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

2020-11-30 01:04
政工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党员基层

党支部是党在军队中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军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团结巩固部队和完成各项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为进一步探寻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对策措施,通过深入基层连队,采取座谈了解、问卷调查、个别谈心、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基层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分析,总体感到大部分基层党支部建设坚强有力、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明显,但也存在组织功能弱化的问题,需要我们各级认真研究解决。

一、症结之忧

(一)组织功能发挥跟不上按纲建连需要。虽然大部分基层连队党支部能够担当起单位建设的统一领导职能,但能让官兵认可、信赖、依靠,“三个能力”过硬的不多。有的认为随着编制体制调整,人员少岗位杂、事务多任务重,抓政务比抓党务更加急迫,抓任务完成的多,抓基层党建的少。与一些党支部书记座谈,多数对工作任务如数家珍,但对全面建设心中无数,分析不出本单位建设的特点规律、矛盾症结、潜力优势,找不到提质增效的突破口,特别是对单位长远建设缺乏思考和规划,工作跟着任务走,落实跟着检查走,抓建跟着评比走。翻阅党支部会议记录发现,评功评奖、士官选改等敏感问题内容记录翔实、引起了重视,但集中学习、议训议教、按纲建连形势分析等落实草率敷衍、差距还很大。

(二)组织制度落实跟不上使命任务拓展。改革调整后,不少基层单位使命任务拓展,工作头绪多、节奏转换快等特点非常鲜明,给基层党支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既提出了很高要求,也带来了不少冲击影响。从检查调研情况看,组织生活制度落实重形式轻效果、重平时轻任务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会议统筹不够合理,仅一个月就召开7次支委会;有的执行程序不够严格,临时动议多,充分酝酿少,导致议而不透、议而不决;有的落实制度机械教条,习惯于按部就班完成规定动作,对分散动态条件下、遂行常态任务过程中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思考不深、招法不多。经查阅资料和座谈了解,有的组织生活制度经常被其他任务挤占,有的无落实计划,有的未落实内容,甚至通过编造记录等“留痕”方式代替落实。

(三)组织成员能力跟不上从严从紧形势。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纵深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标准越来越高,但当前基层组织中“刚入党就进班子”的成员比例越来越大,由于成分新、阅历浅、历练少,一些基层支部委员的能力素质与履职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以某部情况为例,党支部书记中80%未经院校培训,60%为半路转行。有的对民主集中制、党员发展程序、纪律处分条例等制度规定不熟悉,开展党务工作凭感觉、想当然;有的表率意识不强,不注意自身形象,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平时看不出来,关键时刻站不出来,重大任务带动不起来,不少官兵表示个别支委“看不出和其他官兵的区别”;有的正副书记处理党内事务不够得心应手,处理棘手难题往往手忙脚乱,面对一些急难险重任务思考谋划少、被动应付多;有的对“坚持原则”与“维护团结”把握不准,容易失掉原则讲团结,或借口原则破坏团结;有的对分管工作习惯于各自为政、各自为战,不善于依靠组织的力量来巩固团结、推进工作。

(四)组织管理质效跟不上时代发展变化。当前基层党员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呈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民主意识、法治意识越来越强,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手机进军营,负面信息对基层党员的冲击影响越来越直接,党管党员面临不少新挑战新考验。从调研情况看,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现象还不少,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即被动应付多、主动担责少,有的没有把教育管理党员作为支部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位,感到基层工作头绪多、没有精力管,党员心智成熟、没有必要管;埋怨批评多、具体帮带少,有的对有缺点、能力弱的党员耐心细致帮助不够;个人管控多、组织管控少,有的把党员的管理看成是个人行为,以感情笼络代替组织管理,以行政管控代替日常管教;一团和气多、较真碰硬少,有的对党员存在的问题缺乏较真碰硬的勇气,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党内生活随意化、庸俗化,特别是对“老党员”“刺头党员”不敢理直气壮地管,习惯于当老好人、和稀泥。

二、应对之策

(一)戒“软”,强化集体领导作用。要强化集体领导观念,针对基层党支部成员在位少、成分新、任务重、集中难等实际问题,探索制定《动态分散条件下基层党支部议事细则》,让党支部能够灵活有效履行职责,使集体领导有板有眼。要规范议事决策机制,议事内容上要善于分清是政策性工作还是事务性工作、是倾向性问题还是个别现象等,防止大事议不透、小事议不完;议事权限上要明确界定党组织与单位主官权限、支委会与队务会职能;议事程序上要规范个别酝酿、讨论表决、分工落实等基本程序,为集体领导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要发挥士官支委作用,通过理论辅导、模拟演练、问题研讨等方法,使士官支委明确参与集体领导的规定要求,掌握开展工作的有效方法,切实消除其思想顾虑,强化平等议事,当好代言人不当边缘人。

(二)戒“虚”,强化组织制度落实。要在组织形式上求新,依据政工条例、支部工作条例,按年、季、月、周细化梳理规范组织生活制度,每年制一张大表,每季度适度微调,每月精准对表,每周严抓落地,防止制度落实“空转”“走样”。要在落实内容上求全,严格对照七项组织生活内容规定的周期,坚持每月一个小周期,实现从党小组会、党员汇报思想到党课教育等主要制度的一次全覆盖;每季一个中周期,对照支部党员大会职权,收集阶段性需要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扎扎实实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半年一个大周期,走完从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到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的一个全过程;每周一个微周期,兜住周内需要落实的阶段性组织生活,每周半天党日集中实施完毕,确保所有内容落实心中有数、有序有据、齐头并进。要在督导检查上求硬,机关业务部门要采取定期和突击相结合形式,通过现地检查和网上抽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结合考评帮建和当兵蹲连,安排机关领导和业务骨干参与基层组织生活,不断推动各项制度有机运转、环环相扣。

(三)戒“弱”,强化书记队伍能力。要注重学与研结合,充分利用《纲要》集训、党支部书记培训、半年双向讲评、每季政工例会等时机,积极开展带兵经验交流、基层难题会诊、业务点评辅导等活动,使支部正副书记在探讨交流中学到招法,提高基层工作实践能力。要注重练与帮结合,坚持把岗位作为培养书记队伍的主渠道,把练任务组织指挥、练战术战法运用、练“四会”技能技术、练日常政工业务与帮思想、带作风、解难题相结合,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演示观摩、比武竞赛等活动,利用当兵蹲连、指导帮建等时机点对点帮、面对面讲、手把手教,真正让大家在干中学、学中干。要注重考与励结合,严密组织按纲建连考评,建立量化考评档案,季度评估工作绩效,坚持把工作实绩和正副书记成长进步挂钩,对敢于担当、业务精通、实绩突出的大力表彰、重奖重用,努力营造靠实绩进步的鲜明导向。

(四)戒“松”,强化党员先锋形象。要正面引导强化党员意识,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手段,依托驻地教育资源,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瞻仰先烈、聆听事迹报告等活动,举办党史知识、党建理论、党规辅导专题党课,不断提高党员受训质量。要有效规范约束党员言行,健全党员管理、监督、检查、评比和奖惩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将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网络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时时、事事、处处监督的全方位约束环境。要实践锤炼树好党员形象,坚持以“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载体,广泛开展检视剖析、承诺践诺、互比互看、争先创优活动,让党员在日常工作任务中比素质、争贡献,紧要关键时刻亮身份、当先锋,真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

三、调研之思

(一)“身入”而“心至”,才能抬高站立点。近两年,各级相继召开党建会,就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一系列颇具鲜明时代特点的决策部署。这些新时代新要求,是对基层党支部实情的深刻洞察,是对组织运转规律的深入探索,是对党建突出问题的深切忧虑。通过调研,深刻体会到,倘若没有“身入”,对上级要求永远只有感性认识,但只“身入”而未“心至”,也不可能形成有效的观察、思考、研究。唯有两者兼而为之,方能春风化雨、茅塞顿开。

(二)“下沉”而“博闻”,才能把准发力点。蹲点调研中,利用点滴时间与官兵深入交流谈心,多次召开座谈会,更加深切感受到,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含着巨大的智慧和能量,只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掌握实情、隐情、难情,找到思路、对策、办法。因此,党委领导干部必须走到一线,脱鞋下田,“解剖麻雀”,绝不能因嫌麻烦、图省事,而拍脑袋作决策。

(三)“共情”而“共鸣”,才能找到着力点。调研期间,被基层官兵的吃苦精神、昂扬状态与质朴本色深深感染。同时,通过发现和思考支部班子谋划决策单纯、经验方法欠缺、自建能力薄弱等现象,深切体会到:在打造坚强的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在强化高度自建与精准帮建相统一上下真功夫、实功夫,用心加力培养、带着感情帮扶、瞄准问题攻关,才能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出成效。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党员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党员之家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