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心理困惑 为新兵撑起爱的保护伞

2020-11-30 01:04
政工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奖惩新兵骨干

带兵骨干是新兵军旅生涯的第一位战友,也是帮助新兵实现由民到兵转变的第一位老师,影响甚至决定了新兵对军人的第一印象和对部队的第一认知。关心关爱新兵,让他们在接受严格管理训练的同时,体味部队的亲情暖意,是带兵骨干帮助新兵在军队开立的“第一个账户”,也是新兵军旅生涯的“第一桶金”。然而,在实际带兵过程中有许多骨干常常陷入心理误区,不是用力过猛,就是没有找准发力点,出现费力不讨好、两败俱伤的情况。

困惑一:付出和回报总是不对等?

新兵入伍之初的体能、智能、阅历、入伍动机、心理素质千差万别,要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把这样的一批地方普通青年训练成具备基本军事素养的革命军人,带兵骨干的付出可想而知,一旦付出得不到“对等的回报”,难免出现心理落差,甚至产生“这样付出值不值”的困惑。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与人的交往常常以社会交换的形式存在,人们总是希望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回报,这种交换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是情感上的。有的带兵骨干在新兵身上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情感,心贴心聊思想,手把手教训练,正课时间不够就加小灶,但难免有个别新兵进步相对较慢,带兵骨干常常据此判断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从而感到沮丧甚至可能降低职业认同感,影响工作积极性。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带兵骨干的付出其实有很多隐性回报。个别新兵可能进步慢一些,但得到的是班长的不离不弃和耐心指导,这一点一滴的关心关怀都已经存入他在部队的第一个爱的账户中,他对部队无形中将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感。而正是有了这些懵懂却向往军营的年轻人,才有了带兵骨干的岗位和价值,自己不仅在带兵过程中不断成长,更在一个个年轻的生命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带兵骨干的付出短期看似乎不对等,实则收获满满。

结论:你撒下的种子,正在看不见、想不到的某处悄悄生根发芽。

困惑二:忠言逆耳利于行?

长期的军旅生活会培养军人果敢、耿直的性格特点,特别是带兵骨干长期表达指令性语言,可能形成直接的表达方式。有的带兵骨干常常觉得“忠言逆耳利于行”“我说话可能难听一点,但都是为了新兵好”,结果却很可能“伤害了别人,还一笑而过”。

中国传统文化有“口蜜腹剑”“刀子嘴豆腐心”“良药苦口利于病”等俗语,这本是一种辩证思维,但是常常被误读并演绎成“嘴甜就一定不怀好意”“刀子嘴是因为心地善良”“对身体有益的都不好吃”等,这就是以偏概全了。有效沟通理论认为,人际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如果信息接收方对信息传递方有抵触心理,那么不管是多么正确和有益的信息都不会被接收。新兵训练虽然只有三四个月,但是带兵骨干和新兵朝夕相处,时时有教育,处处是管理,需要带兵骨干不断地传递信息,沟通信息饱和度很高。这些信息传递的不仅是带兵骨干的教育训练管理思想,更体现了带兵骨干的素质和部队的形象。带兵骨干应该多学习研究语言表达艺术,不仅要正确地讲,更要有效地讲、用同理心讲,有情绪的时候不讲,多陈述事实、少品头论足,多表扬鼓励、少比较评价,用良好的沟通表达方式提升教育训练管理效果。

结论:良言一句三冬暖,好好说话本身就是助人。

困惑三:巴掌和甜枣哪个管用?

新兵初入军营,对一切都懵懵懂懂,一言一行都需要从头学起、从零做起,奖励与惩罚是必要的行为调节规范手段。但在带兵过程中存在过于依赖以及误用、滥用奖惩手段的现象,忽视了充分发掘新兵的内在动机。

动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共同推动的。外在动机只有在不损害内在动机的条件下才是积极的,个体的活动如果主要靠外部奖励推动的话,就会有损于内在动机甚至把内在动机转换成外在动机。奖励或惩罚手段都属于外在动机,如果过度依赖奖惩手段来规范新兵的行为,可能会损害新兵原有的内在动机。虽然新兵入伍动机各异,但是能够来到部队,一定是对部队充满感情的,对军人身份是崇敬的。带兵骨干首先要肯定新兵这种朴素真挚的情感,同时要认识到新兵能够进入部队、体验军营生活本身就能得到情绪上的满足,新兵在部队每学到一点技能、每获得一点进步本身就会产生成就感。带兵骨干要善于挖掘并合理利用好新兵这种积极的内在动机,而不是过度运用奖惩特别是惩罚手段,特别切忌把自己的态度变成奖励或惩罚的方式,把奖惩变成了控制。除了奖惩手段外,带兵骨干应该正确运用“刺激—反应”原理,避免随机性、看心情,有时心软、有时严格,或者是出现带兵骨干之间标准不统一、让新兵把握不准的情况。正确的做法是在新兵一入伍就尽快公布制度和纪律的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对新兵的行为作出反馈,让新兵熟知哪些行为是部队认可的、哪些行为是不被鼓励甚至是禁止的,并持续稳定地进行反馈,尽快帮助新兵形成固定而正确的刺激反应模式。

结论:用错了时机,不管是巴掌还是甜枣都只会起反作用。

困惑四:“忘我”就是“不分你我”?

带兵骨干作为新兵的领路人,常常要身兼数职,付出越多用情就会越深。有的带兵骨干常常急于走进新兵内心,了解新兵的全部思想;有的带兵骨干总是用自己当年的经验或自己的感受来反馈新兵,就怕新兵多走一点弯路;有的带兵骨干甚至为了不影响新兵的前途,刻意帮助新兵隐瞒问题。这些行为意味着带兵骨干可能已经出现身份界限模糊、过度卷入的问题。

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认为,人的态度与行为会受到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及社会期望的影响。部队的传统是“把新兵当自己的孩子来带”,班长也被称为“军中之母”,所以带兵骨干对自己的期待既是管理者、教育者,又是老大哥、知心姐姐,还有更高的要求可能是成为新兵的莫逆之交、精神导师等。选择了一种角色,就是选择了一种标准和要求。如果带兵骨干自我意识不够成熟、自我概念边界不够清晰,就可能混淆自我和角色的界限,把“忘我”变成了“不分你我”,从而产生过分的期待、作出越界的行为。带兵骨干要学习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技巧,在忘我工作的同时,要保持对自己身心状态的警觉,合理平衡工作和个人生活,适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在全情付出的同时,要尊重新兵的个体意识,用信任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兵,相信并激发新兵内在的动能,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当所遇问题超出自己专业范畴时,要有足够的敏感性,及时求助心理服务工作人员,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办。

结论:自己具备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带出积极健康的新兵。

猜你喜欢
奖惩新兵骨干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基于模糊马尔可夫链的奖惩系统*
新兵,请入列!
做人民的公仆 做事业的骨干
新时期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研究
湛江市文艺骨干 “四力”培训班在徐闻举行
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浅议教学管理中的奖与惩
新兵跳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