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政改造公路项目质量评估及病害处置方案

2020-11-30 08:37王新星
四川水泥 2020年12期
关键词:使用性能车辙边坡

王新星

(福建龙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 明溪 365200)

0 引言

一般情况下公路工程连续使用五年以后,路基和路面的使用性能会逐渐降低,容易出现边坡塌陷,路肩边沟污损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性能,缩短了使用寿命。因此,在实时记录公路工程的检测数据时,要做到精细化、全面化,依据现行的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对公路工程中的各项性能进行科学的评测,并将检测的数据和评测的结果录入公路相关系统,方便后期预测不同环境条件下路基路面可能存在的一系列质量问题,并提出贴合实际的养护措施和治理办法。

1 项目概况

福州市的群众路改造工程,群众东路及群众西路西起八一西路,向东止于五一中路与群众东路相连,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0+723.6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导致汽车流量与日俱增。伴随着车流量的激增,助长了公路问题的滋生,大大增加了行车的安全隐患。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行车安全,保持道路的顺畅,需要结合检测数据和现行的技术标准,对病害段公路进行合理的整改治理。

2 使用性能检测

2.1 路基检测

在路基检测中,着重检测路缘石、路肩、冲沟、边坡、排水系统以及路基沉降等部位。主要检测记录线路中出现的边坡塌陷,路肩边沟污损等相应病害。

2.2 路面检测

路面检测项目包括平整度检测、破损检测、抗滑试验、承载力试验。针对平整度和防滑性的检测,通过智能道路检测车的连续高效自动检测,信息以20m 为单位存储。针对损坏情况,在ZYON-RTM 智能道路检测车的基础上,辅以计算机应用软件对缺陷进行分类,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规范中统计调查得出的典型缺陷问题,逐一进行摸底排查,其中承载力试验采用落锤式弯沉仪,对取样断面进行随机取样试验,作业数据以50m 为单位储存。

3 使用性能评定

3.1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

(1)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指标是MQI(Maintenance Quality Index),它是由路面以及路基使用性能评价指标PQI、SCI;桥隧构造物和周边基础设施状况评价指标BCI、TCI 经式(1)运算所得。具体的关系如式1 所示:

其中:wPQI、wSCI、wBCI、wTCI分别代表PQI、SCI、BCI 以及TCI在MQI 中的权重,其数值分别为0.70、0.08、0.12 和0.l0;

(2)根据MQI 值评测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测结果有5 个等级,分别为优、良、中、次、差,当MQI 小于等于90 时,测定级别为“优”;当MQI大于等于80 小于90 时,测定级别为“良”;当MQI 大于等于70 小于80 时,测定级别为“中”;当MQI 大于等于60 小于70 时,测定级别为“次”;而当MQI 低于60 时,测定级别为“差”。

(3)根据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对公路工程的内容、单元、频率以及方式的相关规定来对本公路实施技术状况评定,评定的结果显示它的双向MQI 的平均数值为91.1,评定等级为“优”,所以说这一道路工程的技术性能情况良好。

3.2 路基使用性能评定

结合具体的技术规范要求,选取1km 为一个评价单元,选取科学标准的试验方法对公路路面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试验路段内每公里路基对应的PQI(技术指标)值均处于优良,评价结果为“中”的单元仅有3 个,其病害形式主要表现为因长期雨水冲刷引起的路基边坡沉陷。

3.3 路面使用性能评定

结合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评定标准,选用1km 作为一个评价单元相对科学合理,能够全面、客观地反馈出当时公路的整体情况。试验检测数据说明,本项目全幅内的路面性能技术指标PQI 值达优的占比接近99.2%,达良的占比接近0.8%,综合评定结果为优。

4 典型病害与处置

4.1 路基

4.1.1 路基沉降

(1)本项目在桥台、路基及车道衔接处的沉陷量较大,部分严重沉降路段已经注浆和重铺法处治,但加固效果并不明显,路基路面沉陷病害持续恶化,已经影响到路面的正常通行。下图1 为路基路面沉陷病害示意:

图1:路基沉降现场

(2)本项目经现场勘察后,决定使用竖向高压旋喷桩结构对沉降路基段进行补强,采用钻机钻孔,孔道伸入至路基填方内,钻孔孔径为9cm;钻孔完毕后,使用高压旋喷桩对该段路基土补强,旋喷桩顶部应与路基表面齐平,为了保证承载强度要求,旋喷桩底部应伸入到持力层内,伸入长度不应低于1m,孔道内采用注浆填充技术,以保证旋喷桩内密实完整,注浆凝固后,表层凿除180mm,并浇筑沥青混凝土找平。

4.1.2 边坡坍塌

(1)通过分析地质勘察资料发现,本项目地势大致呈东高西低状,地形条件较为复杂。受长期雨水冲刷和施工扰动影响,填方路堤边坡存在较高的失稳和塌方风险,已经威胁到路段的安全通行。

(2)为了切实处理好边坡失稳塌陷病害,首先应修整松散土层,同时选用高宽分别为2.75m、2.4m 的混凝土骨架支撑。支撑骨架入土深度为0.8m;支撑骨架基础埋深为1.2m,基础有效宽度比骨架底部宽度大0.3m,当填方路堤边坡高度低于10m 时,对应的边坡坡率应控制在1:1.5 左右,路基护坡道净宽为1.5m。

4.1.3 排水系统淤塞

防排水系统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套高效可靠的防排水系统能够快速集疏路面路基积水,以避免出现水害。如果公路防排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将严重影响路基路面的排水功能,路基填土在积水的长期侵蚀和动水压力的冲刷作用下,将造成路基填方软化,甚至造成路基承载力丧失,严重威胁路基的承载功能。本项目中涉及的公路全线布置排水边沟和截水沟,但沟内存在不同程度的阻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水效率。

4.2 路面

4.2.1 表面裂缝

(1)现场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路段内部分位置出现宽度不同的纵、横向裂缝,从裂缝成因和机理角度分析,纵向开裂主要表现为路基因不均匀沉陷而产生的拉应力裂缝,横向开裂则表现为剪切变形引起的裂缝,从裂缝产生的先后顺序上分析,横向裂缝滞后于纵向裂缝。纵向及横向裂缝形式详见下图2、3 所示:

图2:重度横向裂缝

图3:重度纵向裂缝

(2)对于深度和宽度较小的裂缝,一般采用灌注法处治,为了提高灌注法处治的效果,对于宽度小于3mm 的细微裂缝,建议使用乳化沥青直接灌注处理,对于宽度超过3mm 的裂缝,则应使用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填缝,以保证不同裂缝处治的质量和经济性。

4.2.2 车辙

(1)设定车辙深度指标,以全面统计路段内的车辙病害情况,经现场检测发现,深度超过15mm 和10mm 的车辙病害占比分别为0.1%和0.35%,虽然当前车辙病害尚处于初期,但进一步劣化的趋势不容忽视;

(2)处治车辙病害应突出针对性和差异性,差异性体现在深度和位置两方面,对于深度超过15mm 的严重车辙病害,建议直接在表面加铺厚度为40mm 的沥青层,或可先铣刨原路面,再加铺双层沥青层;对于深度小于15mm且大于10mm 的车辙,为了降低养护成本,可铺设25mm 的超薄磨耗层予以处治。

4.2.3 龟裂

(1)分析现场调查数据可知,路段内的龟裂病害共计42 处,总龟裂面积约120m²,通过分析龟裂位置发现,大部分龟裂病害集中分布在车轮作用区域,龟裂病害示意详见下图4 所示:

图4:龟裂病害现场

(2)龟裂病害修补技术主要以挖补法为主,采用铣刨机械将龟裂区域彻底凿除,重新摊铺面层,为了保证新面层与原面层之间的相互粘结性,建议加热修补料,采用热作业形式。

5 养护规划

(1)根据公路病害类型、严重程度及公路交通量组成和大小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养护方案,引用标准的评价机制评定路面技术指标,制定的病害处治方案和养护机制应具有一定的超前预判性。

(2)虽然该路段整体的评定等级达到优等,但是局部的沉陷、开裂、龟裂、车辙等病害不容忽视,因此,所制定的养护方案应突出预防功能,强调“处治和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6 结论

针对已运营公路制定差异化的检测及养护处治方案,能够在服役年限内保证公路的各项指标始终满足运营要求。此外,在开展路基路面检测时,应强调精准科学的原则,制定养护方案时,应突出系统全面的特点,确保养护措施能够切实解决公路当前存在的病害及问题。

猜你喜欢
使用性能车辙边坡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检测与评价研究现状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小车辙里的大野心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高劲度模量沥青混合料在京台高速车辙维修段的应用
二维极限平衡法在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沥青基抗车辙剂制备技术研究
基于地区差异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非线性模糊评价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