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五年跨越式发展

2020-11-29 16:16
创造 2020年4期
关键词:云南建设发展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干部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650111)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并作出重要讲话,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五年来,云南各族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紧紧围绕总书记为云南确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团结奋斗、奋力拼搏,在云岭大地上擘画出跨越式发展的壮丽篇章,经济发展跨越出超常规步伐。云南经济总量跨上2万亿元新台阶。全省经济发展速度5年年均增长8.8%、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由2014年的1.2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3万亿元,排全国位次从第23位跃升到第18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经济总量实现了翻番。云南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三大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15.6:41.2:43.2调整为2019年的12:35:53,服务业占“半壁江山”;产业发展从“一烟独大”到“多业并举”,非烟工业与烟草工业比重由66:34调整为75:25;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八大重点产业茁壮成长,世界一流“三张牌”优势明显。

一、以“两型三化”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推动产业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两型三化”方向转型发展,努力培育新动能,大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面临扩大总量和结构调整“双重压力”,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创建、千亿技改工程、“3个100”工业转型升级、20个智能制造示范、50个重点技术创新和10个工业质量品牌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实施技术改造、产品升级、链条延伸、模式转换,大力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烟草、旅游、能源、生物、有色金属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二)培育发展八大重点产业形成新引擎。按照“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有优势、有基础、有市场前景,能较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原则,云南高位推动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电子信息、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等八大重点产业发展,专门为每一个重点产业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绘制一张产业发展施工图和建立一支产业发展基金,以完善和延长产业链为目标开展精准招商,成功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及重大项目落地,推动云南产业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

(三)深入打造“三张牌”塑造新优势。在“绿色能源牌”方面,做大做强做优能源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目前,云南正由“发电、送电大省”向“发电、用电大省”转变,省内用电量占比提升到52.3%,能源18项指标居全国第一。在“绿色食品牌”方面,立足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衔接起来,树立了一批云南农业企业的标杆和名品、名牌,走出一条有机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在“健康生活目的地”方面,致力于建成世人健康生活的向往之地,打造从“现代中药、疫苗、干细胞应用”到“医学科研、诊疗”再到“康养、休闲”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持续推进“旅游革命”,建成一批大健康、全域旅游、特色小镇、康养小镇项目。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云南建设阔步前进

以建设创新型云南、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为目标,以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为主线,深化创新体制改革,全力提供科技创新新动能,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云南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全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6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22位。

(一)完善创新体制机制的制度设计。制定出台云南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科技体制改革重要举措实施规划等重要政策指导文件,编制实施《云南“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在围绕深化财政科技资金和项目管理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实施、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制定了若干突破性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了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制定实施逐年增加R&D经费投入的目标,积极推动全省加大研发投入。

(二)强化产业发展的科技供给。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将科研经费倾斜支持重点产业科技创新,使科研经费安排与科技创新需求结合更加紧密。2019年度支持重点产业的资金18.4亿元、支持“三张牌”的资金14.2亿元,分别占省级财政科技资金总额的94%、73.1%。实施科技创新支撑打造“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和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等3个三年行动计划,有序开展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以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滇型杂交粳稻“滇禾优615”获得2019年全国优质食味金奖大米,“云上黑山羊”成为我国第一个肉用黑山羊新品种、第三个肉用山羊新品种,痛舒胶囊成为美国FDA批准进入II期临床研究的第一个中国民族药。

(三)培育建设创新人才和平台。深入推进“科技入滇”,以“千人计划”高层次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人才等科技人才计划为抓手,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积极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五年来,云南选拔培养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引进了近百名高端科技人才,其中,科技领军人才郝小江研究员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实施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引进外国专家来华工作和到滇培训,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培育建设,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落地运行。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72户、科技型中小企业7497户,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408个。

三、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云南“五网”建设跑出加速度

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放在补短板上,全力推动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建设,努力建成互联互通、功能完备、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体系。5年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34078亿元、年均增长20%,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达到37.8%。

(一)建设通江达海的路网。加快建设“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八出省五出境”铁路骨架网和“两出省三出境”水运通道。加快建设连接相邻省区、长江经济带交通通道,打通省际间“断头路”“瓶颈路”,实施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加快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建设。五年来,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从3255公里跃升到6003公里,全省通高速公路县从31个增加到90个;沪昆客专、南昆客专、云桂铁路开通,昆明至大理至丽江、昆明至玉溪至红河蒙自动车开通运营,铁路运营里程新增1384公里、达到4031公里,高铁运营里程实现从零到1105公里,复兴号动车首次开抵国门口岸河口;水路通航里程达到4538公里,较2014年底增加770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2.6万公里。

(二)建设广覆盖的航空网。打造昆明国家门户枢纽机场,加快建设支线机场,形成以昆明国际机场为核心、支线机场为支撑、通用机场为补充的机场体系。加快构建国际(地区)航线、国内直飞航线、省内环飞航线三级航线网络。五年来,沧源、澜沧机场建成通航,全省运营民用运输机场达15个,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加快建设,形成了“1枢纽14干(支)线”航空格局,航线实现昆明至东南亚国家首都全覆盖,面向南亚东南亚通航点数居全国第一位。

(三)建设区域性国际化的能源保障网。以市场需求引导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重点电源为依托着力构建全覆盖、强支撑的省内电网,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五年来,全省累计发电14907亿千瓦时、年均增长6.3%,西电东送累计送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中缅油气管道建成使用,全省成品油管道总长度达2179公里,设计输送能力达2300万吨/年。

(四)建设安全可靠的水网。依托滇中引水工程及其它跨六大水系的水资源配置工程,连通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珠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江河水系及其相关区域;依托滇中引水配套工程和大中型水电站综合利用工程,连通干流和支流,以干强支,提高资源效能;依托跨县水资源配置工程,连通支流水系和县级行政区,进行区域间水量丰枯调蓄与互济,保障相邻县域的城镇、经济新区发展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依托县级行政区内部跨乡镇水资源配置工程,形成乡镇互济的格局,打通供水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累计新开工重点水网工程63件,在建水网工程超过350件,总投资规模超过1600亿元。

(五)建设共享高效的信息网。统筹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推动全光网省建设,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省互联网交换中心,加快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建设覆盖城乡、服务便捷、高速通畅的宽带基础设施,实现全省所有城镇及行政村100%光纤覆盖、4G网络覆盖,81%的宽带用户已迁移为光纤接入用户,5G商用试点和基站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加强以昆明为中心、连接国内外、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光纤骨干网建设,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三大运营商的昆明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成落地,昆明已经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全国第4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

四、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开放型经济全方位发展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部署,对内深化与长江三角洲、泛珠三角区域、京津冀、粤港澳、周边省(区)的交流合作,对外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和印度洋周边经济圈加强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完善内联外通纽带功能,形成宽领域覆盖、多层次参与、全方位推进的对外交流新机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内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一)持续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成立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主攻方向,积极主动开展改革试点探索,共推出了71项改革举措。主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研究制定了《云南省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2016—2020年)》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和办法,集中发力,突破带动,不断推动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积极搭建开放型经济平台。围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区域性国际货物集散、投资和金融服务中心目标,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加快开放合作载体建设。目前,已建成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以昆明、曲靖、蒙自、嵩明杨林和大理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带动,以瑞丽、勐腊(磨憨)2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核心,以中越、中老、中缅3个跨境经济合作区为重点,以昆明、红河2个综合保税区和瑞丽、畹町、河口、临沧、麻栗坡(天保)、腾冲(猴桥)、孟连(孟阿)、泸水(片马)和勐腊(磨憨)9个边境经济合作区为支撑,以昆明机场等25个一、二类口岸为窗口的全方位、立体化七大类开放平台体系。

五、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已然成形

围绕“做强滇中、搞活沿边、多点支撑、联动廊带”的发展布局,建立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一)壮大滇中城市群发展实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加快滇中城市群高速公路环线建设,实施滇中环线铁路建设,打造滇中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连接滇中各主要城市的城际交通网络体系逐步完善。结合滇中各城市实际确定的主导产业,推动以制造业为重点的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化发展,初步形成了汽车及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通用航空、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集群,把滇中城市群打造成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最强劲动力源。

(二)增强沿边开放经济带发展活力。实施沿边铁路、公路贯通工程,建设沿边跨境新通道,形成外接周边国家、内连省内腹地的综合交通、能源管网、物流通道和通信设施。积极承接国际国内加工贸易订单和加工贸易企业转移,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积极拓展跨境旅游业,逐步形成沿边地区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五年来,云南对外经贸合作全面升级,出入境货运量、货值大幅增长;金融合作不断深化,实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发展,与800多家境外银行机构畅通跨境清算渠道,累计结算额突破4800亿元。

(三)推进六个城镇群协调发展。重点发展滇中城市群,加快发展滇西和滇东南城镇群,培育发展滇东北、滇西南、滇西北城镇群。优化完善滇西路网布局,建设大滇西交通环线,推进一体化的大滇西生态保护,推动滇西旅游全面转型升级,努力把大滇西旅游环线打造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

六、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坚定贯彻执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提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全省动员、尽锐出战,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年登上一个新台阶。

(一)不断强化五级书记抓扶贫的领导格局。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实行省、市、县、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组长”负责制和行业部门“一把手”责任制,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设专门机构、配专职领导、定专人负责。制定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出台加强脱贫攻坚组织保障措施,选优配强、并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和各级党政分管领导、部门分管领导稳定。

(二)持续提高精准扶贫的准度和效益。紧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工作逻辑,不断深化工作理念、路径、方法、作风和政策措施,累计出台277个政策制度文件,全方位、全过程规范和加强脱贫攻坚工作,持续开展“户户清”“村村清”行动。全省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9万户752.8万人,全面做实122个县(市、区)项目库、1312个乡(镇)路线图、12137个村施工图,形成省、市、县、乡、村脱贫攻坚一盘棋、一本账。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聚焦“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确保扶贫路上不漏一人。5年来,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183.58亿元,年均增长67.4%。全面实施扶贫开发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改革,激发基层开展扶贫工作的动力与活力。

(三)巩固形成强有力的难点攻坚机制。聚焦深度贫困问题,制定实施“镇彝威”革命老区、怒江州、迪庆州、边境地区、“直过民族”脱贫攻坚5大行动计划,统筹全省政治、经济、社会资源力量,采取超常规举措攻坚中之坚。对27个深度贫困县实行一县一个省级领导挂联、一个重点任务清单“兜底”、一个监测体系跟踪,每县都有上海或广东的1个区县结对,3个省直单位、1家省属国有企业挂钩以及一支5人以上的驻村扶贫工作队,新增脱贫攻坚资金、项目、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县。对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创新“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民族一个集团帮扶”模式,5年来企业累计帮扶资金68.4亿元,东西部扶贫协作累计到位资金81.67亿元。

2020年1月,正好时隔5年,习近平总书记又来到云南考察,再次发表重要讲话和作出重要指示,既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大以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又深刻阐明事关云南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进一步为新时代云南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明确发展目标、赋予重大使命。我们深信,云南各族群众一定会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感恩奋进的磅礴力量,一定会把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一定会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猜你喜欢
云南建设发展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云南邀您来“吸氧”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