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述與重塑: 論“新子學”在新時代的發展

2020-11-30 11:18張詩淼
诸子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重塑

張詩淼

内容提要 本文從方勇教授提出的“新子學”概念入手,對“新子學”如何“表述”與“重塑”進行分析和論述,强調從追根溯源與創新發展的統一、梳理經典和重構脉絡的統一、堅守傳統與開放多元的統一、學術責任與社會責任的統一的四個層面,認清“表述”與“重塑”之間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内在統一的邏輯關係,並提出通過深入挖掘“新子學”中真正具有新時代特徵的優秀傳統文化、將“新子學”學術成果發揚光大,彰顯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爲核心的文化自信,唱響以“新子學”爲主綫蓬勃發展的文化旋律,弘揚“中國精神”正能量。

關鍵詞 新子學 表述 重塑 新時代

自2012年華東師範大學方勇教授提出“新子學”的概念至今,“新子學”受到了國内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在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等一系列歷史性變革的過程中,“新子學”如何助力當代思想文化建設、如何增强國民文化自信,使中國文化焕發出强大的生機與活力,尤其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究。

一、 關於“新子學”的表述與重塑

方勇先生在《“新子學”構想》中指出:“‘新子學’是子學自身發展的必然産物,也是我們在把握其發展規律與時機后,對其做的進一步開掘。”(1)方勇《“新子學”構想》,《光明日報》2012年10月22日國學版。在社會與時代不斷前進和發展的過程中,子學的思想内容之豐富,表述形式之多樣,也正在以“新子學”的生命形態再次焕發生機和彰顯活力。

華東師範大學楊國榮教授在《歷史視域中的諸子學》一文中有言,“今天談‘新子學’,在實質的層面應當注重思想發展過程中‘照着講’與‘接着講’的統一。‘照着講’意味着思想的歷史延續,‘接着講’則指向新思想的創造性發展,二者的如上統一,既在歷史傳承的層面體現了傳統意義上的諸子之學溝通歷史的承繼性和思想的突破性這一特點,也在現實發展的維度上構成了具有個性的創造性思想系統形成的前提”(2)楊國榮《歷史視域中的諸子學》,《中華讀書報》2013年5月8日。。楊國榮教授所提到的“照着講”與“接着講”,是20世紀30年代末馮友蘭先生提出的一對概念。馮友蘭先生在《新理學·緒論》中説:“我們現在所講之系統,大體上是承接宋明道學中之理學一派。我們説‘大體上’,因爲在許多點,我們亦有與宋明以来底理學,大不相同之處。我們説‘承接’,因爲我們是‘接着’宋明以来底理學講底,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底理學講底。”楊、馮二先生强調的“照着講”與“接着講”,爲的是要形成“創造性思想系統”,這是“新子學”生命力之所在。

“新子學”如何實現“照着講”與“接着講”呢?筆者以爲,應該注重傳統子學的表述與重塑兩個方面的探究與闡釋。

我們將“表述”理解爲忠實於傳統諸子學的文本意義,用現代語言將其“寫”出來,不僅包括方勇先生在《再論“新子學”》一文中提到的三點,即“一是在正確界定‘子學’範疇的前提下,對諸子學資料進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將無規則散見於各類序跋、筆記、札記、史籍、文集之中的有關資料,予以辨别整合,聚沙成丘;二是要依據現代學術規範,對原有的諸子文本進行更爲深入的輯佚、鈎沈、輯評、校勘、整合、註釋和研究;三是要在上述基礎上,闡發出諸子各家各派的精義,梳理出清晰的諸子學發展脉絡”(3)方勇《再論“新子學”》,《光明日報》2013年9月9日國學版。,還應在對子學文獻搜集和整理、對子學思想、義理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從中提煉出具有包容性的核心概念、命題、思想,思考和探究最本質、最核心、最前沿的理論問題。

爲更加有效地完成“表述”,我們首先要注意“回歸原點”,即方勇教授在《再論“新子學”》中所提出的“要平心静氣面對古人,回到古代複合多元的語境中,把眼光收回到對原始典籍的精深研究上”。一方面,我們可以將清代學者章學誠在中國目録學方面“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思想精髓適當借用至對“新子學”原始典籍的收集、整理、辨别與整合中。章學誠認爲百家九流之書多如牛毛,通過對書籍的分類,好比是將各類圖書用繩子穿起来分成一串串珠子一般,條分縷析,他贊同將圖書進行分類,將同類别的圖書集中在一起後再彙集相應著者,這種“以書類人”的思想對於“新子學”的文獻整理工作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研究學者可以更清晰和直觀地看到、了解、掌握並遵循諸子學思想的發展脉絡和歷史綫索,這對於我們依據原點、結合歷史,客觀分析諸子思想,進而深刻領會諸子學思想和價值精華是非常有幫助的。另一方面,在當代社會生活下的普羅大衆,甚至包括部分學術研究者們在面對諸子學的過程中都可能出現以下情况,有的是以先入爲主的形式接觸到西方哲學思想或概念,對諸子學産生錯誤或偏差的認識,有的對諸子學的某一派别僅僅是一知半解,並非是以觀覽全貌的方式正確理解和接受諸子學思想等,所以只有通過“回歸原點”的方式才能準確、深入、全面地去對“新子學”進行“表述”,才能從中提煉出真正的本質和核心思想。

在正確對傳統子學進行“表述”的前提下,對其進行“重塑”的重點則是要着眼於諸子學的發展和理論的創新,這就需要結合新時代的特點,實現理論的創新。新的時代給學界提出了理論與實踐方面的新問題,要在新的時代條件、時代課題背景下做出新的探索,完成“新子學”的“重塑”,即傳統子學的基礎上的創新、創造與持續發展演變。

二、 “表述”與“重塑”的内在邏輯

“新子學”的重塑,是一个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過程,是一種思想方法的改變和革新。這里,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爲,對傳統子學的“表述”,是服務於“新子學”的“重塑”,是“新子學”的根基,這就好比建設高屋大廈,没有正確的原料、穩固的地基和扎實的施工,高屋大廈即使蓋得再漂亮也終將免不了傾頹坍塌的一天。爲了讓“新子學”實現從表述到重塑的創造性轉變,認清二者之間内在統一的邏輯關係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是追根溯源與創新發展的統一。正如方勇先生在《三論“新子學”》中所强調“傳統文化研究創新首先需要回到中國思想的原點,即先秦時代的諸子學傳統”(4)方勇《三論“新子學”》,《光明日報》2016年3月28日國學版。,追根溯源是對諸子學探索和研究的必然途徑,重新回到對原始典籍的潛心鑽研中,重新審視諸子學的發展脉絡和核心思想,剖析和提煉更加豐富的思想内涵,對諸子思想進行重新解讀和揚棄,進而使之適應和融入新時代,保持學術研究與時代發展、社會現實之間的循環發展和良性互動,打破瓶頸並形成諸子學思想的創新與發展。

其次,是梳理經典與重構脉絡的統一。對“新子學”的研究離不開豐富的文獻資料,除了方勇先生所説的“要結合歷史經驗與當下學術習慣,在正確界定‘子學’範疇的前提下,對歷代諸子學資料做盡心全面的搜集整理”(5)方勇《追溯原點,重構典範,全面復興諸子學》,《名作欣賞》2017年3月,第13~14頁。之外,對各派學説進行梳理和研究;在文化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學者們“或宣揚儒家道統説,或主張道家主幹説,或以經學爲中心”(6)方勇《三論“新子學”》,《光明日報》2016年3月28日國學版。,并試圖以此搭建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構,而“新子學”的提出,正是在梳理經典的基礎上,以重構脉絡的形式完成傳統子學的轉型,在諸子學研究下重塑具有“中國性”的學術體系,呈現中國文化的整體全貌。

第三,是堅守傳統與開放多元的統一。表述是回歸原點、根植於中國傳統思想與文化的精髓,表達諸子學的思想基本形態,這並不代表着要固步自封,而是通過西方與東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價值理念和時代文化背景,適當借鑒西方的研究範式、思維模式和知識系統,“取西學之所長,補自身之不足,將西學作爲可以攻錯的他山之石”(7)方勇《“新子學”構想》,《光明日報》2012年10月22日國學版。,以多方向、多領域、多學科的交叉貫通式研究促進思想的互動與融合,在最大範圍内展開討論,形成對諸子學的綜合性研究。

最後,是學術責任與社會責任的統一。對諸子學文獻進行搜集和整理,對諸子學思想和義理進行思索和探究,建構諸子學的現代學術體系,提倡和幫助國民全面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使中國傳統文化如滚滚不盡之江水不斷吸納支流、奔騰不息,將中華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積澱的優秀傳統加以創新和弘揚,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這不僅是當代學者對“新子學”發展該承擔的學術責任,更是對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魅力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由此可見,重塑絶不是對諸子學進行簡單的“刷漆”和“裝修”,不是單純的將現代思想套用古代文化、將西方各類學術思潮及研究方法套用到諸子學相關研究上,而是在“表述”的基礎上,扎根於“本土性”的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了解各學科之間、中外文化之間的發生、發展、交融的歷史現象與規律,“重塑”諸子學的現實價值和智慧。此外,在“新子學”表述和重塑的過程中,我們還要特别注意二者之間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關係,以諸子學相關原點作品爲依據,結合史實及發展脉絡,原原本本、完完全全地表述諸子學相關思想,再結合當下人們的認識論和價值觀,使諸子學在新時代背景下展示和綻放現實智慧,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生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地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爲中華民族提供精神指引。

三、 “新子學”在新時代的發展

如何能够實現“新子學”的“表述”和“重塑”,實現“新子學”在新時代的“創造”和“創新”,使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中屹立不倒,贏得具有可持續發展的不可撼動的地位,是“新子學”需要面對和思考的重大問題。

前文已提到,方勇教授提出“新子學”的概念至今已超過五年之久,在此期間,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17年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習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也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爲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在此背景下,爲推動文化創新發展,更好地滿足不同階層人群的文化需求,就需要我們既要立足於“本土性”的中國傳統文化,又要對海外文化有選擇性地吸收,構建科學合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文化體系,促進中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展現中國獨有的繽紛魅力和文化價值。

首先,要深入挖掘“新子學”中真正具有新時代特征的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下社會飛速發展的前提下,人們在滿足物質生活條件後,逐漸開始注重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從世人了解、關注儒家五常思想的“仁義禮智信”到逐漸頻繁提及《禮記·大學》八目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再到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家風家訓”等等,《論語》《孟子》《老子》《莊子》乃至於《顔氏家訓》《朱子家訓》等諸多文學經典的再流行,説明不論時代和生活格局發生了多少變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永不過時,我們要更加深入和細致地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藴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要求,繼承創新,讓“新子學”展現出時代風采和永久魅力。

其次,要將“新子學”學術成果適當推廣到實踐領域。2017年8月,教育部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於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全部使用統編教材。較之以前的人教版教材,小學6個年級的古詩文總數增幅高達80%,初中3個年級的古詩文總篇數相應提升到了全部課文的51.7%;2018年全國高考卷(一)語文試題的三篇現代文閲讀中,即有一篇文章是摘編自楊國榮先生的《歷史視域中的諸子學》。從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我國已經在教育教學環節中加强了對傳統文學、傳統文化的重視、提升和回歸,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新時代會爲“新子學”學術成果推廣於具體應用實踐提供更多發展的可能性和契機。

此外,要堅持以多種形式普及和傳播“新子學”中的優秀傳統文化。隨着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深入發展,特别是數字、多媒體、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頻繁運用,文化産業和文化産品在内容與表現形式等方面都更加豐富多彩、絢爛多姿。如央視近年推出的《漢字大會》《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大型文化節目,都是倡導人們回溯文化經典,以不同風格、不同特色和不同角度,展示中華源遠流長的文化精髓,也讓古代經典深深烙印在國民大衆的腦海中,成爲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對“新子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傳播,要堅持人民性原則,避免傳播途徑的保守僵化和粗制濫造,在技術手段上不斷推陳出新,實現文化成果全國民、全人類共享,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特點,共同努力,使得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爲核心的文化自信得到彰顯,以“新子學”的蓬勃發展唱響文化主旋律,使“弘揚中國精神”的正能量更加强勁,多角度、立體化、全方位地助力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提升,見證中國文化的繁榮興盛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猜你喜欢
重塑
抖音对戏曲艺术的再媒介化重塑
产能过剩形成机制再探与理论重塑
“双减”正加速重塑教育出版
新春特辑:我们的“重塑”
重塑未来
从Holiday到Foliday 复游城或将重塑丽江度假方式
我国高校武术文化的缺失与重塑
“一生多旦”与清代“红楼戏”对十二钗群像的重塑
撞色拼接
财资管理价值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