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任欣赏发展的铸魂育人理念引领实践——对军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搭建策略的思考

2020-11-29 20:33甘齐宁
政工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铸魂强军官兵

甘齐宁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指出,要用信任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官兵,探索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论述不仅确立了新时代加强对基层官兵政治引领的根本遵循,更从精神内涵上构建了以信任、欣赏、发展为特征,以创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标志,以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为原则的铸魂育人理念。在“全球一张网,全国一盘棋”的环境中,运用信任欣赏发展的铸魂育人理念开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建设应用于基层部队的网络化教育服务平台。必须坚持顶层设计,统筹制定关于搭建平台的目标、功能、终端、组网等原则策略,为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直达基层、直达官兵提供可靠实现路径方案。

一、目标策略:引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重塑

信任欣赏发展的铸魂育人理念,明确要求探索构建新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贯彻这一理念,必须着眼激活和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提供武装官兵头脑、引领官兵成长、激发官兵活力、满足官兵需求的教育环境支撑及信息服务,作为规划发展、配置资源、衡量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基层基础教育平台创新牵引教育体系重构重塑。

(一)升级教育模式。着眼打造“网上网下同心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推行开放式、混合式、自主式的铸魂育人方法,打造整合教育计划、教材、课程、舆情、思想动态等各类信息,集成发布、传输、统计、分析、显示等功能的教育平台,全面嵌入课堂教学、自我教育、随机启发、谈心交心、激励警示等各类教育实践,全面提升基层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冲击力、影响力。

(二)整合教育资源。打通军队内外网络中海量教育资源与施教对象鲜活思想之间的联系,整合著论、课件、视频、新闻、社交媒体等教学资源,打造军事特色鲜明、题材全面覆盖、内容动态更新的素材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分众推送等技术为教育一线组织者提供有力辅助和支撑。

(三)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信息收集处理、综合分析、预警反馈能力,运用远程化、实时化、自动化的网络手段,分析教育形势、安排教育计划、实施教育活动、评价教育质量,依据客观、准确、全面、动态的评估结果实施决策,充分调动各个教育要素的活力。

(四)重构教育体制。推动教育组织领导结构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式发展,打破各类教育之间内容简单组合的现状,统合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与军内外相关机构的部署安排,保证全军上下的协调联动,实现组织原则、实施方法、资源配置、管理体系等全面转型升级。

二、功能策略:多渠道激发官兵自主教育潜能

贯彻信任欣赏发展的铸魂育人理念,必须充分看到广大官兵存在同时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巨大潜能,着眼引导强化官兵强魂立志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领域的网络应用服务,激励官兵立足本职岗位成长成才。

一是改善课堂体验。着眼提高课堂主阵地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使教育平台具备课前辅助预习课程、掌握参考资料,课中在线播放课件素材、支撑投票互动、记录教学过程,课后提供讨论、测评、考核、反馈等功能。

二是发布综合信息。针对互联网信息繁杂破碎、真假难辨的问题,为官兵量身打造专属信息门户平台。通过新闻发布、政策咨询、事项公示等形式,保障官兵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主动引导官兵的关注点和认知走向,强化归属感和荣誉感。

三是提供社交服务。适应官兵留言签名有心境、情感符号显状态、聊天语音透情绪、热门帖子见倾向的行为特征,提供“微信”“快手”“论坛”等移动应用服务,组织官兵晒生动实践、晒鲜活思想,鼓励建言献策,允许“灌水”“拍砖”,引导讨论交锋,创造激励警示教育的新形态,赋予群众性自我教育新内涵。

四是丰富文化环境。发挥网络文化活动潜移默化、成本较低的优势,依托网上军报、网上军视、网上军电开办军营文化“微讲堂”,提供益于强化战斗精神、提高心理素质、熟悉战场环境、模拟战术行动的军旅游戏服务,发布富有军事特色的影视、音乐、文学、文化产品,使官兵常态接受军旅文化熏陶,在日积月累中强固意志品质。

五是融入军营生活。以教育终端为节点组成覆盖全军的军人网络栅格,借鉴强军网“心理咨询”“军婚伴侣”“就业创业”等栏目思路,运用栅格系统传达命令指示、进行模拟训练、保障军需装备、组织职业教育,提升网络服务深度、广度、精准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黏合度和亲和力,促进官兵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三、终端策略:提供适应部队全场景的移动网络应用

信任欣赏发展的铸魂育人理念,高度关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运用这一理念,必须适应广大官兵把手机作为满足认知、表达、交流基本工具的趋势,将配发军用智能手机作为突破口,依托高亲和力、高适用性、高使用率的教育终端建连育人,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融入学习、训练、执行任务等各类军事实践。

首先,通过移动终端占领意识形态斗争网络空间。移动互联网使官兵通过手机建立了与军营外部环境的密切联系,致其锤炼意志品质的实践直面社会多元思想文化甚至是敌对势力干扰破坏的频繁影响。必须着眼从根本上净化官兵意识形态认知空间,通过提供实用、专属、纯净的信息终端抓住官兵眼球,为网络社会条件下的武装官兵头脑创造先决条件,牢牢把握凝聚军心士气的主动权。

其次,依托移动终端开辟“碎片化”灌输阵地。推广移动电子阅读,提供充足书刊资源,激发官兵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完善自我认知、社会认知、军队认知的意识;打通与权威中央媒体的实时连接,为官兵动态掌握、深化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立网络通道;打造理论学习“中央厨房”,将系统化、抽象化的教育内容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虚为实,借助发布、推送、导航等技术手段,实现铸魂育人的分众化、精细化、日常化。

最后,借力移动终端拓展教育资源生成渠道。运用移动通信技术记录、演示、讲解军旅生活,可以创造即时、共享、直观、便捷的铸魂育人网络资源生成和传播方式,进而借助官兵活力,打造军事特色鲜明、题材全面覆盖、内容动态更新的教育资源供应体系,使广大一线官兵投身强军事业的生动实践示范影响直接作用于这一群体本身,释放出坚定信念、锻造意志、化解现实思想问题的强大能量。

四、组网策略:依托强军网提供信息安全保障

信任欣赏发展的铸魂育人理念,内在蕴含“基层至上、官兵第一”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我党我军优良传统。运用这一理念建设教育平台,必须自觉强化服务意识,主动解决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涉密信息多、传播风险高的问题,以强军网网络环境为基础,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官兵创造可靠工具、便捷条件和安全环境。

一方面,分类制定无线接入方案。开发军用“分布式- 无线接入”技术及设备。在集中驻扎的旅以下部队,通过无线网络覆盖全员,并以有线方式中转实时接入强军网。野外驻训及海军舰艇部队,按行动建制自组无线网络,通过专用加密无线(卫星)通信技术接入强军网,适时更新本地局域网教育素材数据库。过于分散的排、班,原则上设置无线网络节点,通过有线方式按建制或就近接入连级节点,其中无接入条件的非作战单元,可依托国家通信网络以军用手机镜像接入强军网。

另一方面,分步推进平台功能完善。首先,坚持强军网与因特网物理隔离,以服务课堂教育为基本功能,同步推进军内社交APP、综合信息门户、官兵自媒体等军内网信服务,打造覆盖全军、层级管理、官兵欢迎的网络精神家园。其次,借鉴地方经验,开设旅级“融媒体中心”,依托信息识别及动态镜像技术,挖掘中央地方权威及可信教育资源,推送个性化教育内容。最后,掌握技术进展,稳妥推进强军网安全可控连接因特网,隐蔽官兵个人及部队行动信息,屏蔽敌对媒体及不良信息站点,为实现军营与社会、家庭共育建立可行化渠道,提供贴心、稳心、强心的网络信息服务。

猜你喜欢
铸魂强军官兵
我的科技强军梦
软件“铸魂”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何冰歌
强军战歌
盛大国庆阅兵见证改革强军新时代
文化铸魂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赞强军
“三严”铸魂 “三实”塑形 凝聚扭亏增效正能量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