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2020-11-29 22:38王观承冯卓文
科技传播 2020年7期
关键词:基础电路老师

王观承,冯卓文

“互联网+”模式是指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其创新信息技术与其他领域进行融合,从而带来其他领域的提升和进步的新模式[1-2]。传统的授课方法是由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课后完成作业,该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合当前的大学生。2018 年开始,大批“00 后”已经进入大学并将逐步成为大学生的主体。而“00 后”是在信息化、数字化环境中成长的一代,是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批大学生[3-4]。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红利,为新一代大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高效、全面、生动的课堂变得极为重要。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模式下《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1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现状和不足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学习难度大。以李心广编著的《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5]教材为例,课程内容可大致分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此外,一些教材还会包括电工学等知识,如变压器等。而与此同时,目前《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所分配的课时量较少,以本校海洋技术专业为例,只有40 个理论课时。如何在少课时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地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是一大挑战。此外,该门课程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要求高,所涉及的学科广泛。如在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中,要求学生具备复变函数的知识;在动态电路分析中要求学生具备求微分方程的能力;在半导体器件中,要求学生对原子内部结构和带电粒子的移动有一定的了解。而该门课程面向大部分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如何能让大部分学生有效地吸收相关知识是该门课程教学的另一大挑战。

2 “互联网+”模式下教学内容的优化

2.1 结合专业所需,有所取舍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繁多,从电子类专业的学生角度来说,每个内容都是该专业所需学习甚至是掌握的知识点。但是针对其他非电子类的专业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必须掌握。以海洋技术专业为例,在培养计划中后续课程会涉及海洋仪器,单片机等电路相关的课程。但并不要求学生自己去设计和搭建相关的仪器装备,只要求学生对相关仪器进行调试和使用。因此,该专业对于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知识所涉甚少。所以该部分的知识可做较大幅度的删减,如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等涉及相关模块的内部细节电路的部分。在数字电子技术部分,应强调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以及数字电路的分析,如时间允许,可让学生了解相关逻辑门的功能,为了日后了解和使用相关仪器奠定基础。

2.2 线上线下结合,各取所长

线下课堂老师采用“板书+多媒体”等方式授课,可依据学生的课堂反应适当调节授课内容和速度。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当场与老师交流,师生互动性强,并且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利于思考。因此,线下课堂授课适用于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基尔霍夫定律、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特性等。而线上课堂由老师先行准备录像、课件、习题等材料,学生通过互联网访问相关资源来完成学习。线上课堂形式多样,资源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线上课堂的内容不仅包括线下课堂的授课内容,还应包含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了解的知识点或者是一些重难点的补充内容。一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利用线上课堂的资源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另一方面,在线下课堂中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可利用线上课堂进行复习和在学习。

3 “互联网+”模式下的教学改革

3.1 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加强师生交流

老师应鼓励学生在线上与老师沟通,如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授课视频中以弹幕或留言的形式针对某个知识点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是“吐槽”老师。而老师则可以在看到学生反馈后作出回应和调整,也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以语音、视频的方式进行讲解,或者上传相关的链接让学生去探索相关问题的答案等。此外,也可在微信、QQ、或者教学平台上搭建课程小组,以供学生在线上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和心得。

3.2 搭建线上翻转课堂

线下课堂教学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学生参与翻转课堂的机会不多。例如分组讨论并做汇报,传统线下课堂需要学生每组轮流在课堂进行演示和讨论,时间成本较高。在“互联网+”模式下的线上课堂,分组汇报可由学生自行上传相关课件和视频实现,而其他学生和老师则可以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观看汇报,并做出评价和交流。此外,为了增加学生们的线上课堂交流,作业可以学生讲解的形式完成,一来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倒逼学生弄懂弄透该问题,可避免上交纸质版作业抄袭严重的问题,二来有助于学生之间互助学习,学生讲解方式的多样性比书本单一的答案更为有趣简单。最后,可由学生参与综合成绩的评定,比如课堂展示的成绩和作业讲解成绩的评定。鼓励学生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认真准备每一次的互动课堂环节,以此来促进学习效果。

3.3 构建丰富的线上资源库

“互联网+”模式的一大好处是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构建丰富的线上资源十分重要。《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融合了多门课程的内容,相关的教材内容必定有所缩减,因此,首先,可在线上资源库上传相关科目的经典教材和讲义,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完善其相关知识储备的建构。其次,任课老师可利用互联网搭建自己的线上教学平台,如:上传授课视频,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提升线下课堂的教学效果;创建试题库,使学生通过试题练习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同时针对每一章节提供线上测评系统,提供学生自行查漏补缺的方式。最后,结合其他同课程的微课,给予学生更多地选择,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 “互联网+”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

“互联网+”模式下教学活动丰富多样,为了适当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习,课程考核应包括教学的每个环节。第一,应适当降低期末考试的比重。为了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更多地投入平时的课堂中,故应适当降低期末考试的占比。如总成绩100%=期末成绩40%+课堂成绩50%+线上作业10%)。第二,平时成绩考核应落实到各方面,如:小组讨论,线上习题练习,课堂活跃度以及到勤率等。通过各方面相结合教学,以期达到良好地教学效果。让学生享受课堂上的学习时光,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第三,线上作业的评分需由学生主导,每位学生根据分组汇报的内容进行评分,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线上互评的方式使学生进行学习交流,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互联网+”模式下,课程考核的方式应结合以上三点对学生进行考核。且在课程开始前明确告知学生并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公布学生得分情况,这样有助于学生及时得知自己的短板,并加以修补。

5 结语

“互联网+”模式正逐渐影响着我们生活学习中的每个方面,本文从“互联网+”的角度对专业核心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通过充分利用日益发展成熟的信息技术,构建充分的线上资源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样教学方式,创新的考核体系。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亦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学好这一重要课程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基础电路老师
“不等式”基础巩固
电路的保护
“整式”基础巩固
解读电路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
基于MATLAB模拟混沌电路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