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落实“体会式”笔记的几点思考

2020-11-30 01:04
政工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员官兵笔记

近年来特别是中办《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印发后,各级均在积极探索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我部着眼政治教育领域中存在的过度留痕现象,探索推开“体会式”教育笔记。所谓“体会式”教育笔记,就是让官兵结合教育内容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真情实感,一改往日只记提纲、大点的惯性做法,重在解决本上留痕有余、心中留印不足的问题。往日有官兵戏言“吃苦受累从不畏,补抄笔记最遭罪”,通过推开“体会式”教育笔记,让广大官兵实现“笔记里面写体会,享受教育得智慧”。

一、落实“体会式”笔记的重要意义

“体会式”笔记是官兵成长进步的“助力器”。一堂课下来,每个人的感悟都不尽相同,也许这句话打动了他、那句话触动了你,只要官兵把教育中真正打动自己的东西记录下来,坚持下去,课后愿意翻阅巩固、温故知新,官兵的知识储备、思维层次和思考能力必定会有大幅度提高。

“体会式”笔记是官兵之间沟通的“连心桥”。通过教育笔记这座桥梁,官兵率真记录,干部倾情点评,使官兵在你写我评中进行思想交流互动,让政治教育不再是独角戏,既拉近了官兵情感距离,也大大提升了教育效果。

“体会式”笔记是反映教育质量的“晴雨表”。政治教员从教育体会中不仅可以看到官兵的所得、所思、所悟,还可以看出授课内容和形式是否真正受官兵欢迎,是否真正让大家有思考、有触动、有收获,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了解掌握教育效果。

二、落实“体会式”笔记需把握的环节

“准备”环节。深得进去才能讲得出来。课题选择要小正面大纵深。也就是开口要小、挖掘要深、目标要明,在如何把大道理讲通、小道理讲透上下功夫。比如围绕“两个维护”授课,可以从“历史选择了人民领袖”“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复兴”等某一方面进行深入,把一个道理讲深讲透,才能促发官兵的体会。内容素材要精细加工。教育通常按照“观点+解释+故事+总结”的方式展开,有很多现成资料值得借鉴,但必须克服“拿来主义”,把各类素材加工成自己的产品,这样讲起来不至于生硬,官兵才能顺着思路受到启发。思考问题要及时抛出。可在课前、课中引出几个问题,让官兵带着问题去听课,也可在课后给出几个思考题,让官兵在课后去思考和体会。

“授课”环节。讲得精彩才能听得进去。授课不在于时间长短,关键在于感染力,只要能让官兵坐下来、听进去,授课就成功了一半。有些微课,比如张维为的《这就是中国》,虽然只有不到20 分钟的时间,但是效果斐然。在授课过程中应着重把握以下三点:教育形式要不拘一格。不拘泥于我讲你听,一部深刻的电影、一个特色的活动甚至是一个小游戏,都可以成为官兵有感而发的源泉,而且从实践看,官兵更喜欢多样化的授课形式。课堂设计要形成互动。可以由政治教员先讲,再组织大家讨论交流;也可以采取教员充当主持人,官兵作为嘉宾,就某一个话题引导大家讨论交流。不论采取哪种方式,互动是核心,其真谛就是让官兵全程参与,跟着教员的节奏同频共振。授课人员要灵活确定。授课者不必是连队主官,有些官兵非常喜欢听老班长讲故事,觉得真实;有的官兵喜欢听新同志谈感受,觉得亲切;还有的官兵喜欢听尖子、典型讲经历,觉得励志。因此在确定授课人员时,要有不同职级、兵龄和年龄的人员参与,从而提高分层教育和群众性自我教育的质效。

“体会”环节。预有“留白”才能想得出来。要注意不要将课堂时间占用过满,在课中可采取提问抽点、抛砖引玉的方式,鼓励战士将感悟讲出来,加深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在课后要多给战士留出一些思考时间,便于他们梳理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引导得当才能体会得到。授课人员要在便于引发官兵思考的点上及时进行提示,借用一些金句去归纳观点,多讲一些兵言兵语去触碰心灵,避免官兵因对教育内容感悟不深随便应付写体会。比如,在消费观教育中可采用“一月津贴三天光,花完之后找老乡,老乡不借找爹娘”顺口溜,就会让官兵印象深刻,体会也就有了“源头活水”。多加鼓励才能激发兴趣。“体会式”笔记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长久坚持。政治教员可经常在课中或课后对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展评,以引起官兵对记“体会式”笔记的重视,确保官兵持续保持写作兴趣,进而以点带面形成记笔记、写体会的浓厚氛围。

“记录”环节。既可有感而发也可宣泄情绪。“体会式”笔记除记录教育题目外,其他记录内容一概不作要求。既可记录听课的收获感悟,也可抛开授课内容,写下自己的思想困惑,甚至是对单位的意见建议。既可长篇大论也可三言两语。对体会内容的多少不做硬性规定,就当成平时写随笔,体会较深三五页不嫌多,体会较浅两三行不嫌少。既可立足课堂也可发散思维。记录时,可以对内容添加批注,也可在笔记本上粘贴与教育相关的剪报资料,哪怕是与本堂授课无关的内容,只要是真情实感或是对个人成长进步有用的知识点,都可以随意发挥。

“批阅”环节。把握思想,倾情点评。每月最后一个教育日结束后,政治教员需进行“点评式”批阅,不仅要评价战士听课效果,更多的是鼓励式的话语,对工作方法的支招,对情感问题的解惑,对遇到挫折的激励,还有对获得成功后的提醒。以纸为媒,形成互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官兵将笔记体会拿出来进行思想碰撞,正确的给予肯定,片面的予以修正,共同理解消化授课内容。在写下评语后,还可以鼓励大家把对授课的评价、对评语的想法或意见建议直接写在评语下方,相当于“留言板”,下次批阅时进一步收集掌握情况,或者跟进留言,形成长期互动。合理分工,提高质效。高质量的批阅笔记是一项耗时长、花费心力的工程,有时政治教员比较忙,确实没有精力逐篇批阅,特别像有些编制员额较大的连队,仅靠政治教员一个人的力量更是不易。因此,可以吸纳连队其他干部帮助批阅,然后及时汇总情况,达到预期目的。总而言之,宁可不干,也不要糊弄,形式主义的东西要坚决杜绝。

三、落实“体会式”笔记需注意的问题

破除惯性思维。有的政治教员总感觉,教育时不记点提纲反映不出自己的备课成果,或者官兵难以记住授课的内容和要点;还有的担心,如果不记录,教育笔记本不统一,甚至有的战士消极应付,体会过于简单,检查时难以解释;有的战士也还是习惯于动笔不动脑,宁愿多记几条,也不愿自己思考。这都是惯性思维在作怪。因此,不管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需强化破旧立新的意识。这个意识从哪来?需要政治教员不断地灌输和引导,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习惯。

加强全程引导。在备课过程中,有的主线不够清晰、重点不够突出,引人思考、发人深思的“点”比较少;在讲授过程中,政治教员不能及时介入引导,大水漫灌导致部分官兵无从入脑,让思考体会成了一种负担;在时间安排上,有的时间安排过满,没有给官兵留下思考的时间,难以形成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政治教员备课要精心、设计要精细、授课要精彩、引导要精准。

形成良性互动。在教育笔记的批阅上,一方面批阅工作量大,政治教员很难逐个认真评阅,有的简单签个名或者写上“阅”“已阅”,让官兵看起来冷冰冰、干巴巴;另一方面,有的对官兵差异化思想反映掌握不清楚,评语千篇一律,不能写出让官兵感到暖心、收获鼓励和受到鞭策的话,难以与官兵形成思想上的互动。因此,政治教员还需做好授课后的“下篇文章”,通过批阅笔记与官兵交朋友,让官兵想说话、说真话,形成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教员官兵笔记
校长问题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晚安,教员先生
我的自然笔记(一)
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分析
晚安,教员先生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