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信息传导对官兵心理的影响研究

2020-11-30 01:04
政工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敌方谣言官兵

未来战争是在充斥着各种信息的战场上进行的,战时信息对参战官兵的认知、情绪等心理状态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与参战官兵军心士气密切相关。作战指挥者需要对信息传导要素进行合理利用、有效管控。

一、战时信息传导对官兵心理的影响

(一)信息匮乏的影响。战时状态下,参战官兵本能地对于战场等各类作战信息高度关心关注。然而,信息匮乏有可能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发生。一种情况是孤军深入前线作战且与大后方失联时导致信息匮乏。如特战队员深入敌后作战,海军潜艇或水面单舰单艇在前方作战时,由于在物理空间上与战友和团队、与大后方拉开了距离,这个时候参战部队对于信息的要求更为迫切,前方与后方信息的传达联系是使前线孤军作战部队和官兵感受到与大后方在一起的重要心理支持。但很多时候,前方作战部队由于种种原因,如各种通信设备的缺乏、作战方式方法的限制、无线电静默的要求、敌方的电子干扰、通信系统的被攻击瘫痪等等,导致前线作战官兵无法与后方进行信息互通,无法接收到前方的信息,这种信息匮乏会让前方参战官兵感到恐慌,会让孤军作战的官兵产生“我们完全失去了主力部队和大后方的支持”“完全没有人在乎我们”及“自身任务全无效果”等认知,与后面的主力部队之间会产生一种逐渐扩大的心理裂痕。他们甚至会对“他们是整体作战力量的一部分”产生怀疑,会对自己及小分队的命运感到不安,并对整个军事组织失去信心,更甚者会忽视他们在部队中的特殊任务与责任。另外一种情况是由于情报信息来源不足导致的对敌方信息掌握的匮乏。如敌方作战兵力、装备性能、作战意图等信息,作战区域的地形地貌,如果是跨国作战还包括该国家的风俗习惯,海上作战区域的海况、天气状况等等,这些信息匮乏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参战官兵的焦虑和恐慌心理更加蔓延。

(二)战场谣言的影响。战时谣言的产生与流传有时会严重干扰参战官兵的信心,产生慌乱情绪,甚至使得参战官兵的意志崩溃。战时谣言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参战官兵内部自主产生的谣传性信息。这类谣言的产生,一方面是在缺乏有效情报信息来源和权威信息发布情况下,参战官兵凭空想象出来的认为合理化的信息;另一方面是参战官兵在注意到某个细节或某种事件后所给出的猜想与解释,但经过口口相传后,“三人成虎”,猜测的信息就变成了肯定的信息而在更大范围内传递。如看到有受伤的参战官兵,会有“是不是有比较多的人员伤亡”的猜疑,几经传递后,就产生了“参战官兵大面积伤亡”结论的谣言。这种谣言的产生既是引发官兵焦虑和恐怖情绪的原因,也是官兵宣泄焦虑和恐怖情绪的一种体现。另外一种是敌方部队为了实现战争目的而刻意制造传递的干扰和欺骗性信息。如美军“三色宣传”中的黑色宣传,就是以匿名形式散布各种谣言或谎话的特殊心理战方式。有的谣言没有任何证据,但无风也起浪;有些谣言则是有所谓证据的,采取无中生有、移花接木等形式制造所谓的证据。这些都属于专门制造的信息,目的就是干扰动摇对方参战官兵的军心士气。

(三)战争舆论的影响。关于战争的舆论对于参战官兵的认知情绪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舆论主要是指在全国甚至更大范围内民众对于战争的看法与意见,这种看法与意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报道和引导,对于参战官兵的参战态度、情绪和作战决心等产生重大影响。这些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来源。一个是敌对国(方)舆论攻势的影响。在战时,敌对国(方)势必对参战官兵展开猛烈的舆论攻势,如在战争的正义性问题、武器装备性能等各个方面展开集中大规模的舆论引导。如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对萨达姆和萨达姆政权进行“妖魔化”宣传,使得越来越多的美国国内民众支持布什政府的开战决定。舆论引导的议题主要集中在强调己方正义、敌方非正义性的正义性主题,敌方内部不和的离间性主题,强调己方必胜、敌方必败的必然性主题。这些舆论会改变参战官兵的参战态度,干扰参战官兵的情绪,震慑参战官兵的意志。另一个是国内舆论的影响。国内民众对于战争是持支持还是反对的态度,对于战争结果持积极还是消极的认知,对于参战军人持肯定还是否定的情感……这些舆论如果是前者,对于参战官兵的参战态度和行为具有直接的正面意义,后者则会对参战官兵的参战态度和行为具有毁灭性的负面影响。

二、基于官兵心理状态的战时信息传导管控与应对

(一)保持信息渠道畅通,及时进行信息发布。一是确保信息传导畅通。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保证对前线作战官兵尤其是孤军深入前线作战官兵尽量实时传达信息。如果在种种信息传导手段不足以与一线部队取得联系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信息匮乏给孤军作战官兵执行任务带来的不利影响,如利用伞降投掷给养等,而不要考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这时候物质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与前线作战官兵进行连接传导这种传导的信息就是“大后方与前线官兵一直在一起”,通过这种连接,让前线官兵感觉到心理上的支持与鼓励。二是充分进行战场情报信息搜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种情报信息,一方面是给官兵提供敌对方战场情报的信息以利于针对性地做好战争准备,从而取得战争胜利;另一方面,这些信息越充分,参战官兵的心里底气就越足,从而在心理上增强参战的勇气与信心。因此,战场情报信息搜集在充分分析参战官兵信息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卫星等各种技术手段或其他手段获得战场环境、敌方参战部队的具体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三是进行信息发布。部队指挥官要针对参战官兵的信息需求,向部队传达敌人武器性能的信息、战术和行动;向部队传达天气、地形及其他潜在心理刺激源的信息;向部队传达敌军集合、作战以及可能的作战线路。在信息缺乏或者部队行动受挫的情况下,坦诚讨论部队所处的形势,以及部队可能长期处于此种情形的推测,尽力为下属提供未来72 小时的可预测性。

(二)阻控谣言传播渠道,主动发布权威信息。一是阻挡谣言传播渠道。对于谣言的传播控制,各国军队都有非常严格的法律规定,如不得收听敌方广播电台等宣传媒体,不得捡拾收藏敌方宣传品,不得听信传播谣言。除了从组织纪律性上来规定阻止谣言的传播外,更重要的是从谣言的产生机理上消除,就是主动、及时发布信息。谣言的产生需要具备几个重要的条件与要素。社会传播学者克罗斯提出了谣言产生与发展的公式,谣言=(事情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也就是说谣言的产生与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成正比,与公众的批判能力成反比。在战场,任何事件都事关生死存亡,其重要性很难降低,但可以通过增大事件的模糊性和提高参战官兵的批判能力来阻遏谣言的发生。也就是说要通过保持准确信息的正常流动,来达到消除谣言的目的。二是进行信息发布还需注意先入为主。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官兵对信息的接收受首因效应影响,也就是说首先接收到的信息会对人的认知具有更加重大的影响作用,而后接收到的信息则影响较小。因此,在信息传导过程中需要抓住先机,并且注重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如战略层面的信息应由国家有关部门新闻发言人来进行专门的新闻发布,具体战役层面的信息应由战役指挥者来进行宣布。另外,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参战官兵思辨能力的培养训练,使官兵明白谣言产生的原因,提高参战官兵的批判能力和防范意识,从而减少谣言产生传递的空间。

(三)全面把控舆论平台,营造积极舆论氛围。针对战时国内外舆论对于参战官兵的影响,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干扰摧毁敌方舆论宣传通道。通过大力发展电子干扰技术,对敌方电视广播等舆论传播系统进行干扰,屏蔽封堵电视广播和网络等敌方宣传平台,利用黑客对其重点网络平台进行瘫痪攻击,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对其主要舆论平台实施硬摧毁。二是整合军地宣传机构及自媒体等各类新兴媒体力量。设立战时新闻联合指挥机构,对战前、战中、战后军地舆论机构进行统一指挥和筹划。军地舆论机构要统一宣传时机、统一宣传口径、统筹设计宣传议题,发出战争舆论导向的最强声。尤其要注重对自媒体等新兴媒体的管控,对于战时自媒体可以转发传播的内容和来源进行明确规定,大力发展用于自媒体传播的权威公众号,针对自媒体传播特点开发相应舆论议题。三是做好各类主题舆论引导。舆论引导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展开,一个是围绕战争正义性问题开展舆论宣传。古今中外的战争都非常注重师出有名,因此,在战争正义性问题上的舆论引导对参战官兵有着极为重要的信念支撑。对我依法开战、依法作战在舆论平台大力宣传进行法理造势,对对方的非法作战开展法理攻击,对对方的法理攻击进行正面的法理对抗。一个是围绕战争必胜开展舆论宣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我军的作战成果进行总结宣传,如我军曾经取得重大胜利的战例,对我军现有武器装备、官兵素质和作战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宣传。一个是围绕参战军人荣誉开展舆论宣传。着力宣传我军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形象,结合重大战事、战况、荣誉表彰仪式、纪念日等活动进行大规模宣传报道,营造尊重军人、崇尚英雄的浓厚舆论氛围。

猜你喜欢
敌方谣言官兵
少林韦陀十八手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水果大作战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谣言π=4!
小罗汉拳技击术(上)
罗汉神打 (下)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