇就报”的口号。选择选取典型连队试点的方法开展谈心运动、个别谈话、访问、召开小型苦情座谈会、诉苦大会。在此基础上启发诱导到向旧社会算细账、讨血债、追苦根方面,使他们认识到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最后进行公祭宣誓大会,战士们纷纷表示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当一个人民的好儿子。《白毛女》作为工作团所属文工团为配合诉苦运动而排练出的歌剧,是“我们改造起义部队的好教材”,每次演出都会引起起义战士哭声一片,部队在观看之后,以连为单位,都三番五次讨论《白毛女》。他们结合自身情况,谈感想、谈认识。某师一战士在诉苦会上说:“我的亲老子一辈子都没有给我说清楚穷根子在哪里,是共产党的教育,帮我懂得了穷人要翻身,只有干革命的道理。”

总的来说,经过这一阶段的教育,部队官兵特别是士兵群众有了四个变化:一是广大士兵的阶级觉悟又有了新的提高,立场观点有了明显的转变,更加仇恨旧社会、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对共产党更加拥护与爱戴,认识到共产党是他们的救命恩人;二是清楚了一些人的糊涂观念,明白了剥削关系和劳动创造价值等粗浅道理;三是过去那些仍不认罪悔改的军官向士兵群众认错悔过,向劳动人民投降;四是进步的力量增加了,涌现出一批新的积极分子。

三、党对起义投诚部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

(一)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

以西南地区为例,西南局、西南军区在对这些起义投诚部队进行教育改造的过程中,首先是对起义投诚部队的各方面包括其思想状况、特点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并将其分类,然后再根据不同类型起义投诚部队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及问题进行分阶段、分方法进行教育改造。

实践证明,西南局、西南军区在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起义投诚部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教育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反过来说,如果缺乏对起义士兵思想行为状况的全面准确了解,教育改造是难以获得成功的。由此可见,教育者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首先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

(二) 必须重视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从西南局、西南军区对这些起义投诚部队进行教育改造中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必须要根据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及其变化而做出有针对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从党对起义投诚部队整体改造来看,每个阶段进行的重点教育内容是不同的,第一阶段针对这些起义投诚部队中最主要的问题——情绪极不稳定,以当前的形势与党对起义投诚部队的相关政策为主要教育内容;第二阶段由于其突出问题在于官兵、兵民矛盾突出以及对两个政党、两种军队等本质区别认识不够,则以人民军队的本质宗旨、三大民主等为主要内容进行教育。二是从对不同起义投诚部队的教育改造实践来看,各个工作团在对各起义投诚部队的教育改造内容虽大致相同,但也有差别、侧重点也不同。如二十四军突出特点为其封建性强,吸食鸦片等不良作风严重,第三工作团将人民军队的本质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并特别开展以戒烟为主的反不良风气的教育活动。

(三) 必须注重教育方法灵活多样性

党在对这些起义投诚部队的教育改造中所运用的教育方法可以概括为疏导教育法、对比教育法、激励教育法、典型教育法、感染教育法、理论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等多种方法并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如采取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势对起义官兵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答疑解惑以稳定情绪;采取组织观看《白毛女》 等以实际事例为原型而编排的歌剧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旧社会的黑暗,发挥其催化作用而激化起义官兵对旧社会的不满情绪以引起反思;在进行人民军队本质教育的同时开展劳动生产教育,组织起义投诚部队帮助群众生产,如第七兵团中二十七师帮助兴隆场修成了一条能灌溉1200亩田的水堰,修复了50里长的汽车路,使战士们在劳动中深刻认识到人民军队的本质并增强了劳动观点和群众观点。因此,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重视并善于利用多种教育方式方法,以达到不同的教育效果。

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对改造起义投诚部队这一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并做出积极的探索,首先通过对这些起义投诚部队的思想行为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再分类、分阶段地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对比教育以及诉苦追根三个阶段的教育,最终取得了良好效果。对这些起义投诚部队进行教育改造也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猜你喜欢
官兵士兵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门牙士兵
士兵与海豚
瞭望塔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