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市级晚报民生新闻报道的集纳强势
——以《信阳晚报》系列民生策划报道为例

2020-11-29 22:38
科技传播 2020年7期
关键词:系列报道晚报信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使命和职责等作出要求,并多次指出“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要“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民生总无小事,枝叶关乎情怀。生活中看似细致具体的小事,实则都是治国理政的大事。“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从生活冷暖到乐业安居,从教育医疗到公共服务,民生新闻贯穿于新闻工作的日常,关注民生可以体现新闻工作者鲜明的人民立场和深厚的人民情怀。因此,如何以集纳强势的体现把点滴、持续的日常民生新闻做好,是当前新闻内容生产的重要方面,也体现了晚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报纸属性[1]。

1 以集纳方式凸显民生新闻报道强势,是地市级晚报践行“四力”的应有之义

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在2018 年8 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战线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显然,“四力”体现了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就地市级晚报内容生产来说,民生新闻依然是广大新闻工作者极力关注的重要方向,践行“四力”,即是民生题材内容生产的有力保障。

常规的民生新闻报道,如何出新意,如何显真情,如何吸眼球,如何扬气势,就需要新闻工作者真正走到新闻现场与采访对象面对面倾听心声,真正运用好新闻策划的力量和新媒体传播手段,从形式和内容体现民生新闻报道的集纳强势,进而促进党的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以增强“四力”体现集纳强势,要统筹谋划,亦要细节出彩。

统筹谋划,就是要在培育新闻专业精神、提升新闻专业素养、增强新闻策划能力上下功夫,站在守正创新的高度,形成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的策划方案,把读者想知而未知、已知欲深知的民生新闻事件在关键节点强势集纳在全媒体平台推出。

细节出彩,就是在报道主题、采编谋划、平台配置和时间节点等方面推进策划方案的有效落实。

2 以集纳方式凸显民生新闻报道强势,是地市级晚报传递党委政府声音、关注民生期盼的温暖桥梁

2019 年底至2020 年初,《信阳晚报》在重要版面推出大型主题报道“温暖2019——信阳民生工程盘点”,每周刊出2~3 期,每期用图文相结合的方式整版呈现,统一的报眉、多角度现场照片、密集报道的气势和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极大地感染了读者,并获得了一致好评。

2.1 报道主题鲜明,体现民生工程暖民心

“温暖2019——信阳民生工程盘点”系列报道共13 期,内容涵盖道路建设、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环境美化等民生工程,每一篇稿件都体现了策划的中心思想——“信阳民生工程暖民心”主题。从每篇稿件的标题就可见一斑,如:《羊山公园——生态人居添新景》《出山店水库——出山锁蛟龙 利国惠民生》《东站地下停车场——换乘实现“零距离”》《背街小巷改造——有“面子”更有“里子”》《老旧小区改造——改出生活新模样》等,每篇稿件现场感极强,见景见人,语言质朴亲切,主题鲜明。

2.2 报道视角贴近,反映百姓心声

信阳市政府每年建设的民生项目有很多,每一个项目的内涵和意义都很丰富。要想通过几幅图片和一篇文字对民生工程进行展示,必须寻找最佳的报道角度,选择的内容一定要典型,要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要充分反映他们的需求和心声。比如《道路提质改造——提升了颜值方便了出行》中,读者骆先生说:“如今,行政路和五星街都被打造成了景观路,不仅出行方便了,环境也变美了。魅力信阳,从我身边就能够深切感受到。”从骆先生的话语中,读者就能够真切地感受到2019 年信阳中心城区道路建设提质改造工程的力度和实效。本组系列报道通过对信阳普通百姓的采访,将一项项惠民工程的展示在读者眼前,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3 报道形式多样,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共性与个性的协调把握,是报纸策划具有良好形象的重要保证之一[2],《信阳晚报》对“温暖2019——信阳民生工程盘点”系列报道融媒体联动,立体呈现,增强并扩大了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精美的报纸版面进行表现,出版人员设计报眉,首期配发编者按,最后一期配发编后语,每一期的版面都根据相关内容进行规划,将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以达到最佳效果。与此同时,信阳晚报微信公众号、信阳晚报官方微博、信阳晚报网等多种新媒体传播渠道,第一时间通过文字、图片、小视频等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推出。

3 以集纳方式凸显民生新闻报道强势,是地市级晚报实现内容发力的有效载体

媒体的发展离不开内容的生产,对看是平常的新闻要素进行有效组合和有机整合是策划力的重要体现,2019 年,信阳市持续出现高温天气,“烤验”着人们的身心。为了将始终坚守在高温一线劳动者的辛劳展现给大家,信阳晚报的记者们走进生活现场,亲身体验交警、快递员、修桥工等劳动者的工作环境,记录他们在高温下的忙碌身影,并推出了20 篇“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系列报道,内容鲜活生动,现场感强烈。

3.1 报道主题鲜明,展现劳动者辛劳

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一组新闻报道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贯穿始终。《信阳晚报》“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系列报道中,围绕“高温”背景,《交警程率:流再多汗,我也会坚守》里身穿制服的交通警察,头顶骄阳仍努力保持着笔挺的站姿和标准的手势,只为城市的交通畅通无阻;《修桥工叶朝阳:头顶烈日赶工期》里工程建设者们在没有任何遮挡物的施工现场挥汗劳作;《快递员:高温下与时间赛跑》里骑着“小电驴”的快递小哥,争分夺秒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市民送去各类物品;《郭桂英:播撒汗水不负韶华》里的水稻专家顶着烈日在田间进行着水稻杂交授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各个侧面来集中展现劳动者们不惧酷暑、挥汗如雨、坚守岗位的奉献精神,最大程度地得到读者情感的共鸣和共振。

3.2 报道视野开阔,采写深入扎实

“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系列报道,从内容和采访对象上看,记者的镜头不仅对准城市的大街小巷、服务窗口,也深入农村、工地一线,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和采写。采访对象有交通警察、铁骑队员、电力抢修工人、供水抢修工人,也有快递员、环卫工人、洒水车司机、修桥工人、水稻研究专家,还有以前很少在公众视野里出现的深夜为公交车充电的工作人员、防雷检测员等,记者同各行各业高温一线的劳动者一起,感受奉献的美丽。

3.3 融媒体联动,全介质传播

转型与升级、融合与创新必然是未来媒体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路径[3],为适应全媒体竞争要求,《信阳晚报》对“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系列报道融媒体联动,立体呈现,增强并扩大了覆盖面和影响力。在报纸版面的呈现上,美编设计专题栏花,从第一期报道《电力抢修工人:被汗水打湿的衣服没干过》开始,首期配发编者按,末篇配发编后进行概要总结,每一期的版面都根据相关内容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给读者完美的视觉体验。在新媒体报道的呈现上,信阳晚报微信公众号、信阳晚报官方微博、信阳晚报网通过图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立体动态地记录记者在高温现场的真实体验和感受,让读者切实感受劳动者的艰辛。“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系列报道是《信阳晚报》深入增强“四力”、诠释“四全”媒体的一次练兵,密切了新闻工作者与群众的联系,锤炼了队伍素质,收获了经验和成长。

猜你喜欢
系列报道晚报信阳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晚报如何做到“主流、好看、有用”——以《江南晚报》为例
信阳茶魂
央视“说吧”系列报道实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