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主要动因分析

2020-11-29 14:57毛珊珊李丹丹
法制博览 2020年24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民众道路

毛珊珊 李丹丹

空军工程大学军政基础系,陕西 西安 71004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5月1日考察政法大学时强调:正确的法治理论是法治实践的重要基础。对此,相关部门需牢牢把握住法治道路的实施方向,引领中国人民走上法治道路,这样才能促使整个民族实现繁荣昌盛的发展目标。同时,还应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战略,努力为群众打造一个民主、规范的生活环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特征

(一)民主性

民主性治理国家是世界各国一直都比较推崇的治国理念。而我国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并在选举方面赋予民众充分的民主权。事实上,只有重视人民民主性,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践目标的有效践行。与资产阶级所谓的民主存在差异,我国是以“人民当家做主”为治国目的,号召民众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活动中,只有每个人民都意识到民主的重要性,才能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凝聚意识,使其为新中国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早在2006年对民主性提出了两个概念,即“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其中协商民主在处理基层群众事件时较为常见,主要以民众自身意愿为具体标准,保证民众对协商结果满意度更高。同时,还应考虑到人民根本利益,必须以维护民众权益为基准,进而增强国家发展向心力。

(二)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体现人民当家做主地位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长治久安、国泰民安的核心基础。同时,它还是我国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必然条件。因此,需高度重视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实施效果。我国一向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为了帮助民众切身维护合法权益,并在经济实力、社会贡献等方面与他人存在差异的基础上正常受到法律保护,由此避免因民众心生不平衡感而破坏社会稳定秩序。所以,我国司法、立法、行政机关都应当紧跟着依法治国战略的脚步做好法律完善工作,最终达到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三)先进性

在中国人民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走进了新的时代章程,这表明我党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特征。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党是领导一切的”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找到适合的实践方法,从而为法治道路的建设建立夯实的基础,由此让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能够早日实现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另外,无论在政治格局还是现实生活中,都需要我党发挥出自身先进的领导作用,并在其指引下克服种种困难。因此,中国人民共产党能为法治道路的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政治经济与知识资源[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主要动因

(一)明确法治道路演变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需要积极转变我党执政方式,并增强我国法治特性,促使执政党能够拥有规范的法治保障,从而为法治道路的建设提供重要助力。习近平总书记曾给出明确指示:法治道路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时需要明确知晓法治道路的演变规律,并结合实践经验找到适合的改革方法,为法治道路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法治道路问题的提出阶段。早在1950年毛泽东就为中华民族实现自主独立提出了假想,并以“解放生产力”为道路建设基础,努力打造工业化国家。

其二,法治道路确定阶段。在后期发展的30年阶段后,以邓小平同志为党中央核心的党组织也一直在深究法治道路的实施路径,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另外,还专门给出保障民众民主权的前提是加强法治建设的建议,这也为后续法治道路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其三,法治道路突破阶段。在1990年期间,国家积极树立法治国家形象,并为法治道路的建设提供实质条件。

其四,法治道路理论建设阶段。自2012年11月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已经取得了清晰的发展定位,既要坚持我党的正确领导、深入贯彻党中央政策,又要结合法律内容为人民开创一条光明的法治道路,由此建立法治国家。

(二)遵循创新思维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推行的“依法治国”战略是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经验。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需要遵循创新思维,并坚持我党领导思想,为法治道路的建设创造优质环境。我国自从进入到21世纪以来,就秉承着“实事求是”、“创新发展”的原则为人民开创新的发展道路。而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不断深化,法治道路逐渐成为我国新时代国家建设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在“四个全面”战略的指导下,为法治道路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才能保证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基础上获得充足的法治思想动力,也能加快法治道路的建设速度,保证人民群众享受绝对的民主权与法律保护。

一直以来,我国在实现依法治国新战略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展现出法律的公正性外,还应注重法律外交与法律公共服务质量,且在法律薄弱部分予以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改革工作。同时要让每个民众与外交合作国家知晓我国依法治国新理念的内涵,并鼓励民众按照国家依法治国新战略的要求规范自身行为,使其在体会爱国主义情怀的基础上了解“赏罚分明”、“德法共治”的真正含义。

(三)有效优化法治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法与党的关系能够直接反映出政治与法治两者间的关联”,任何脱离法治理念的国家都无法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且终将被新时代所淘汰。所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建设期间需有效优化法治理论体系,从多个角度对当前存在的法律内容进行调整,包括有关“男女平等”、“教育平等”等方面,只有法律条例足够细致,才能保证法治道路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也能避免发生“法律漏洞”事件,影响法律的公平公正性[2]。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需在法治建设中融入德治思想,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有效展现。比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职员具备工匠精神”、“医生救死扶伤”、“消防公安救人于危难之际”等,这些既是一份职责,也是在道德法律范围内对人民的一种约束。当法治与德治相互结合时,才能营造一个良好且健康的社会氛围,实现“为老自尊”、“长幼有序”目标,以此确保每个年轻人都能具备较强的进取心与正确的道德观念为祖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四)巩固人民当家做主地位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演变过程中,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需要时刻巩固人民地位,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并实施“以理服人”、“依法治国”手段,确保人民群众能够真正体会到国家赋予的基本权利[3]。

比如在“某地养殖户状告环保局胜诉”事件中,由于环保局首次被告,故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事情的起因在于养殖户承包的5500亩池塘受到严重污染,导致130余位养殖户经济受损,并将国家环保总局告上法庭,最终在法院的判决中,要求环保总局接受复议申请。这种“民告官”行为,一方面彰显了国家对于环保理念推广的重视度。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民主法治的实用价值,让民众真正享受到了法律保护福利,并对其当家做主的地位进行了有效巩固。

所以,在法治道路建设阶段,需以人民群众基本利益为主,做到“礼法至上”,杜绝“贪官污吏”、“任人唯亲”、“走后门托关系”等恶劣问题的发生,促使基层群众在法治道路的打造中感受国家独特魅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引导下,我国将形成健康的政治法律文明格局,由此营造一个法治氛围,保证全国人民处于安全的法律制度管理下。同时,还应从法治道路演变规律、创新思维指导思想、法治理论体系、人民当家做主地位等方面着手,以此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民众道路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