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板输送机中板用新型耐磨钢的磨料磨损性能

2020-11-30 06:42陈华辉
煤炭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磨料石英砂耐磨性

朱 瑾,陈华辉,滕 子,马 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煤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在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的今天,仍有着任何其他能源都不可取代的地位[1]。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炭综采设备已经在煤炭开采中占据主导地位。刮板输送机,作为现代煤矿综采的核心设备,其失效将直接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率。刮板输送机主要由电机、减速器、液力耦合器、中部槽等组成[2]。其中,中部槽作为整个刮板输送机的核心部分,承担了刮板输送机大部分的载荷,因此,中部槽的失效将直接决定刮板输送机的寿命[1]。

中部槽主要由中板、槽帮、底板、行走机构等组成[2]。在井下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下,中板承担着煤及煤中硬质矿物、刮板和刮板链的磨损,其磨损类型一般包括磨料磨损、黏着磨损、疲劳磨损及腐蚀磨损的综合效应,根据井下条件的不同,磨损类型也不完全相同[3]。在实际工况中,中板上刮板链的链道处是中板磨损最为严重的区域,链道处的磨损将直接影响刮板输送机的寿命[4],刮板链和中板以及进入它们之间的硬质矿物,形成三体磨损,是典型的磨料磨损。因此,对刮板输送机中板用耐磨钢板进行磨粒磨损性能的评价,对安全生产和节约资源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笔者采用的刮板输送机运用新型耐磨钢材料,是钢铁研究总院研发的一系列含Ti的低合金耐磨钢种。冶炼时添加一定量的Ti,原位析出的TiC经由热轧过程,形成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TiC颗粒,达到了细化晶粒,增强钢板耐磨性的目的。笔者着重探索了该耐磨钢的组织、相结构和硬度,研究了在不同磨料作用下耐磨钢的磨料磨损机理,分析了Ti在新型耐磨钢抗磨料磨损行为中的作用。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材料

根据前期的实验研究,发现含Ti量不超过0.60%时研制钢具有较佳的综合加工性能,若Ti含量过高,易引起焊接开裂。所以试验材料选用新型耐磨钢板Ti20与Ti60,以比较含Ti量的影响以及原位形成的TiC对钢耐磨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其化学成分见表1。耐磨钢板的生产工艺过程如下:炼钢—精炼—VD/RH真空处理—连铸坯—钢坯加热—轧制—淬火(900 ℃水淬)—回火(200 ℃空冷)—成品板。

表1 耐磨钢的化学成分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wear resistant steels %

对比钢为马氏体耐磨钢Hardox450。Hardox450是常用于矿业和建筑机械的低合金耐磨钢,具有高的强韧性,良好的成形性和可焊性。

1.2 磨料磨损试验

根据对失效中板的磨损形貌分析,认为中板的严重磨损区域在链道处,主要是煤中的硬质矿物造成中板的磨料磨损。因此,本磨损实验中,选用石英砂和煤与石英砂混合磨料两种磨料进行磨损试验。磨料磨损试验在MLG-130干式橡胶轮磨粒磨损试验机上进行,试验机示意如图1所示。磨损试样尺寸为75.0 mm×25.5 mm×6.0 mm。橡胶轮直径为178 mm。根据ASTM-G65 干砂橡胶轮磨料磨损实验标准[9],选择130 N载荷,橡胶轮转速为200 r/min,磨损时间为10 min(转数为2 000 r)。磨料为40~70目的石英砂,砂流速约为340 g/min。

图1 磨损试验机示意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est apparatus

为模拟中板的服役工况,选用60目无烟煤+5%石英砂作为混合磨料,所用磨粒形貌如图2所示。混合磨料中煤粉粒度比纯石英砂小,颗粒尺寸不均匀,石英砂是棱角尖锐的颗粒,而煤粉颗粒较为圆钝。由于煤与石英砂密度相差较大,煤粉质量较轻,因此在阀门均完全开启时,所测得的砂流速约为110 g/min。在电子天平上测量样品的质量损失,天平测试精度为0.000 1 g。

图2 磨损试验所用磨料Fig.2 Abrasives used in abrasion testing

1.3 分析方法

利用扫描电镜LEO-1450观察新型耐磨钢的显微组织和磨损形貌。X射线衍射仪PANalytical AERIS分析新型耐磨钢板的相结构,采用Cu靶Kα辐射,管电压 40 kV,电流为15 mA,测量范围为10°~90°。采用HBRVU-187.5型布洛维光学硬度计对试样进行洛氏硬度HRC测试,测量载荷为1 471 N,加载时间15 s;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每个试样至少测量5个点,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硬度数据。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新型耐磨钢板的显微组织

如图3所示,Hardox450及含Ti的Ti20,Ti60的显微组织由不同方向的板条组成,是板条马氏体。原奥氏体晶粒被许多取向不同的马氏体束分割。随着Ti含量增加,原奥氏体晶粒度减小,马氏体束的长度减小,说明Ti的存在,起到了细化晶粒的作用。

图3 试验钢的显微组织Fig.3 Microstructure of tested steels

XRD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红线所示为α-Fe的标准X射线衍射峰,蓝线所示为TiC的标准衍射峰。Ti20和Ti60与 Hardox450的相结构一样均为α-Fe。马氏体为α-Fe的过饱和固溶体,可知Ti20和Ti60为板条马氏体组织。

图4 试验钢的XRD衍射图谱及α-Fe与TiC的标准衍射峰Fig.4 XRD patterns of tested steels and standard X-ray diffraction peak

在图3(b),(c)中,可以观察到在Ti20和Ti60原奥氏体晶界处有不规则的黑色多边形颗粒生成,颗粒尺寸为1~5 μm,其中Ti20所生成颗粒尺寸和数量明显小于Ti60。对黑色区域用EDS进行元素面分布检测,发现Ti元素集中分布在多边形颗粒区域(图5)。由于Ti为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只要有足够的C,在适当的条件下会形成TiC颗粒[10],因此,Ti20和Ti60组织中的多边形颗粒为TiC颗粒。TiC颗粒的存在,一方面对奥氏体晶界起钉扎作用,阻止其长大;另一方面,Ti与C生成TiC,使碳在固溶体中的固溶度降低,从而减小了碳对γ-Fe点阵结合力的影响,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10]。因此,Ti20和Ti60的晶粒度明显低于Hardox450,随着含Ti量的升高,晶粒度减小。由于TiC含量太少,所以XRD难以检测出来。但Ti60可在20°~30°及60°~70°附近看到微弱的TiC峰。

图5 试验钢的Ti元素面分布Fig.5 Distribution of Ti element in tested steels

2.2 新型耐磨钢板的硬度

表2为试验钢的HRC硬度。与Hardox450比,Ti20和Ti60的硬度相差不大,甚至稍低于Hardox450。由图3可知,原位生成的TiC颗粒尺寸仅为1~5 μm,含量也较少,没有对钢板基体硬度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表2 试验钢的硬度Table 2 Hardness of tested steels

2.3 新型耐磨钢板的磨料磨损性能

2.3.1石英砂磨料

在石英砂磨料作用下,试验钢的磨损失重和相对耐磨性如图6所示。与Hardox450相比,Ti的加入降低了磨损时的质量损失,即随着Ti含量的增加,磨损失重减少。

三体磨料磨损试验的磨损率用相对耐磨性β[11]表示

其中,ΔX1和ΔX2分别为对比钢Hardox450和新型耐磨钢Ti20与Ti60的磨损质量损失(3个平行试样的平均值);ρ1和ρ2分别为两种钢的密度。β增加表示钢的耐磨性增加。

根据磨损失重计算相对耐磨性系数β,Ti20和Ti60的相对耐磨性系数分别为1.07和1.293。这表明:在石英砂磨粒的作用下,加入Ti的钢的耐磨性最高可为Hardox450的耐磨性的1.3倍。

图7为3种试验钢的磨损形貌,其中,图7分别为不含Ti的Hardox450、Ti含量约为0.2%的Ti20和Ti含量约为0.6%的Ti60。在石英砂磨料作用下,3种耐磨钢的磨损形貌以微犁削为主,是典型的磨料磨损形貌。如图7(a)所示,Hardox450磨损表面的犁沟方向比较规则,犁沟较长和较深,红框1区域即为磨损表面较长的犁沟。Ti20和Ti60的犁沟长度和深度随着Ti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如图7(b)红框3和4区域所示,Ti20表面深度变浅,3区域还存在犁沟受到阻碍,方向偏转的现象。当Ti含量为0.6%时,如图7(c)所示,磨损表面已经不存在长犁沟。因此,Ti的加入能够改善试验钢的耐磨性,当Ti含量为0.6%时,耐磨性最好。

图7 石英砂磨料作用下试验钢的磨损形貌Fig.7 SEM images of worn appearance of tested steels worn by quartz sand

2.3.2煤粉与石英砂混合磨料

为模拟刮板输送机在井下工作时的工况,选用60目无烟煤+5%石英砂作为磨料。由图1可知,石英砂颗粒较为尖锐,而混合磨料颗粒比较圆钝。

在煤粉与石英砂混合磨料作用下,3种钢的磨损试验结果如图8所示。与石英砂磨料相比,煤粉与石英砂混合磨料作用时,磨损失重大幅降低,仅为石英砂磨料的4%左右。这是因为石英砂流量比煤粉大,而且石英砂的硬度远远高于煤,且较为尖锐,尖锐的石英砂棱角在法向力的作用下压入材料表面,形成图6所示的犁沟。在表面反复受到犁削和塑性变形的情况下,材料发生剥落,磨损较严重。而混合磨料中石英砂仅占5%,主要成分煤粉的硬度远低于石英砂,是软磨料磨损,此时,犁削效率非常低,磨损量很小。

图8 煤粉与石英砂混合磨料作用下试验钢的磨损失重及相对耐磨性Fig.8 Wear weight loss and relative wear resistance of tested steels worn by mixed abrasive of quartz sand and coal powder

在磨料为混合磨料的条件下,与Hardox450相比,Ti的加入仍降低了钢的磨损,并且随着Ti含量的增加,磨损失重减少,耐磨性增加。根据磨损失重获得的相对耐磨性系数β直观地反映了加入Ti后耐磨性的变化,在煤粉和石英砂混合磨料作用下,Ti60的耐磨性约为Hardox450的1.28倍。

图9为煤粉磨料作用下,载荷130 N时试验钢随着Ti含量增加,似乎更易发生塑性变形。如图9(a)所示,Hardox450在切削槽处有较多的材料脱落,形成如区域1,2所示的较深的切削槽。此外,在法向力的作用下,磨粒被压入试样表面,在表面形成如区域3所示的压坑或断裂。随着Ti的加入,磨损表面上的这种损伤逐渐减少,可能是由于Ti的加入细化了晶粒,增加了韧性,在磨损时塑性变形分量增加。

图9 煤粉与石英砂混合磨料作用下试验钢的磨损形貌Fig.9 SEM images of worn appearance of tested steels worn by mixed abrasive of quartz sand and coal powder

2.4 新型耐磨钢的磨损机理

如上所述,Ti的加入细化了晶粒,在硬质的石英砂和软质的煤粉磨料作用下,新型耐磨钢的抗磨料磨损性能都得到了提高,且Ti含量越高,耐磨性越好,当Ti含量为0.6%时,耐磨性约为Hardox450的1.3倍。

图10(a)为在石英砂作用下Ti60的局部磨损形貌,图10(b)为Ti元素在图10(a)所示局部的面分布图,图10(c)为Ti元素在图10(a)所示磨损形貌的面分布示意。在三体磨料磨损条件下,石英砂颗粒以滚动和滑动的混合形式通过试样表面。由于Ti60具有一定的韧性,因此磨损机制主要为微犁削,如图10(a)所示。在磨粒作用于材料表面时,材料更容易被推向两旁和边缘而不发生断裂,形成如图所示的犁沟。当受到随后的磨料作用时,犁沟两侧堆积的材料可能被重新压平,也可能使已变形的材料受到再一次的犁沟变形[12]。如此反复塑变,材料不足以承受外力而发生剥落,也可能由于加工硬化而变脆,最终发生剥落产生磨屑。

Ti集中区域没有明显的犁沟,表面为塑性变形挤压坑,犁沟则从2区域的两侧划过,这表明:在TiC析出的局部区域,硬度比马氏体基体高,对磨料起到阻碍作用,因此更加耐磨。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煤粉与石英砂混合磨料情况,如图11所示。图11(a)中红色框区域对应的为图11(b)中Ti元素集中区。犁沟在经过区域1时,被TiC阻止,使沟槽形状发生改变。而犁沟在经过2区域后,深度明显减小。3,4区域虽然没有明显的阻止犁削行为,但在3区域,一条较深的犁削窄槽在经过3后,深度变浅,而在4区域,只有较浅的犁削划痕。

如2.1节所述,Ti为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在新型耐磨钢中主要存在形式为TiC颗粒。由于TiC颗粒是Ti元素与C元素原位生成,粒度为1~5 μm,且与基体结合紧密,因此,在磨损表面上很难从形貌上分辨出TiC颗粒与基体。用EDS面扫描的方法对磨损形貌进行Ti元素的检测,Ti元素集中区应为TiC颗粒存在的区域。虽然难以像外加颗粒一样直观地看到TiC颗粒对于犁沟的阻止作用,但根据以上分析,TiC存在的区域附近出现了犁沟分叉和变浅以及Ti集中区域形貌较为光滑等特征,可以判定,TiC的存在,起到了局部强化作用。尽管析出的少量微米TiC颗粒没有提高钢的整体硬度,但TiC弥散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中,对其周围的区域产生了局部强化,提高了局部硬度和对磨料的阻碍作用,使得新型耐磨钢Ti20与Ti60的耐磨料磨性能都得到了提高。

3 结 论

(1)新型耐磨钢Ti20与Ti60的显微组织与马氏体耐磨钢Hardox450类似,为板条马氏体。Ti为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与C在奥氏体晶界处原位生成形状不规则的TiC颗粒,尺寸为1~5 μm。TiC颗粒钉扎奥氏体晶界,阻止了晶粒长大,因此Ti20与Ti60的晶粒度均小于Hardox450,且随着Ti含量的增加,钢的晶粒度减小。

(2)钢在石英砂磨料的微犁削沟槽深度和宽度远大于煤的磨损。无论在石英砂还是煤的磨损条件下,钢的磨损失重都随着Ti的增加而降低,Ti含量越高,磨损失重越小。Ti60的耐磨性最高可达Hardox450的1.3倍。

(3)尽管新型耐磨钢的整体硬度没有提高,但Ti与C原位生成的TiC颗粒弥散分布在基体中,起到了局部强化作用,提高了周围区域的硬度和对磨料的阻碍作用,提高了新型耐磨钢Ti20与Ti60的耐磨性。

猜你喜欢
磨料石英砂耐磨性
管道对称性对后混合磨料水射流喷嘴流场的影响
磨料水射流旋转切割岩石深度计算模型
多孔CBN/Cu-Sn-Zn堆积磨料在钢轨打磨砂轮中的应用
La2O3含量对气压烧结Si3N4陶瓷耐磨性的影响
鸣律
五水偏硅酸钠生产方法的部分工艺设备改进
工、模具深冷处理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一种离心干燥造粒技术制备陶瓷结合剂堆积磨料的方法
刀具材料的选用
次氯酸钠预氧化除锰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